APP下载

叙事类习作支架搭建的实践研究

2023-03-23海南省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李小燕

新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习作支架作文

◎ 海南省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 李小燕

◎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一小学 钟文惠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写清楚”又是中年段的习作要求,但许多学生总是迫于教师的任务要求去完成习作,写出的文章语句不通,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无法表达心中所想。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怎样的支架,才能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心理,从而乐于写作呢?

一、传统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写作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写作文了,教师往往会强调作文跟写话不同,提出很多要求,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觉得写作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随便写。写作的兴趣不高,更缺乏写作的动机,加上平时又不积累好词好句,更不知道“怎么写”。

2.缺乏写作素材

大部分学生感觉作文难写,主要是缺少写作素材。学生平时对玩的地方都有印象,看到了新鲜事物却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遗忘了,到真正写作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写。阅读书籍也少,没有丰富的词汇,提笔不知道如何成篇,没有合适的范文引路。因此,需要在孩子的脑子里搭建一个素材的支架,把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储存起来,到用时就能够自主地取出来了。

3.结构性的方法和技巧缺乏

有的学生生活经验丰富,词汇量多,但是写作时也写不出来,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缺乏成篇布局的结构化作文方法。教师需要搭建教学支架,让学生明白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故事,是有故事的场景,要让把自己放进这个场景中,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4.教师作前指导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帮助,只是一味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流程,在简单地分析作文题目和要求后,就让学生回家写作,课堂上没有涉及任何写作方法指导,导致学生无从下笔。

5.习作评价的缺失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忽略了对写作评价的设计。“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如何检验学生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我们用什么来评价?统编版教材单元习作的编排特别重视习作的交际功能,增强了习作的读者意识,凸显了习作中的对象感,即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作文,培养自主意识,促进自我评价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健全的评价,除了要有清晰的评价目标,还应设置与习作内容一一对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这就是评价的抓手,这意味着搭建评价的支架是必要的。

二、习作支架运用的意义

支架式习作教学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搭建不同的支架,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小组合作,通过练习使用各种教学支架后,可以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掌握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充分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用好习作支架,降低难度

1.激发兴趣,巧搭情境支架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抓住“趣”字,“情动而辞发”,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习作素材,知道写什么。为此,借助多媒体图像、动画、游戏等方式设计情境支架,营造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写作欲望。如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时,教师可首先引入猜一猜的游戏,播放动画片中孙悟空、哪吒的人物描写片段,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接着,设计游戏活动情景,让学生以班级某一同学为例,说出他的外貌特点和性格特点,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在诱发学生写作动机上做足功夫,明确习作的内容,知道“写什么”。

2.例文引路,搭好范例支架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使用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习惯,通过大量正确的模仿和实践,才能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灵活掌握。”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或范文,为学生提供范例,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化难为易,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中,教师出示了四个小语段提示:一是他的头发特点;二是他特别爱笑的性格特点;三是他关心班里的每个人的品质特点;四是他酷爱踢足球,喜欢跑步的爱好特点。

借助四个名片支架范例,从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不同的角度开启学生习作之路,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描写身边的同学。其次,抓住一个方框里的小语段提示,利用例文支架,搭建与人物有关的小故事的方式,指导学生写特点。随后,全班进行猜一猜,还可以从这个同学平时常用的语言,习惯性的动作等不同角度介绍同学。精准的范例,指导了写法,使三年级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次习作的思路,根据范例进行写作,学生就有话可说,能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懂得写作就是从生活中提炼材料,逐步清晰自己该写些什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素材,用笔写下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3.贴近生活,巧搭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就是在指导习作过程中设计一系列问题作为支架,启发学生在思考后获得问题预设的答案,把这些答案串联起来习得写作思路。这个支架可以出现在习作前的构思阶段,也可以有习作后的问题支架。

使用支架前的学生习作:

猜猜她是谁

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那眉毛像极了天上的月亮,那脸像极了向日葵,她和我一样高,白白的皮肤有点像白雪公主。她跟我一起走路去学校,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非常开心。她在学校里很有礼貌,见到老师总是会问声好,每上一堂课都认真地听讲,经常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猜猜她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写的作文,算上题目共100多字。在这一篇作文中,学生只写了外貌和人物的一个特点,设计时,教师就要充分思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唤醒沉睡在其脑海中的原材料,设计出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问题。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中,为了强化写作过程的指导,根据课文小语段的提示,笔者设计了五个作前构思问题支架:

⑴你选择的是谁?

⑵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⑶这个特别的地方你用什么故事写下来?

⑷故事先发生什么?再经过什么?

⑸最后,他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运用“问题支架”后,学生再次写作:

猜猜她是谁

她长得很可爱,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那眉毛像极了天上的月亮,那脸像极了向日葵,乌黑的眉毛就像用黑色彩笔描上去的。她和我一样高,白白的皮肤有点像白雪公主,每天和我一起走路去学校,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她爱好很多,打篮球、画画、骑自行车等。有一次,上画画课前,我看见她先去打了一桶水,放在桌子上,一个盘子里面挤了一点颜料,再用笔滴几滴水进去转了几圈,就坐着等老师来上课。老师教我们画好了画,她就用笔把这些加了水转好圈的颜料,涂在自己的画上,看上去美多了。我看看自己的画画,整个画都湿湿的,看不到颜色,可能放水太多了。她还会跑过来帮不会的同学涂颜色呢。

她还非常有礼貌,见到老师总是会问声好,每上一堂课都认真地听讲,经常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她是个勤学好问的人,你们能猜猜出她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吗?

这五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提示学生抓住印象深刻的一两点内容来写,对于刚学习作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就能写到300多字的作文。随后,根据学生的习作设计习作后的问题支架:

⑴你看见她挤了一点颜料,会问什么?她会跟你说什么?

⑵她跑过来帮不会的同学涂颜色时会说什么?

⑶同学听了会怎么回答?

语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在指导学生描写语言时,设计习作后问题支架,就是注重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描写的这个学生的原话,这样才有真实性。可见,经过一系列问题支架的引导,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同学,并留意同学的活语、习惯动作,从中习得写作方法,自主梳理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从而学会习作。

4.形成合力,构建综合支架

习作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使用不同教学支架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习作小目标。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时,一开始可以使用情景支架,出示美景动画,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然后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模仿训练,搭建例文支架。但介于前面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过“总—分”结构的写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利用中心句,确定要写的这个地方的总体特点,比如写习作《这儿真美》,指导学生写校园时,每个自然段设计了这样的中心句:

⑴高大的教学楼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乐园。

⑵学校一角的感恩园真美。

⑶篮球场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再按顺序设计问题支架,每个自然段介绍一个内容:

⑴上课,我们在教室里做什么?下课,你和伙伴做什么?

⑵感恩园的正前方雕塑上有什么?后面的小水池里的鱼儿怎么游玩?

⑶篮球场上你经常看到什么?同学们有的在做什么?有的怎么拍球?还有旁边不打球的同学在做什么?

这样综合运用多种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了本次习作:

美丽的校园

高大的教学楼,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乐园,每天,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校园,学校的空气十分新鲜。来到教室,同学们在教室里又认真又大声地读书。上课时候,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做笔记。下课了我和伙伴,到走廊玩跳方格的游戏,玩得可开心了!

学校的一角的感恩园真美。它的前面有一个雕像,上面雕刻着一个学生正在微笑着向老师行队礼,旁边还垒着一叠一叠的书,那像是老师批改的学生作业!雕像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池,水池里面养着五颜六色的鱼,它们一看到有人来就会躲到睡莲下,一会儿又会绕着睡莲玩捉迷藏的游戏。水池的左边有一个小假山,假山上有拱桥、有老人像、还有花和小树种在上面,像画上去一样那么美。

篮球场是我最喜爱的地方。一下课,原本静悄悄的球场,一下子闹哄哄的,球场上有的同学在玩“捉人”游戏,有的在投篮,还有的在打羽毛球,可真热闹。

多种支架的综合运用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为学生顺利习作提供了推动力,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抓手。

5.提炼多元评价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每一篇习作的教学过程结束后都不能忽略评价环节,这就需要教师思考以怎样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某个教学目标。平时,教师都是只把批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很少当面反馈哪里写得好或哪里还需要改进,学生也只是看看老师给的分数等级就将习作册扔在一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必须清楚每一个环节的支架目标是什么?以多元的评价推进整体习作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上面指导过的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为例,教师可以把“是否用词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是否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三方面作为最初星级自我评价支架内容,教授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来设计评价的支架方式,让学生自主修改,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是否达成预期目标。

表1 星级评价标准

接着,搭建学生的“二次作文”评价支架。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在学生习作批改后进行一次最后“讲评”就终止了。其实,作文学习的终点不是点评,而是写作。作为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未来自主修改习作能力的发展,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的支架方式训练更多的学生在批改之后参与评价,在原来作文的基础上修改润色,完成“二次作文”,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成功的乐趣,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表2 星级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小学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难实施的一个环节,利用支架式的教学能很好地指引学生达成预期目标,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顺着支架习得写作方法,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习作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习作支架作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习作展示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