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的论视角下工程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23-03-22孔令会田雪
孔令会 田雪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工程翻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使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能共享知识、协调工作,以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文章基于目的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工程英汉翻译中的体现,以确保译文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可读性。
一、 翻译目的论
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摒弃了传统语言学翻译方法的束缚,运用功能和交际方法来深入探究翻译的本质。 汉斯•弗米尔在1978 年首次提出了目的论这一重要理论。 该理论主张,译入语文本的形式应首先由功能决定,即目的语语境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在目的论看来,译者不应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应根据译文要求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前后风格一致的翻译工作。
目的论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强调译文应实现预期目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在目的语语境中具有逻辑连贯性;忠实原则强调原文与译文应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译文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 这三个原则构成了目的论理论体系,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当目的论三原则发生冲突时,译者首要遵循目的原则,“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对译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1]。
二、 译者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主体的本质特性,这种本质特性在与客体进行交互活动时显现出来[2]。”简单来说,主体性就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自我实现,赋予主体改造、影响和调控客体的能力,使客体更好地服务于主体。 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特性。 能动性是主体性最显著的特征,它的内在基础是受动性。 受动性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提供了客观依据,在翻译中涵盖了诸多要素,如两种语言的文化特征、语言转换的规律以及译者所处的特定时代等。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这体现了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为我性。任何翻译活动的背后都隐藏着为我性的目的,这是主体性的一个核心特质。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充分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而在翻译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2]。”一切翻译活动都以翻译目的为导向,为使翻译达到特定目的,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以下从知识和语言两个层面来探讨和阐述译者主体性在工程翻译中的体现。
三、 译者主体性在工程翻译中的体现
在工程学、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领域中的翻译都称为工程翻译[3]。 工程翻译就是把源语所承载的工程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力求使“译语信息=源语信息”[4]。 翻译工程文本时,应明确译入语读者群体,以读者为中心,遵循目的论原则,实现原文与译文的目的对等。
(一)知识理解与转换
工程英语并非单一的专业技术,而是综合性科学技术,要求译员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 同时,工程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需译者考虑译入语读者的行业特点和文化背景,并根据读者需求适当地调整和解释,以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1 原文:Thirty percent of the strength or more can be lost by premature drying out of the concrete;similar amounts may be lost by permitting the concrete temperature to drop to 40or lower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unless the concrete is maintained continuously moist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译文:混凝土过早地失水可使其强度损失30%或更多;如果在最初几天内混凝土的温度下降到40℉(约为4.4 ℃)以下,也会有同样的强度损失,除非使混凝土在此后的一个长时间内一直保持潮湿。
根据译者自身所具备的工程知识可知,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温度在5~35 ℃,在此温度范围内,能促进混凝土的正常凝固和强度发展。 施工温度低于5℃,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就会延长,导致强度发展变缓,同时增加冻融破坏的风险;高于35 ℃,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速度会加快,同时增加了干缩和开裂的风险。 原文中只提到混凝土的温度下降到40 ℉以下,并没给出具体的温度单位。 工程中常用华氏度和摄氏度作为温度计量单位,华氏度常用在美国和其他地区,中国常用摄氏度。 根据华氏度和摄氏度的换算,40 华氏度约为4.4 摄氏度,而温度低于5 ℃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损失,与原文语境吻合。 因此,为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需求,译者选择增译温度单位,成功将原文中的温度信息传达给读者。
例2 原文:Contraction joints are formed by cutting grooves of width not less than 3mm and depth about 25% to 30% of the pavement thickness so that the fine shrinkage crack is formed below each groove at the weakened section,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curing of the pavement.
译文:在路面养护初期,通过切割宽度不小于3毫米、深度约为路面厚度25% ~30%的凹槽形成收缩缝,使每条凹槽下方在弱化段形成细小的收缩裂缝。
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中,“contraction joint”这一短语的含义各有不同。 在地质学领域常译为“收缩节理”,是指岩石收缩引起的断裂面或节理;在建筑工程领域常译为“收缩缝”,是指为允许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在干燥或固化过程中发生伸收缩而刻意设置的裂缝;在机械工程领域常译为“伸缩结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点,这些部件可以相对伸缩或运动。 例2 中提到路面养护和切割凹槽的过程,这与建筑领域常见的收缩缝设计相吻合。译者基于对建筑领域知识的理解,将“contraction joint”译为“收缩缝”,符合原文语境和专业知识,达到文本专业、精准的目的。
如上所述,在做工程翻译时,译者主体性体现在为准确理解和传达原文的工程信息,综合运用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提供高质量译文,使其达到预期目的。
(二)语言加工与表达
“专业性(professional)”和“可读性(understandable)”是工程翻译的基本准则。 专业性的表现之一是用专业词汇或短语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但同一词汇或短语可能有不同含义,即专业词汇的多义性。可读性指译文通顺可读,涉及两个方面:首先,译文表达要通顺流畅;其次,译文与原文在深层意念、逻辑关系上必须契合。 以下从词汇和句子两方面对工程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词汇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工程专业词汇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工程文本时,充分了解该领域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表达,并将其转换为与译入语相对应的术语,以确保词汇和术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例3 原文:Concrete in its green form can be molded into any shape, size, and finish with the help of different finishing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to give a beautiful and long - lasting surface with a high aesthetic value.
译文:混凝土在其初始状态下,通过借助不同的精加工技术和设备为混凝土表面赋予任何的外观、尺寸和光洁度,从而形成审美价值高的美观、持久的表面。
在译文中,译者将“green form”“finish”分别译为“初始状态”和“光洁度”。 将“green form”译为“初始状态”是译者根据上下文和工程常识的合理推断。 在建筑和混凝土工程领域,“green form”通常指尚未进行任何加工或固化处理的混凝土材料。 原始状态的混凝土通常还没有达到最终的强度和硬化状态。 这个阶段的混凝土可以被塑造、加工和调整形状,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因此,将“green form”译为“初始状态”能够准确传达原文所述的混凝土在尚未固化和干燥状态下的可塑性和加工性。 将“finish”译为“光洁度”,因为“光洁度”一词强调混凝土表面的平滑和光亮程度,与原文描述混凝土表面的效果相符。 此外,“光洁度”一词,突出了混凝土表面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从而传达出原文所描述的高审美价值。 总之,译者的词汇选择是对源语和译入语语言的综合考虑,结合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和判断,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确保原文信息准确转换。
2. 句子方面
在工程文本中,长难句出现的频率极高,这是工程英语文本典型的语言特征,也是工程文本翻译中最常见的困难。 工程英语中长难句翻译是否得当,事关译文的整体质量,通常需要采用拆分、合并、重组等方法,使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对等,在形式上符合各自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因此,在工程文本的英汉翻译过程中,应采用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尽量将其转换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短句。
例4 原文:The cement reacts with the water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concrete hydration that hardens it over several hours to form a hard matrix that binds the materials together into a durable stone-like material that has many uses.
译文:水泥通过一种称为混凝土水化的过程与水发生反应,经过几个小时的硬化,形成坚硬的基质,将材料黏合在一起,形成耐用的、类似石头的材料,具有广泛用途。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英语属于形合语言,语法严密,主从分明,句子之间要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语法松散,形散神聚,句子之间常靠隐形的内部逻辑联系在一起[5]。 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将重点放在传达原句信息和意义上,避免冗长结构,以使译文表达清晰。 如例4 中,译者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采用拆分法,将原句拆解成汉语中典型的流水句并进行逐一翻译,准确传达了原文信息,也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5 原文:Computer language may range from the detailed low level close to that immediately understood by the particular computer , to the sophisticated high level which can be rendered automatically acceptable to a wide range of computers.
译文:计算机语言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 前者比较烦琐,接近于由特定计算机直接能懂的语言;后者比较复杂,适合范围广,能自动为多种计算机所接受。
例5 是个典型的长难句,表达冗长,信息量大。在翻译前,译者分析原句成分,确定本句的主干为“Computer language may range from the low level to the high level”, 而“主语+主题” 为 computer language。 按照传统译法,本句语言难于组织,信息难免缺失,且表达不吻合汉语习惯。 在此困境下,译者采用“重组法”和“总分式”。 尽管译文与原文的语序并不相符,但译者考虑了读者的可接受度,译文信息完整准确,表达连贯顺畅,且再现了原文的美质信息。
综上所述,在工程长难句翻译时,译者必须对原文成分和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和全面了解,并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转换模式,既要确保准确完整传达信息,满足译入语读者对原文信息的理解需求,又要选择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力求译文语言得体,表达流畅,逻辑明晰。
四、 结论
从目论视角来看,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对工程翻译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而译者主体性体现在译者根据译文预期目的和读者需求做出的一系列翻译选择和决策。 工程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重点体现在知识理解和语言表达上。 在知识层面,译者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有效语境准确理解和明确传达原文中的工程概念和技术内容。 在语言层面,译者要结合知识、经验、语境等要素选择恰当的术语和词汇,尤其注意多义词汇和术语的精准理解和翻译,以确保术语和词汇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在翻译长难句时,译者需充分考虑英汉语言的差异性和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和可接受度,将英语长难句灵活转换为极富汉语特色的流水句、主谓短句等,也可根据汉语不同的表达模式及汉语的隐形逻辑等重组原文信息,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总言之,译者主体性在工程翻译中是不可或缺的,对“中国工程走出去”、工程行业的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