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差异分析
2023-03-22麦日排提·艾克拜尔
在现代汉语同义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以下简称“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含有同一个语素的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所形成的同义词。[1]单双音节动词必须具有同义关系。例如:“学—学习”“走—行走”“信—相信”等;单双音节动词必须含有同一个语素,即双音节动词由某个成词语素构成,单音节动词也必须含有相同语素。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之一。
一、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分类
笔者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為语料,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释义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
(一)同素同义单双音节释语完全相同
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笔者发现极少部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释语完全相同。例如,“寻—寻找”是一对同义词,词典中,对“寻”“寻找”的释义如下:[2]
【寻】动词,找:寻人/寻求。
【寻找】动词,找:寻找失物/寻找工作。
(二)用单音节动词解释对应的双音节动词
部分双音节动词用对应的单音节动词解释。例如,“关—关闭”是一对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关闭”的释义如下:
【关闭】动词,①关:门窗都紧紧关闭着。②企业、商店、学校等歇业或停办。
(三)用双音节动词解释对应的单音节动词
极大部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的单音节动词通常都用对应的双音节动词解释。[3]例如,“学—学习”“帮—帮助”“考—考试”“睡—睡觉”等是几组典型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这几组同素同义单音节动词都采用了以上提及的释义模式。例如,“学”“学习”是一对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学”“学习”的解释如下:
【学】①动词,学习。②动词,模仿。③学问:博学多能。④指学科:政治经济学。⑤学校:小学/大学。⑥名词,姓。
【学习】①动词,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②动词,效法。
从语义上来看,“学”“学习”采取了以上释义模式,即用前者解释后者,而对前者进行具体的说明。
二、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语义差异
通过以上所列举同义词的释义,只能看出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共同之处,很难对二者进行差异分析。但不难发现,通过在单音节动词的前后加意义相关的语素,可以构成新的双音节词。在大部分情况下,单音节动词加新增语素之后,会受到限定。因此,新构成的双音节词与单音节动词在意义上产生明显的差异。双音节动词在语义范围以及搭配范围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对应的单音节动词则较自由。笔者主要从搭配对象、语义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对典型的几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进行分析。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与对应的双音节动词相比,部分单音节动词的搭配范围较为广泛,其搭配对象有生命、无生命皆可。但对应的双音节动词通常限制于无生命的对象。例如,“闭—关闭”是一对同义词,“闭”“关闭”的释义如下:
【闭】动词,①关;合。②堵塞;不通。③结束;停止。
【关闭】动词,①关;②企业、商业、学校等歇业或停办。
“闭”在所搭配的对象方面不受一定的限制,而“关闭”则多与无生命的对象搭配。例如:[4]
(1)门是闭(关闭)着的,薄薄的,一眼就能看出它不牢固。
(2)他们谈论着那些一闭(*关闭)眼睛就想起来的往事。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的双音节动词一般更倾向于与抽象名词搭配,而单音节动词则与具体名词搭配。例如,“捉—捕捉”是一对同义词,“捉”“捕捉”的释义如下:
【捉】握:捉笔;
【捕捉】动词,捉:捕捉逃犯。
“捉—捕捉”是典型的一组以单音节动词来解释对应双音节动词的同义词,但二者的搭配范围有所不同,“捉”通常侧重于表达具体事物的名词,而与其对应的双音节动词“捕捉”则通常由抽象名词作宾语,例如:
(3)他的课余活动又增加了踢小足球和玩捉(*捕捉)人的游戏。
(4)这款相机利用自带的感光器捕捉(*捉)光线以供电。
大部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的单音节动词搭配范围较广。例如,“省—节省”是一对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省”“节省”的释义如下:
【省】①俭省;节约。②免掉;减去。③姓。
【节省】动词,使可能被消耗掉的不被消耗掉或少消耗掉。
同义词“省—节省”中的单音节动词“省”与“节省”相比较,前者搭配范围比后者更广,与具体名词、抽象名词皆可搭配,而后者则偏向于抽象事物。例如:
(5)开高速的时候更安全、省(节省)精力。
(6)我们昨天省(*节省)了两顿饭。
三、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语体色彩差异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语体色彩方面上的差异也较为明显。这种差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书面语色彩
通常情况下,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双音节动词,而对应的单音节动词则在口语中更为常见。例如:
“看—观看”
(7)我很期待周末跟他一起看电影。/我很期待周末跟他一起观看电影。
“学—学习”
(8)我寒假回家要学做饭。/我寒假回家要学习做饭。
“听—聆听”
(9)你可以通过听音乐忘记悲伤。/你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忘记悲伤。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三组同义词中的单双音节动词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以互换。但与单音节动词相比,对应的双音节动词口语色彩较淡。
除以上例子中的双音节动词书面语色彩浓于单音节动词外,还有几组同义词中的单双音节动词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例如:
“变—改变”
(10)你出现以后,他完全变了。
(11)这种情况非改变不可。
与例(11)中的双音节动词“改变”相比,例(10)中的单音节动词“变”的口语色彩更明显。
“停—停止”
(12)那人影停了一小会儿,似乎在左右环顾。
(13)他们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由以上列举的例(12)与例(13)中可以看出,例(13)中的雙音节动词“停止”与例(12)中的单音节动词“停”相比,前者的书面语色彩更浓。
“等—等待”
(14)我明天上午九点在校体育馆等你。
(15)前来观看最热烈赛事的热情观众只好遗憾地等待10日的龙舟竞赛。
由例(14)、例(15)可以看出,在这一组同义词中,“等”的口语色彩更浓,而“等待”的口语色彩相对较淡。
以上列举的单双音节动词中,与对应的双音节动词相比,单音节动词的书面语色彩较淡。但在不同语境中,双音节动词的口语色彩较浓。
(二)口语色彩
笔者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双音节动词的口语色彩浓于对应的单音节动词。例如:
“败—打败”
(16)败给一个素不相知的敌人使他们大为吃惊。
(17)没错,只要有热血就不怕被打败。
“败”表示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义,多用在“立于不败之地”“功败垂成”等固定用法中。不难看出,与例(16)中的“败”相比,例(17)中“打败”的口语色彩更浓。
“悔—后悔”
(18)悔不该放弃这次机会。
(19)尽管如此,我还是不会后悔。
“悔”表示懊悔、后悔义,多用在“悔不当初”“悔过自新”等固定用法中。总体而言,以上列举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双音节动词的口语色彩更浓。
四、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句法功能差异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不仅在语义上有明显的区别,在句法功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所带宾语的差异
同素同义双音节动词中,单音节动词与双音节动词在不带宾语或带宾语方面也有所不同。多数情况下,单音节动词均可带宾语,而双音节动词则与之相反。[5]例如:
“聊—聊天”
(20)房东太太跟她聊电影,她却一声不吭。(*聊天)
“变—变化”
(21)这个小男孩长得很高,嗓子正在变声。(*变化)
在例(20)、例(21)中,单音节动词均可带宾语。例(20)中的单音节动词“聊”对应的双音节动词“聊天”是离合词,不可带宾语。而“变化”虽不是离合词,但同样不可带宾语。
有一部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的单双音节动词均可带宾语。例如:
“爱—爱惜”
(22)你真是个又善良又爱父母的孩子啊。
(23)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
在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存在极少部分单双音节动词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且均可带宾语。例如:
“背—背诵”
(24)我记得上次是俩人一起背(背诵)课文,这次是指着窗外的店名教她认字。
“改—改变”
(25)不能改变方式,但却可以改变(改)方向。
在例子(24)、(25)中,“背”与“背诵”,“改”与“改变”可以互相替换,且这单音节动词“背”“改”与双音节动词“背诵”“改变”均可带宾语。从以上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所带宾语方面,单音节动词与双音节动词有较明显的差异。部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均可带宾语,但多数情况下,双音节动词侧重于带体宾,而单音节动词则既可带谓宾也可带体宾。[6]
例如:
“改”:改刊/改色(体宾);改产/改订(谓宾)
“改变”:改变口气/改变计划/改变样式/改变战略(体宾)
“补”:补白/补仓/补花(体宾);补报/补救/补射(谓宾)
“填补”:填补空白/填补缺额(体宾)
(二)所带补语的差异
通过查阅北京大学BCC语料库,笔者发现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单音节动词带补语的能力较大,而双音节动词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单音节动词可与诸多类型的补语搭配,例如:
“关—关闭”
(26)我关(*关闭)了电视,关(*关闭)了灯,心久久不能平静。(结果补语)
(27)走的时候帮我把门关(*关闭)上。(趋向补语)
(28)我们这儿的摊主都提建议,市场能不能暂时关(*关闭)一下。(数量补语)
(29)你房间的窗户能关(*关闭)得上吗?(可能补语)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补语搭配范围方面也大有不同。例(26)—例(29)中,单音节动词“关”可以与上述的四种补语搭配。但通常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双音节动词“关闭”后不能带以上几种类型的补语。除了这一组同义词之外,还有几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在所带补语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多数单音节动词可带补语的范围较广。
(三)带“着、了、过”方面的差异
从目前所查阅到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来看,单双音节动词在与“着、了、过”搭配上也有部分差异。[7]
1.带“着”的差异
现代汉语中,“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一般情况下,单音节动词常与“着”连用,例如:
“递—传递”
(30)他尽心尽力地递(*传递)着茶水,侍奉主人。
“读—阅读”
(31)他仍专心致志地读(*阅读)着书。
“帮—帮助”
(32)有几个小同学正帮(*帮助)着一个老人推着装满货物的三轮车。
以上所列举的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单音节动词“递”“读”“帮”均可与“着”搭配。而在同一句式里,对应的双音节动词“传递”“阅读”“帮助”后都不能加“着”。
2.带“了”“过”的差异
现代汉语中,“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未完成,“过”表示动作的完成。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多数单双音节动词均可与“了”“过”搭配。例如:
“学—学习”
(33)今天会议挺充实的,学(学习)了很多新知识。
“请—邀请”
(34)他邀请(请)了 250多个人,结果来了700人。
“吵—争吵”
(35)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和她为这件事儿争吵(吵)过一次。
“换—更换”
(36)一名姓张的营业经理说,此表更换(换)过电池。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多数单双音节动词在句中带“了”“过”的情况下,均可互相替换。
(四)句型方面的差异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句法功能上除了有以上差异之外,在句型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例如:
“夸—夸奖”
(37)人人都夸(夸奖)她学习刻苦。
(38)她受到夸奖(*夸)时既不高兴得咧嘴微笑,也不兴奋得浑身哆嗦。
“染—感染”
(39)他从小在家备受宠爱,如今染(感染)上恶习都不思悔改。
(40)如今电视中传播了这一场面,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从中受到感染(*染)。
例(39)—例(40)中,兩组同义词中的单双音节动词均可用于主动句,而单音节动词“夸”和“染”都不可用于被动句。
五、结语
现代汉语中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与难点之一。本文通过检索北京大学BCC语料库以及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总结了含同一语素的单双音节动词的使用情况,从语义、语体色彩以及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对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进行差异分析。笔者发现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中,单音节动词可搭配的范围较广,而对应的双音节动词在这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单音节动词在多数情况下均与具体名词搭配,而双音节动词则侧重于抽象名词。除此之外,在语体色彩以及所带的宾语、补语方面,两者也有显著的差异。与对应的单音节动词相比,双音节动词的书面语色彩更浓。双音节动词在所带的宾语、补语以及与“着、了、过”搭配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而单音节动词则不太受限制。除以上差异之外,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句型方面也有较明显的区别。
作者简介:麦日排提·艾克拜尔(1997—),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注释:
〔1〕刘智伟.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语体色彩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2):96-1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程娟,许晓华.HSK单双音同义动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4):43-57+3.
〔4〕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语料库语言学,2016(1).
〔5〕金桂桃.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辨析[J].汉语学习,2012(5):80-88.
〔6〕金桂桃.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辨析[J].汉语学习,2012(5):80-88.
〔7〕唐青海,高再兰.单双音节动词“帮”“帮助”对比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20,41(6):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