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3-03-22禹晶轩
禹晶轩
(呼伦贝尔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呼伦贝尔 021008)
引 言
我国正处于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所以“互联网+”的概念也频繁出现在不同领域中,从客观方面来讲,“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为行业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事故死亡率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较高,而在道路运输领域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和提醒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安全事故等问题发生,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概述及其特点
(一)概述
“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依托互联网平台以及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其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利用传统产业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进而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并非片面的两者相加,而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当下“互联网+”技术在工业、民生以及金融、交通等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1]。
(二)特点
1.多行业结合,跨行业创新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平衡。“互联网+”技术并非简单的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体,所以在“互联网+”中不仅是跨行业的表现,更是当前社会与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对于推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有效结合都有着突破性的作用。当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普遍出现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其通过一种创新的跨行业技术结合方式有效推动了不同行业的发展,如在道路运输行业中运用“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实现了旅客、货物的联运,与此同时,通过对运输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为后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给各行业带来新的生机的同时也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2.打破传统行业的局限性
传统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操作流程,而且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化影响,因此传统产业往往展现出较强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虽然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但也因此造就了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在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可以使传统产业既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更具有现代化的特点,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所以传统产业就需要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行业的局限性,为推动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打车软件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打车模式,而且大大增强了运输企业的服务质量,并提高了用户的出行效率。
3.驱动市场创新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是由其融合性所展现出来的,简单来说,当下许多技术都存在局限性,所以这些技术只能被固定的应用到某些领域,而“互联网+”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其本身就融入了大量的技术,所以将互联网技术同多种行业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此同时,“互联网+”属于跨行业的生态产业链,所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产业在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有效驱动了市场的创新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互联网+”的应用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在无形中也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这些年来,电子商务平台所涉及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所以无形中也增加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难度。为了满足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要求,互联网技术也被应用到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例如,我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多,所以人们的运输需要也较多,随着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加,运输过程中的出现安全事故的数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最大限度提升车辆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道路运输网络平台,通过对道路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优化性配置,进而使数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共享性,还可以实现对交通运输信息的在线查询,满足人们出行要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和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的服务性[2]。例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通交通信息在线查询软件、智能通车服务及网约车服务等,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
(二)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有序开展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所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若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还会影响整个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质量。所以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并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使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信息服务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部分软件公司也加强了对相关软件的开发程度,以此来满足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例如,依靠GPS 技术实现对货物运行状态的实时监督,从而及时了解货物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道路运输所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明确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缓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三)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成熟,人们的许多想法都不再是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无法满足未来智能化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就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改革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例如,无人驾驶技术对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红绿灯相连,可以随时掌握红绿灯的变化,以此来提升无人驾驶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我国为了实现“双碳”政策,也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但电动汽车的使用对充电桩的密度和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国家也同样加大了对充电桩的投入,这也体现出互联网技术对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四)提高服务质量
传统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数据分析工作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所以其仅限于评估道路运输的安全水平,这种评估方式相对来说服务质量较差。而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收集速度,还有助于提升数据的处理能力,因此该平台能够具有更高的服务能力,可以使传统的交通运输安全信息服务更具个性化。例如,通过该平台可以提前告知参与者危险路段及交通堵塞等信息,并给出更加优质的移动路段,在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3]。
三、传统道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信息不对称
传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信息传递方式以口头传递为主,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影响信息传达效率的同时,还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传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所存在的弊端之一,所以信息的完善及及时传达是解决道路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内蒙古地区也加大了对道路的建设力度,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地区的道路长度已经长达19 万公里,因此蒙古地区的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有了质的变化,所以近些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和物流也逐渐壮大起来。但就目前内蒙古地区道路运输的实际情况来看,内蒙古地区运输“三乱”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超载问题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的安全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所以对突发性的道路安全问题反应慢,再加上缺乏及时性的信息建立,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四、“互联网+”背景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推行“互联网+安全教育”管理新模式
道路运输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参与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道路运输参与者需要始终秉持“安全与效益并行”的理念,即使当下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企业也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而是始终坚持以安全为核心,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运行的效率。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政府机构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广“互联网+安全教育”管理新模式,通过打造教育、考核、监督及共享等一体化的智能化个性化教育平台,以改善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检查难、监督难的问题,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利用安全教育平台,政府机构、企业及相关机构都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参与平台的在线学习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某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疲劳驾驶或者开车习惯不好等问题,通过在线考核,企业可以很好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企业私下也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或平台也可以强制对其下发学习任务,司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后方可继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质量。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共享,所以企业可以借助该平台建立“上传下达”的新通道,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避免了信息差,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在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能力。
(二)强化道路安全管理力度
1.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
驾驶人员作为道路运输的主体,其驾驶技能及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尤其近些年来我国驾驶人员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如果部分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存在偏差,就很容易出现超载和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为了保证道路运输的安全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驾驶人员的专业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对驾驶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驾驶人员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只有评价合格的人员方可进行工作,以此来降低运输的危险性。
2.加强对重点机动车的安全管理
为了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在对重点机动车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对旅游包车及班线客车等进行强化管理。与此同时,在一些特殊地区,还需要加强对易燃易爆等车辆的有效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储存能力对驾驶数据分析,从而了解驾驶人员出现的一些不法行为,进而实现从原本的事后管理改为事前管理,建立完善预警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效果。
(三)深化“两客一危”监管平台的使用
我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两客一危的车辆必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运营车辆物联网系统中,以此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监督的有效性。两客一危智能监管平台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驾驶人员生理疲劳、超速及分心驾驶等17 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监督。虽然两客一危监管平台在原本设计上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但当下大多数道路运输车辆都未充分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只将其应用于位置监管、超速监管及信息查询等方面,而对超时驾驶等问题无法提供强有力的监控手段,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监管部门来说都十分不利。所以为了强化两客一危车辆监管系统的作用,企业需要重视两客一危监督平台的作用,并深化两客一危监督平台的使用。例如,可以适当对车载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扩充,以此实现车内的可视化监控,进而提升对驾驶员的监督能力,以此来保证运营的安全性。
(四)深化道路运输电子监控平台的建设和使用
道路运输电子监督系统是贯穿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几个子系统中的特殊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对违规车辆的监控及交通信息采集等工作。利用电子监控平台,不仅能够及时监测出道路交通的运输量和气象信息,减少突发事件及天气对道路的影响,还能够在车辆达到饱和运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提供相应的行车路线,以供行车者使用的作用,在提高交通运输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根本上提高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效率。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道路运输电子监控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加大对道路运输电子监控平台的推广,进而为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还能实现对原有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和调整。因此需要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作用,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进而保证实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