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有效对策及建议

2023-03-22吴丽辉

法制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社工青少年

吴丽辉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构成影响。青少年犯罪也是社会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专业学者对社区青少年犯罪问题做了许多研究与探讨,却仍未找到彻底解决青少年犯罪的方法。[1]立足这一背景,下面对社区青少年犯罪与预防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社区青少年及特征分析

(一)社区青少年

社区青少年,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过去,我国对社区青少年有过“问题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及“社会青年”等比较特殊的称谓。对于什么是社区青少年,许多专家学者曾做出过不同的定义。苗伟明学者等人认为社区青少年是指“14至25周岁,处于没有进一步就学,没有稳定工作状态6个月及以上的城市常住青少年”。[2]本文采用这一定义。

(二)社区青少年现状

1.家庭结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家庭完整,家庭关系和睦;少数社区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问题,如属于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睦等;极少数社区青少年双亲俱失。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社区青少年无配偶,属于未婚状态;少数社区青少年已婚;极少数社区青少年离异。大部分社区青少年都在家里与父母同住,少数与亲戚同住或与配偶居住或独居。

2.受教育程度。社区青少年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具有的特征是: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初中、高中、中专毕业,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毕业的较少。[3]

3.就业状况。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处于失业、未就业状态;部分社区青少年为临时就业;小部分社区青少年在进行业余学习。失业的社区青少年中有部分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劳动手册;部分未办理且没有办理的想法与意识。

4.生活方式。调查得知,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在闲暇时间选择上网、打游戏、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看电影等。在外出与朋友聚会、聚餐等时,消费较大。

(三)社区青少年个体特征

1.社区青少年个体认知特征。社区青少年在个体认知方面普遍具有以下特征:对自我认同度低,对社会满意度不高。一些社区青少年缺乏自信,认识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一部分社区青少年在遭受失学、失业的双重打击后自暴自弃,生活态度消极,自我放任,平时不注重自我学习与提升,而是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上网、打游戏、与朋友聚会等事情上,一些社区青少年的认知还比较极端偏激。但也有部分社区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比较积极,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有优点、有成长与发展的潜力。所以即使遭遇了失学、失业的打击,也能够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与锻炼,有较强的上进心。[4]

社区青少年的社会认知水平不高,社会态度比较消极。社区青少年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度要少于普通青少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青少年对社会比较淡漠,利己主义滋生,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认知方面,社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要比普通青少年缓慢。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普遍存在以下认知:自己与朋友不能受欺负,受了欺负就要还回去;自己开心就好,别人看不看得惯无所谓;帮人不能帮得太多,帮助别人太多不值得等。

2.社区青少年个体情绪特征。部分社区青少年平时的情绪比较积极,没多少烦心事,与朋友聚餐、游戏觉得很开心,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如意,也不是十分在意。但在“娱乐人生”的同时,许多社区青少年也常滋生出不健康的情绪,如自卑、自负等,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但内心觉得自己的学历水平不如别人,社会地位不如别人等,经常因为这些认知与想法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中。部分社区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是悲观、孤独、脆弱、无助等。对他人情绪方面,社区青少年容易对他人产生怀疑与敌对情绪,对他人的认同感与价值感不高。[5]

3.社区青少年个体的行为特征。社区青少年个体行为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个性较强,追求自我独立,但受经济能力等因素影响,对家人、朋友等有较强的依赖。许多社区青少年对朋友经常是一呼百应,为朋友能够两肋插刀,对于朋友的聚会邀请、上网邀约甚至是打架要求等都不会拒绝。许多社区青少年认为这是自己讲义气,但实际上是心理不成熟,不独立的表现。另外,社区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得比普通青少年突出。相较于普通青少年,社区青少年普遍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或冲突。

社区青少年存在的另一个特征是内心不够安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如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社区青少年认为聚众打架或欺负弱小是不好的行为,但仍抵不过同伴的劝说与诱惑而加入这一行列。部分社区青少年虽然认识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对自己有利,但还是会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这些现象表明社区青少年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调查发现,部分社区青少年还有抽烟、酗酒、赌博等不好的习惯与行为。这些行为与现象的出现与社区青少年心智不够成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未形成及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等有很大关系。[6]

二、新时代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有效对策及建议

(一)培养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

1.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思路

培养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或许是预防/杜绝社区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研究发现,要想引导社区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就要引导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增强社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与家庭、社会归属感,增强社区青少年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引导社区青少年逐渐完成社会化,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先使社区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然后在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转变,最终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能够在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规范与约束自身行为,进而减少犯罪情况的发生。

社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在教育与指导过程中,可对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给予肯定,然后根据社区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等采取相应的引导、约束、激励、规范等措施,让社区青少年逐渐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并成功实现自我控制。可将高校思政课程运用到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中,运用科学专业的知识与技术方法引导、帮助社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引进与应用思政课程时,结合社区青少年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情绪与行为特征等科学规划教育路线,制定教育方针,确定教育思路与理念,并整合有关教育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手段引导社区青少年转变错误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劳动观等,形成服务社会的伟大情怀,培养其良好的精神风貌。

2.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实现操作方法与过程

社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区青少年的生理自我控制是最基础的环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许多动机与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及生理需要等。人的生理需要是一种最低层次但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在引导或促进社区青少年实现自我控制的过程中,也要从最低层次的需要着手,引导社区青少年先实现生理自我控制。从理论上来说,社区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理控制能力,但在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社区青少年的生理自我控制能力还未完全定型,这就需要一些外部的手段与力量来促进社区青少年这部分能力的成长与定型。[7]

在生理自我控制能力定型后,就要关注社区青少年的心理自我控制。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与道德认知、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定位、理想信念及社会发展方向等有密切关系。所以要对社区青少年的这些方面进行引导,促进社区青少年心理自我控制的实现。

在心理自我控制实现的基础上,上升到第三层次:社区青少年自我行为控制。按照心理学相关理论,个体的不同需要决定着个体的不同行为,社区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实现以行为自我控制为终点。因此最终要引导与提升社区青少年行为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社区青少年犯罪概率。那么该如何培养社区青少年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将社区青少年行为自我控制实现过程分成与违法犯罪行为一一对应的几个阶段,将这些阶段划分出等级,然后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等级,采取不同强度与力度的自我控制教育,给社区青少年制定出相关规定,要求社区青少年在规定时间内遵守规定,按照规定进行有关操作。所制定的规定及要求社区青少年操作的事项等也要有相应的等级,从低级到高级,促进社区青少年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呈递进式发展。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在运用这种等级教育法的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激励奖励措施,在每一个级别的自我控制完成后,给予社区青少年相应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利用奖励调动社区青少年完善自我、规范自我行为、发挥自我控制能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最终提高预防社区青少年犯罪工作成效。

(二)加强社区青少年管理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介入手段,是在准确把握社区青少年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培养社区青少年归属感、认同感、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以解决社区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改善社区青少年生活质量。在当前背景下,要立足实际进一步创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式,如以政府购买社团服务的方式,将社区青少年社会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交由更专业的社区青少年社会组织进行负责完成。

除了创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式外,还要不断完善社区青少年服务与管理队伍。在完善社区青少年服务与管理队伍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建立专业的社区青少年组织,并促进社区青少年组织融入社区,增加社区青少年组织工作站、工作点等,对社区青少年组织工作站、点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组织的服务能力,让社区青少年受到更好的服务与引导,从而有效降低社区青少年犯罪率。其次是从薪酬待遇方面提高社区青少年组织的稳定性,提高社区青少年社工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如提高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基本薪酬待遇,保证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基本薪酬待遇不在最低工资标准上下徘徊。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薪酬评价结构加以调整完善,确保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客观以及全面地反映出社区青少年社工的工作情况,能为薪酬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要加快完善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提高社工招聘标准、建立社工职业化发展制度等措施,提高整个社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社工队伍工作能力与服务质量。在招聘社工时,要对应聘人员的学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及专业背景等都加以了解与分析,对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确保所招聘人员有能力完成社区青少年服务工作。

三、结语

社区青少年较之普通青少年有一定的特殊性。社区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普遍较差,社会认知水平低,对社会的责任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在冲动、愤怒等情绪的驱使下做出犯罪行为。对于社区青少年犯罪问题,建议从社区青少年入手,根据社区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情绪与行为特征等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与管理,促进社区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成功实现自我控制,以此从根本上解决社区青少年犯罪问题。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社工青少年
青春社工
青少年发明家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社工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