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渭与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艺术语言之比较

2023-03-22纪星宇

雨露风 2023年2期
关键词:徐渭德拉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兴起于文学领域,它不仅是一种文艺思潮,更对艺术有着较大的影响。东方的浪漫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楚辞》,而后浪漫主义贯穿中国的古代文学,并对美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最早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和原始时期承载着“生殖崇拜”的史前艺术,到汉代人为自己构建出的完整的神仙体系下的“丧葬艺术”,再到抒发个人“性灵”的士夫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东方艺术都或多或少承载着画家的“浪漫”。明代徐渭的大写意风格,更是在已有基础之上的一次全新开创。西方的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是在同新古典主义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德拉克洛瓦,他的绘画是在与安格尔的对立下日渐成熟的。

现在我们仍然愿意将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富有诗意的言辞、充满色彩的幻想称之为浪漫。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其背后的深刻动因,东西方艺术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不能否认的是同一艺术风格的出现是有着共同规律的。通过对中国明代大写意画家徐渭以及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艺术语言的详细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浪漫主义这一大背景之下,中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异同。通过社会规律探寻艺术现象,通过艺术家分析艺术现象,再通过艺术现象反思社会规律,有助于我们进行有关于浪漫主义的“文明互鉴”,更深入地理解东西方艺术。

一、画家生平

艺术观念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不能与政治、文化、宗教等时代因素割裂开来单独分析,每一位画家艺术风格形成或是转变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答案,若要探究徐渭与德拉克洛瓦的艺术表现特征,只有将其放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显现出其异同。

(一)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1521年-1593年),明代水墨写意大家,自号“青藤居士”。生于明朝中后期,此时社会冲突激烈矛盾加剧。徐渭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青年丧妻,一生颠沛坎坷、命途多舛、几近癫狂,后因杀继妻锒铛入狱,晚年贫病交加,徐渭去世时,只有一条狗陪在身边,73岁的徐渭,在惊惧与癫狂之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有人形象地把徐渭的一生总结为: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纵观徐渭的生平让人唏嘘不已,人如何有勇气九次自杀,利斧击面、铁钉入耳、尖锥刺肾,宛如鬼邪附体。

徐渭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精神状态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敏感、多疑、惊惧、暴躁、颠狂,徐渭的艺术正是在这种几近于发狂的精神状态之下创作的。徐渭在花鸟画上开创先河,他的大写意不仅是一次技法上的突破更是一次情感的突破,也只有这种超越理性的感性创造,才能将徐渭的强烈生命体验传递得淋漓尽致。“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渭戏称自己为“南腔北调人”,这样一个人自然是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徐渭的艺术作品中藏着他的人生百态,这正是徐渭的“浪漫”,这种“似与不似”仅凭一个“苦”字难以言说,让观者酣畅淋漓的同时也让人唏嘘不已。

(二)浪漫主义的“狮子”

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一1863年),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政府的高官政要,幼年时接受十分正统的教育,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和音乐启蒙,并展露出了绘画天赋,而后开始了系统的学习。德拉克洛瓦时常去卢浮宫临摹古迹,伦勃朗、维拉斯贵支等前代艺术家对德拉克洛瓦有较深的影响,他醉心于鲁本斯的强烈色彩,并深受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光与色的微妙变化让他沉迷。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足以代表该时代的最高水平,个性鲜明、情感充沛、题材多样是德拉克洛瓦作品的显著特点。

19世纪的法国动荡不安,革命动乱战争频发,更有人称,19世纪的艺术史是少数孤独者的历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个人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王国与现实世界的纷争从政权中挣脱出来闯入了艺术世界之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艺术纷争之中,色彩无疑是德拉克洛瓦最有力的武器。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矛盾,浪漫主义狮子的怒吼穿过了战争与年代传到我们耳边,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徐渭的“浪漫”非生命苦痛难以理解,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不是革命者的激昂难以消化,二位画家的“浪漫”之处,在艺术作品之中或许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二、徐渭与德拉克洛瓦绘画艺术语言分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东方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中国画自谢赫“六法”起,就已经区别于西方绘画,“六法”之中以“气韵”为品评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西方绘画的基点在于“再现”,其中光与色、空间与体积、结构与运动的严格准则,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确立下来,透视、解剖等自然科学介入绘画并与绘画巧妙结合,强调尊重自然、真实刻画,百年来一直影响着西方画家,无论是对于自然的真实描摹,或者是对于内心情感的细致刻画,艺术的最高准则从属于“再现”。

(一)徐渭艺术作品分析

徐渭的作品中饱含“意足不求颜色似”的感知与性情,艺术作品往往取材自然却又极大程度上改变自然,徐渭只是借用自然中的某一物象来比拟自己,在一种“似与不似”的微妙之间,展现的往往是徐渭个人的主观情感。

徐渭的作品大多是自发与兴来神到之笔,泼墨纵情,意在笔先,他的传世名作《墨葡萄图》,画面上描绘了一棵缀满了葡萄的藤蔓,用墨的浓淡变化刻画叶的质感,葡萄成熟欲坠,水墨酣畅淋漓,肆意纵情不拘小节,而这样一棵老藤足以展现徐渭的纯真本色。徐渭的画作多有题诗,他在《墨萄图》中自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的怪诞在诗之中展露无遗,诗中的“笔底明珠”不仅仅指的是徐渭的画作,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直指徐渭本人,诗中探讨的不单单是葡萄藤蔓与荒草的关系,更是探讨徐渭本人与社会的关系。题诗的字体结构都透露着徐渭的随意,笔法适应画面而有變化,犹如葡萄藤蔓难以把控生长方向一般,自由伸展,书法用笔虽然有“满目狼藉”之感,但与画面却是绝配,传统无法束缚徐渭,传统概念中的绘画、诗词、书法在徐渭这里被重新定义。

徐渭曾评价自己:“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郑燮曾发出“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的感慨,齐白石直言“恨不早生三百年,为徐渭理纸磨墨”,徐渭的“狂”不无道理。徐渭的作品将诗、书、画巧妙结合并糅入感情,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越,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1]

徐渭作画讲求形象之外的线条与超脱于物象本身的深层含义,更无需多余的色彩,黑白两色的浓淡变化足以传递情感。在欣赏徐渭的作品时,怎能不被画面上的澎湃情感所打动?他画竹,竹枝健劲,竹叶飘逸;他画牡丹,不苟富贵,绝不落俗套;他画螃蟹,神头鬼脸,粗壮呆萌,[2]画面上的植物或是花鸟又有哪一点是普通的呢,无一不承载着徐渭的命途多舛与一生凄凉。徐渭开创的泼墨大写意,开创了新一代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德拉克洛瓦艺术作品分析

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德拉克洛瓦,绘画更多强调的是自然与客观条件下的真实,艺术作品敢于正视社会现象、揭露社会矛盾。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造就了艺术家,若是将他的作品放置在时代背景之下,时代的动乱仿佛一束光,照亮革命前路的同时也照亮德拉克洛瓦的艺术人生。

《自由引导人民》——一幅巨幅油画,现悬挂在卢浮宫展厅。德拉克洛瓦就像泰奥多尔·席里柯一样表现了与他同时代主题,1830年7月巴黎人民的一场革命,画面上自由女神高举革命的三色旗,号召着人民同她一同冲锋前进,她的面部特征以及袒露的胸部,仿佛古希腊雕塑中女神的形象。仔细看画面上冲锋向前的有学生也有中产阶级的形象,他们是各阶层的代表。在推翻一个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路上,少不了流血牺牲,前景中身染鲜血的人物形象通过透视技法让人们觉得触手可及,这也正是德拉克洛瓦的独到之处,他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暴力,他通过画面不仅给了我们自由前进的激昂,给我们营造出胜利的曙光,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带来的可怕代价。

画面上到处弥漫着烟雾,人们表情各异但都目光坚毅,哪怕在这样混乱的场景之中,德拉克洛瓦依旧尽力构建出了一个三角形的构图,他保证每个人物都是饱满的、扎实的、立体的,也为画面上的人物各自搭建了合理的场景,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三色旗飞舞,人群情绪激昂,流血和牺牲,暴力与混乱,画面上到处充满了艺术的激情与张力,仿佛下一秒钟画面上的人们就会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冲到我们眼前。

《自由引导人民》被看作是一件危险的艺术品,在记录“七月革命”流血与牺牲的同时,画面上表现的是人民集合起来推翻国王的场面,或许德拉克洛瓦这头“狮子”的怒吼既是宣泄也是警示。

三、徐渭与德拉克洛瓦绘画艺术语言比较

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在东西方这样截然不同的艺术环境之下,其实我们不难理解徐渭与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差异,中西方艺术的走向,就已经注定了徐渭与德拉克洛瓦绘画天然的区别,但是在这样截然不同的背景之下,二位画家的艺术仍然具有共同之处,对于徐渭与德拉克洛瓦艺术中出现的共同之处的分析与把握,或许要比研究差异更加珍贵。

首先,徐渭与德拉克洛瓦的艺术都打破了已经树立起来的艺术标准。徐渭的泼墨写意,尽显山野本色,通过大写意冲破了传统花鸟画中形与色的藩篱,摆脱了再现的传统格局,表现出对前代陈规旧法的超越,极大地发挥了文人画中以笔墨抒情写意的传统。[3]而德拉克洛瓦与同时代古典主义油画大师安格尔,二人关于色彩与素描问题的对立一直存在,德拉克洛瓦在这场对立中一直相信绘画中的色彩比素描重要得多,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二者的这种打破,完全体现了“以我手写我心”的艺术格调。

其次,虽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差异,但是二者的情感相同。无论是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还是徐渭的大写意花鸟,尽管表现题材、画面布局或是设色手法都不相同,但是画面上传递出来的浓烈情感却是相通的,画家透过画面向我们传递更多的是他的精神世界,而在作品面前精神世界是可以被观者感知的。在观赏作品时,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通过艺术作品把握画家当下想要传递出来的情绪,或是徐渭怀才不遇的愤懑,或是德拉克洛瓦革命的激昂,艺术外在的表现方式只是载体,而载体所承载的强烈情感更值得人们关注。

最后,除了情感相通之外,徐渭与德拉克洛瓦两位画家创作的底色都是自由,无论是东方民族的“群体自由”还是西方展现的“个体自由”,双方对于自由的概念总是差不多的。艺术虽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是这种制约并不总是同步进行的,艺术有时可以短暂地从制约之中挣脱出来,不为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服务,而只为了一个孤独的徐渭或是一个纯粹的德拉克洛瓦而存在。

四、结语

东西方的文明互鉴对彼此来说都意义非凡,艺术角度的对照也屡见不鲜,将徐渭与德拉克洛瓦放在一起比較分析,二者都是各自时代下浪漫主义的艺术巨匠。通过艺术作品向我们传递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出现的同一艺术现象,分析现象、探究规律,徐渭的惨淡一生,德拉克洛瓦的激情昂扬,二者无疑是用生命之火淬炼艺术。在美术的长河之中徐渭与德拉克洛瓦都是银光乍现,只那一瞬间就足够用自己的光为中西方艺术的互鉴照亮前行的路。

纵情笔意,无惧俗尘,或许他们从不介意被后人定义成什么主义、风格或是流派,但徐渭与德拉克洛瓦二者的“浪漫”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二者中间相差的这二百年的时光,为“浪漫”重塑了新装。

作者简介:纪星宇(1996—),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延边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

注释:

〔1〕张岱.琅嬛文集[M].沈复灿钞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2〕王凯.徐渭与卡拉瓦乔绘画风格比较[J].大舞台, 2021(4):93-96.

〔3〕张敏.中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之比较——以徐渭与德拉克洛瓦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101-104.

猜你喜欢

徐渭德拉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珠唾集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它就是海德拉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Q3 德拉希:艺术狂热还是投资客?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