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2023-03-22高秀红
高秀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 325000)
引 言
如今财务工作的不断智能化发展,让会计专业人员原有的知识架构及专业技能等都将迎接新的挑战及创新。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行业将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全新挑战及发展机遇。对于会计专业的教育而言,需要通过对教育教学做出改革创新,并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学会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全面开展符合智能财务背景的会计教育[1]。在新形势的推动发展下,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需要重新确定自身的教学定位,并且针对智能财务背景的发展新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发挥出职业院校的育人优势,并且要抓住会计行业创新发展机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有效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会计行业的全新发展。
一、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地深入应用,这对财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与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对于财务智能软件的应用,会计工作中广泛普及新型智能技术,减少了财务工作对人员的需求,也提高了对财务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并且在未来的财务工作中,相关财务软件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优化及完善,智能财务通过结合大数据平台发展应用,对基础的财务工作人员的需求也将大幅降低。进一步来看,若是专业院校中对于会计专业的设置需求减少,将会对目前的会计行业中的从业人员造成更大的影响。从目前社会的会计人员就业情况来看,普通会计人员过剩,导致人才需求饱和,且财务人员提供给企业的财务需求结构无法达到平衡,导致实用性的财务人员数量减少,造成了会计专业人员的就业难问题,而企业则面临着招聘难问题,两方需要尽快达成一个平衡状态,打破就业难及招聘难的尴尬处境。
二、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将面临就业挑战
当代社会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的不断推动下,也推动了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人工智能化技术在工作中普及应用,其可替代许多的基础性工作岗位,而相应的岗位也将在智能化技术的取代下逐渐消失。例如数据输入、计算、过账、报表的编制等方面,在云计算技术运用中,将会由人工智能替代人员工作。对于会计行业而言,这一发展趋势将会淘汰大量的普通会计人员,顺势出现一个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导致市场人才需求平衡打破。从远期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具有两面性,一是大量工作岗位的代替,导致就业难;二是可以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智能财务是财务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教育方面考虑,会计专业的有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才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会计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将面临新的挑战
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势必会替代重复性较高且计算量较大的工作,一些基础岗位也将会逐渐消失。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保证拥有较高的会计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保证拥有智能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做出相应改革,让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智能财务背景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是目前时代发展的新兴技术,虽然已经应用于会计行业中,但并未全面应用,这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是一个机会,在教学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思维融入教学内容中,能够让学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三、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转变分析
(一)以智能财务背景重塑会计教育理念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行业不断应用发展,对于会计行业而言,也将面临改革发展。职业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场所,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改变,让教育教学随着时代发展脚步而改革发展[2]。在实际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冲击与影响,加强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重塑教育教学理念。会计教育工作的教学理念需要从数据核算准确性及对数据的灵敏性转变为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此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并且让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形成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理念相融合,以达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高度。
(二)以智能财务背景推动会计人才转型
随着社会不断智能化发展,智能化财务背景是会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会计行业生产力的关键。在智能化财务背景下,许多基础性会计工作将会被淘汰,进而被更加高智能的工作岗位所取代,进行创造性更高的决策性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新工作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内容,并且从中汲取教育意义,推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工作创新发展。在实际的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改革中,不仅要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优化,还要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调整,保证课程内容与智能化财务背景发展相符,提高教学课程的实用性,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发展。
(三)以智能财务背景重新构建会计专业的学科结构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促进及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技术,其对于社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将智能化思想融入教学中,并且灵活运用到人才培养工作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广泛,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有助于显著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会灵活应用智能技术,并且学会将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作为提高专业能力及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能力[3]。
四、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理念,创建及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需做出改革创新,促使会计专业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将智能化思想融入教学中,并且确定智能技术、计算机、会计及管理共同教学的教学内容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中需要针对性地拓展教学知识内容,如企业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投资、财务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不能被智能化技术所取代的专业内容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智能财务背景的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
(二)强化会计专业师资队伍,重视教学设施设备投入
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职业院校需要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重视。通过强化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有效提高学校对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4]。可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考察或者观摩,让教师从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发现社会会计岗位的技能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内容的区别,及时发现问题,以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促进教学模式及内容的改革。除此之外,还需要让教师学习实际的智能化技术,以提高师资队伍力量。同时,学校方面需要重视教学中的设施设备投入,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习及掌握相关智能化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智能财务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三)整合会计专业教学资源,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
从职业院校的远期教学发展来看,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高技能型会计人才,需要建立一个可循环发展的教学体系。可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贴合会计人才需求,建立符合智能化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1.重构教育教学模块
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任务目标过于侧重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面,而对于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内容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充分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但是无法拥有更高级的会计管理能力,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对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需要重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并且充分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内容后,需要开设一些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课程,并且合理规划不同课程的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2.推动实现课、证融合发展
目前,大部分会计岗位都需要从业人员拥有相应级别的会计资格证。证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同时证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可推动实行“课、证”结合发展,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积极考取有关证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四)以智能财务背景为前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1.重视企业人才需求,培养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
虽然智能化技术可以取代一些具有较强重复性特点的会计工作,但智能化技术不能胜任需要较强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及协同能力的会计工作。对于会计的管理,可以借助有关的数据交流平台,以此获取对企业经营发展、管理决策等有利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控制预算、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且在企业内部管理中,需要更多的管理型人才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由此可见,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教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便于企业领导人员做出有效决策,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保证教学学科的多样性,有效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财务工作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提高财务自由度,而企业也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及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可在学生的教育教学课程中开展多样性的教学课程,将一些必修课程作为学习基础课程,再纳入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促进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形成。
3.结合理论与实际,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部分学生在毕业工作后,存在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问题。对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重视。通过加强学生对学校的实践操作课程的学习及应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出应用型技能人才。
(五)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促进实践课程优化升级
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掌握相应的智能化技术操作技能,以此达到复合型人才标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校内配备专业的财务实训室,以保证学校实践课程的充分应用及开展。或者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实训实习,以此锻炼及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5]。
(六)发展智能化教学,实现互联网+教学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创新教学思维,以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抓住时代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应用相应的智能化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教学,在拓展教学资源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借助智能技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让相关教学内容与技能应用进行高度融合,从而推动实行数字化课程,促进实现互联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结 语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有效把握时代发展特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在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直面挑战,并且根据时代趋势,以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的复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