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3-22程义民楚绪乾王学亮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创新能力实训

程义民 楚绪乾 王学亮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1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战略人才,这充分说明,我们既需要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也需要大量能有效解决“从图纸到产品”这一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实用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动力的关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使职业教育从普遍认为的“层次教育”走向了“类型教育”,其深刻而长远的意义让职业教育的前途更加广阔。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厚植“职教沃土”,将成为激活技能人才发展的“强引擎”。要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2],需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2 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掌握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对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情况,通过走访省内部分“双高”院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并和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进行座谈,对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2.1 教育理念落后,缺乏时代性和适用性

高职院校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理念未能充分与时代发展接轨,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相对传统,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2.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2.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少积极性和紧密性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此外,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4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缺乏长效性和创新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忽略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无法及时反映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

3 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积极承担起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国家、企业、高职院校和个人发展4 个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 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1)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2)促进就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3)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空间。

3.2 全方位提升企业竞争力

(1)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技能型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应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促进企业创新。技能型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和方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降低企业培训成本。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

(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提升高职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

(2)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动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3)推动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3.4 促进个人发展成长

(1)提升个人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技能型创新能力的人才更受企业和社会的青睐。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3)增加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企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发展保障。同时,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技能型创新人才“二元三阶五平台”培养模式实践

“二元三阶五平台”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二元三阶五平台”的框架,实现了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4.1 “二元”: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

高职院校是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则是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以高职院校和企业为人才培养主体,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模式、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组织考核评价,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学生在企业以培训实践技能为主,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辅,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4.2 “三阶”:产、学、研3 个阶段

4.2.1 产: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科学管理和联合培养机制

(1)校企联合创设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创建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场所和设施。基地被用于开展培训和实践项目,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生产性实践项目。

(2)形成企业科学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将企业的科学管理经验应用到实训基地中,应建立一套科学管理机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实训项目与企业的最新科技发展保持同步。

(3)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联合培养机制。为了使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需要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联合培养机制。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了解企业的技能需求和就业市场动态,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学生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2.2 学: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确立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

(1)建设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需要将各行各业的最新技术引进校内,并将其纳入课程设置,以便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创新人才。

(2)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战略中的角色。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确定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探究与产业匹配的技术开发项目,为产业提供创新人才,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依托教育信息化改革,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效能。职业院校依托信息技术改革,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训场所管理、实训课程设置等,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2.3 研:科研反哺,通过科研创新活动反哺教学

依托实践平台,以企业“技术改造服务项目和创新型综合教学项目”作为教学项目,利用企业真实设备和真实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对岗位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的兴趣[4],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训教学平台的改造。通过科研成果改进实训设施、实训项目和实训方式,提高实训质量和指导效果。通过向教学实践中引入创新技术,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并更快地掌握实践技能。

(2)师生团队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式科学探究、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化实训等,提高学生科研技术能力。师生团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了解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4.3 “五平台”:高等职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5个平台

(1)文化育人平台。通过营造创新型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倡导创新文化,鼓励学生寻求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孕育创新思维的文化氛围,开展创新活动和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课程体系平台。通过设计创新课程,形成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创新核心课程,引入跨学科课程,推动项目和问题驱动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技能竞赛平台。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以赛促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如科技创新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展创新思维,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竞争的同时激发创新能力。

(4)专业社团平台。以科技型和竞赛型专业社团的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技术和技能创新,最终形成完整的技术技能独立创新能力。高职院校组织各类专业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和创新成果的平台。

(5)实验实训平台。校企共建创新技能训练类、创新竞赛类、创新创业孵化类、创业体验类实训基地,实现“新技术推广”与“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上的创新能力。

5 完善高等职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能。首先,建立考核评价机构,负责制定评价标准、组织评审和评分,并与企业和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评价体系能够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其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通过考察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实习经历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借助企业导师的实际观察和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项目答辩,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其学习成果和能力,通过现场评审和互动交流,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6 结语

通过“二元三阶五平台”模式实施,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产教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实用的教育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形成完善的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技能型创新能力实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