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以及绩效考核策略探究
2023-03-22魏海莹
魏海莹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委统战部,东营 25730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健全政策体系、规范人事管理、搞活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新方式、新方法,改变现有的发展与管理方式,加强单位自身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明确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要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绩效考核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
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很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才,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适当的调动,从而大大提升了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另外,通过对员工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各个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及优缺点。一个科学、健全的绩效考核系统,既能真实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的整体能力,又能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依据考核结果来确定其工作责任,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
(二)促进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正确地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有效地优化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为薪酬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随着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日益高效化与专业化,将会更好地保障每个员工的合法权利。同时,它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认同感。同时,对员工的奖励与惩罚也应当建立在科学的评价标准之上。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来决定员工的薪酬,从而改善薪酬与岗位及贡献之间的连贯性,使各部门员工在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中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促进员工自身能力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能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还能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为事业单位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强化对事业单位员工的评价,日常绩效考核要做到公正、制度化。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激励,从而改变传统的薪酬制度。此外,事业单位还应注重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规范工作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使绩效考核体系更加客观、完整,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观念落后
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来看,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只有在个体目标达到最大化的情况下,员工的个人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目标,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进行精确的把握,知道事业单位应如何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同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单位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理性的分析,以便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1]。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发展战略,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之与时代同步。
(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当前,事业单位员工的年终考评主要由考核总评和绩效评定两部分组成。从工作实践来看,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表现,有些单位的年终考评更是走走过场。在考核的时候,有的单位都会根据上级的主观判断来决定考核的等级,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同时,绩效考核标准仅根据考核结果来决定,而不是以工作表现、对单位的贡献来衡量。这种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标准不一致,评价与工作业绩之间不协调,使得员工在该单位工作数年之后,丧失了工作热情与努力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将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活力降低。
(三)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奖励机制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少创意,激励意识薄弱,从而形成了单一的激励机制。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激励的物质基础。由于是政府部门,其自身的经济弹性较差,加之某些特殊的社会监管性质,使其在物质激励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在常规工作奖励方面,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以精神上的奖赏和口头的赞扬为主[2]。在我国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使其无法实现全面、均衡的激励。部分事业单位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并没有建立和完善的薪酬制度。
(四)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缺乏有效的竞争与淘汰机制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使其缺少有效的竞争与淘汰机制。虽然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着最终淘汰制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的淘汰往往会不了了之,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让员工失去动力,使得考核结果并不能有效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明确了考核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和绩效考核策略
(一)更新改革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理念
事业单位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达到推进单位发展的目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适应本单位发展的需要,对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使之与单位的制度协调统一,与单位的发展同步;要将员工的发展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实现双赢,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国际形势、市场动态、人才与岗位匹配的重要性、绩效考核、激励手段的创新等,才能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3];要运用现代资讯科技,从多个视角对员工的评价资料进行评估与处理,将流程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定期考评与每日考评相结合,择优选拔。
事业单位应建立一个员工自助服务平台,让员工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工作表现,从而判断出自己和工作的匹配程度。如果对评价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通过系统来反馈。另外,可以将绩效考核与单位员工的升迁联系起来,使员工能够将自己的发展与事业单位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员工对工作责任的认识。
(二)完善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想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仅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制度,还要考虑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具体条件,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自身特点,找出一套清晰、合适的考核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其进行改革与运用。在此基础上,各部门要将自身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让员工认识到,只有在一起完成单位的大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从而让员工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单位的绩效管理之中[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对员工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并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对其优劣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的效率。并且,要根据考核结果,制定适当的培训方案,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弥补人才不足,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确保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同时,要健全事业单位员工的考核制度,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要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事业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要想充分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把收入与业绩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有创新、有突出业绩的员工给予特别的奖励。
从精神上来讲,事业单位的实际业绩应该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符合,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则是员工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根据单位评估标准,对优秀员工进行一定比例的评价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多种口头表扬,以表彰其努力工作的业绩[5]。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员工现实需要或精神上的要求给予一定的奖励,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
(四)健全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与淘汰机制
建立起有效的竞争和淘汰机制,可以促进内部人员的工作流动,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同时,它也能将强烈的社会竞争意识,转移到事业单位内部,让单位员工有一种危机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要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要对全体干部进行定期、年终考核,以提高事业单位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对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的全面认识,并依据其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方案,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使之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警示与提醒。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还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激励,已成为制约我国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改革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但是,绩效考核体系的逐步健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要在人才聚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优质环境中,为广大员工发光发热提供基础。各事业单位都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录用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标准与组织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工作动力与核心竞争力,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只有将该项工作彻底落实,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