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新教材的乡土地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23-03-23海南省万宁市万宁中学蔡丽花

新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万宁市乡土资源

◎ 海南省万宁市万宁中学 蔡丽花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中提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科学设计地理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开发和应用乡土资源,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营造直观、生动的地理课堂。本文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纲领,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并进行整合应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应该达到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乡土地貌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乡土地貌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地理新教材(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的课标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 ~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教材分“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两节内容,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主要展示4种地貌的相关图片,介绍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的概念、分布、特点、演变过程;教材讲授地貌观察的顺序应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是高度和坡度。

新课标下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地理实践力,因此在新教材的设计上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中就设计了“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因此,从课标以及地理学科素养来看,乡土地貌资源有开发的必要性。

2.乡土地貌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地理课程资源是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但目前万宁市各学校地理课程乡土地貌资源开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地理教师对乡土地貌资源关注、了解不够。万宁市地理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年轻的教师和外省籍教师,这些教师中有的人对万宁的乡土地理资源不了解,关注较少。

(2)课堂中应用乡土地貌资源案例教学较少。由于对乡土地貌不熟悉,因此课堂中几乎没有应用乡土地貌资源案例教学,偶尔在网络上关注的往往最多仅限于导入,而且对乡土地貌资源主观认识不足。

(3)学科教研缺乏对乡土地貌资源的开发。平时教学任务重,科组教师教研仅限于针对教材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的重难点、练习的选取,忽视乡土地理资源案例的收集和应用。

二、乡土地貌资源的开发

万宁市乡土地貌资源非常丰富,具体可以分为地形地貌资源、海岸地貌资源、河流地貌资源:

1.乡土地形地貌资源

万宁市地处五指山东南部余脉外围,地貌类型多样,西面和南面环山,西部、西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主要是台地,东南沿海则是阶地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分布如下:

(1)800米以上山地主要有位于西部、西南部的南桥镇牛上岭(海拔1288米,全市最高点,陵水河的发源地)、西天岭(943米)、大牛岭(976米)、吊水井(879米),牛甲岭(995米)、蒙水岭(892米)、斩岭(875米)、乌鸦岭(805米),北大镇和三更镇交界处牛角岭(805米)、看海岭(804米),其中牛上岭、大牛岭、西天岭三座山地占地总面积881.11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0.5%,这些山地是新生代构造运动强烈上升而形成,后来经过外力强烈侵蚀、形成山高坡陡的地貌,平均坡度为15°~35°,另外由于万宁降水量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塑造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沟状地貌。

(2)500 ~800米山地,全市共有35座,平均海拔600.17米,面积约4917.5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6%,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坡沟明显,坡度较陡,一般为12°~35°。如三更罗镇灯芯草岭(563米)、灯心田岭(502米)、通天罗(500米以上)、天平岭(600米以上)、山猪岭(532米),北大镇六连岭(558米)、松林岭(586米),牛角岭(600米以上),兴隆镇尖岭山(733米)、猴子岭(620米)、村仔岭(520米)、铜铁岭(642米)等。

(3)高丘地貌200 ~500米,共80多座,面积约22589.2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坡沟侵蚀强烈,坡度较陡,具有多级侵蚀面和堆积面,一般为7°~35°,以小于25°的斜坡为主。如西部三更罗镇的狗放尿岭(400米以上)、什隆岭(400米以上)、滴水岭(200米以上),土地公岭(400米以上)、灯火岭(400米以上)、鹿市岭(500米以上),大东岭(400米以上)、烟沟岭(300米以上)、毛书岭(300米以上)、响山岭(300米以上)、深田岭(446米)、黄竹岭(442米)、下山岭(482米),北大镇与三更罗镇交界的山猪岭(400米以上)、分界岭(400米以上)、内罗岭(400米以上),双决岭(200米以上)、尖岭(200米以上)、通天罗(400米以上),长丰镇、兴隆镇的黑石头岭(400米以上)、蚂蝗岭(400米以上)、老景园岭(400米以上)、深井岭(300米以上)、熬盆岭(200米以上)、封塔岭(200米以上)、风门铃(200米以上),南桥镇的双溪姆(400米以上)、大坡岭(200米以上)、大翁岭(400米以上)、田头岭(200米以上),礼纪镇的村仔岭(500米以上)、黑紫头坡岭(500米以上)、牛岭(400米以上)、北部的猪屈岭(400米以上)、尖尾岭(200米以上)、东岭(300米以上)、拉鹰窝岭(300米以上)、六峰岭(300米以上),北大镇与山根镇、和乐镇交界地区的六连岭、攀丹岭。

(4)低丘陵地貌海拔在100 ~250米、以缓坡为主,坡度较缓,一般5°~30°,沟涧纵横,谷地盆地相间分布,面积约54700.8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2%,主要分布在三更罗镇、北大镇、龙滚镇、长丰镇、牛漏镇、兴隆镇、南桥镇、礼纪镇、万城镇、东澳镇,如东山岭(183米)、大长岭(146米)、牛庙岭(210米)等。

(5)台地地貌是指海拔在50 ~100米的平缓地区,地形起伏小,坡度小于15°,台地地貌面积约47111.6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5%,以花岗岩为主。

(6)阶地平原地貌高低起伏较小,海拔100米以下,坡度小,有风砂地貌、泻湖地貌、河口三角州平原,如万城镇的南门洋、大奶洋、大太洋和保定洋。

2.乡土海岸地貌资源

万宁的海岸地貌发育较为典型,海域面积约为2550.1平方公里,拥有约109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3个岛屿以及8个海湾。海岸线以大花角为界,以北的海岸属沙陆坝—沙坝潟湖海岸;以南属山区丘陵港湾海岸。万宁较为典型的海岸地貌有:岬湾海岸型春园湾、巨砾石海滩大花角、大洲岛海蚀崖、山钦湾海蚀拱桥、海蚀穴、港北海蚀平台,春园湾、南燕湾、石梅湾、日月湾、神州半岛等沙滩和港北泥质海滩。

3.乡土河流地貌资源

万宁市河流大多由西南向东北流入南海,河流落差小,大多流经丘陵地带,河谷宽阔,没有典型的“V”型谷、冲积扇,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如北坡保定洋。

三、乡土地貌资源的应用

万宁市的地形地貌虽然不是很突出,但地形地貌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地理特色。在地理教学时,选择课堂教学案例,可优先考虑本地素材案例,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列举案例说明教学设计。

案例一:

万宁海岸线长,海岸类型多样,学生对网红打卡点山钦湾燕子洞、大花角鹅卵石比较熟悉,基于这一地貌,在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一节中海岸地貌教学时,设计如下:

素材一:燕子洞是岩石经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形成的破碎带,然后由富含硅质的热液填充,高温热液的烘烤使岩石发生角岩化,岩性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在风化、海浪侵蚀的作用下,没有硅质填充的部分崩塌碎裂,有硅质热液填充的部分就留了下来,经侵蚀后形成岬角。再经海浪侵蚀岬角两侧基脚处的海蚀洞穴,侵蚀作用使海蚀洞穴不断被侵蚀穿通,形成海蚀穴。

素材二:大花角巨砾石海滩位于万宁市英豪半岛南部,是一个花岗岩岬角,主要由直径500 ~1000毫米、磨圆、光滑的巨砾石排列而成的,剖面平滑,宽40米,高9米,海滩坡度13°。大花角花岗岩石蛋是两侧山坡上黄岗岩体受重力原因崩落,花岗岩砾石经风化作用、海浪侵蚀,花岗岩的棱角被侵蚀,磨圆成形似圆形或椭圆形。

素材三:万宁港北潟湖是中国最大的潟湖内海,典型沙坝-潟湖海岸,发育初期可能由一系列断续岛状沙堤环抱而成,多条通道与外海连通,但现在仅有潟湖东北角单一通道与南海相通。其成因可能是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大美万宁》及山钦湾的海蚀穴、海蚀拱桥、大洲岛海蚀崖、石梅湾沙滩、大花角砾石海滩等图片,说出哪些海岸属于海蚀地貌,哪些属于海积地貌?说出大花角砾石海滩形成的外力作用有哪些?分析小海潟湖东侧沙坝的成因。

学生思考回答:1.海蚀地貌:山钦湾的海蚀穴、海蚀拱桥、大洲岛海蚀崖、大花角砾石海滩;海积地貌:石梅湾沙滩。2.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3.河流携带泥沙入湖后,受海水的顶托和湖底沙堤阻挡共同作用,泥沙在沙堤附近堆积;涨潮时,海水挟带泥沙向海岸运动,落潮时海水流速减缓,泥沙在湖底沙堤附近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经过长期的河流和潮汐共同作用,形成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形成半封闭式湖泊。

再结合教材案例,认识各种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形态、地貌特点及形成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重点知识,在课堂教学时结合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身边地理,培养学以致用、热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二:

万宁市地形类型多样,因此进行“地貌的观察”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完成表1。

表1 观察家乡的地貌

教师活动:利用网络找到万宁市地形图,结合地形图讲授观察地貌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观察内容:高度、坡度、坡向、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学生观察描述万宁市的主要地貌、次一级地貌和更小的地貌特征。

学生:山地、丘陵、平原;山岭、河谷;海岸、山脊、山谷。

学生:观察家乡地貌并讲解。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记录结果(表2)并展示牛岭等高线地形图和牛岭遥感图。

表2 观察记录结果

但是由于牛岭海拔低,地形不够典型,教学时可以结合珠穆朗玛峰进行教学。

通过课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比起单纯教材学习,这样的实践活动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不仅能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养成关注身边地理现象的习惯,也能落实课标要求,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案例三:

在教学“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可提前布置任务和学生一起考察东山岭旅游区,课堂教学以东山岭为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东山岭的地理位置,包括高度、形成原因、岩石类型等相关信息,利用周末早晨和学生一起登山,指导学生观察顺序、选择观测点、认识岩石、思考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植被,之后引导学生拍摄照片。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拍摄的图片、播放东山岭视频,学生结合图片、视频完成活动探究:1.东山岭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用示意图简单标示过程)。2.说明幽洞、怪石、峭壁的形成过程(设计示意图)。

学生思考回答:1.岩石类型:岩浆岩,南海频繁的海底火山岩浆喷发,岩浆遭遇海水冷却形成花岗岩。2.南海海底火山爆发,岩浆喷发,遇海水冷却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花岗岩体;经地壳运动抬升,经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将乡土地理资源融入课堂,带领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学生直接感知,课堂效果较好。

四、乡土地貌资源开发与应用带来的成效

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标要求下,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基于高中新教材的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地理的兴趣,使地理学科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总之,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身边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应该结合新教材收集、考察、整合各种乡土地理资源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让地理课堂更有趣。

猜你喜欢

万宁市乡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万宁市耕地质量保护对策建议
万宁市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与建设管理对策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