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2023-03-22向聪
向聪
(河南欧风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概述
国务院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及居民个人设立的社会组织,利用非国有资产开展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在我国现有制度下,民办非企业单位,如社团和基金会,基本上是民间组织的一种形式。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特点
1.资金来源特殊
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自国家补贴,而普通企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于生产出售商品的收入。与之不同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金通常来自接受民间捐助和项目委托经费。在财务中,应针对不同资金来源制定资金运用方案,实现对资金的正确运用和目标的完成。
2.不存在利润指标
因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因此一般不要求在财务核算中计算利润。由于没有利润目标,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无法明确界定,每个部门的职责表现也无法评估和衡量。
3.所有权形式特殊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都是社会公益资产,因为出资方都不拥有所有权,而资产提供者则不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经济利益,因此,既不进行损益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分配,所以,未编制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但编制了业务活动表。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目标
按照系统思想,整个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根基就是正确的目标,而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目标亦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系统成功实施的基础。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财务管理实现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的价值和目标,主要报告包括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有效收集和合理运用资金,并最大限度完成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目前,全国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国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往各种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日益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部分民办学校、医院、科研和社会福利等机构,对社会经济、公益事业、文化生活、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是当下我国社会组织结构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在分析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发现其财务管理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在规模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对较小,在管理方面主要是由所有者开展人格化管理,结合所有权与管理权,在一定程度上所有者的知识及能力决定了其经营管理水平。在高度集中条件下,具有效率高的特征,但是也因其过度集权,导致制定的单位战略规划和目标具有武断性和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水平方面,不重视财务管理发展,通常觉得只要有会计师就可以详细记录单位的收支实际情况,关于财务制度和财务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往往落不到实处。并且因为单位负责人的绝对命令,单位会计人员听命于负责人,一般负责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职能掌握不及时,无法发挥自身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财务人员素质专业水平不高
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他们当中有些是单位负责人的亲属。有大部分财务人员没有接受系统化、全面化的培训和学习,甚至有些并未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另外,一些单位并未设立会计机构,并未分离会计和出纳,在单位中让一人同时担任会计与出纳,也未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此外,一些单位聘请兼职会计,只负责每月简单的记账登记和纳税申报。
(三)内外部监督管理不够
业务主管部门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监督监管的作用。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业务主管部门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督大多只是将重心放到业务层面,而极少关注财务层面。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对财务管理层面经常缺乏有效监督,这是造成财务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财政预算资金使用严重浪费与低效
针对财政支持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需根据其现实工作目标与方向,开展广泛调查和合理核算,合理确定所需财政资金,提供正确的预算建议,既定预算不仅保障工作任务预算要求的完成,还要避免夸大和误报。在预算执行中保持预算的严肃性,跟踪、监测和评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一直较差,在预算资金落实后,对于经费的实际运用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五)收支管理混乱,自创收入不足
自创收入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方法。通常情况下,非营利组织必须自己创造收入,才能维持运营。为使自创收入切实实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对财务收支进行管理,严格控制服务经营活动的财务收支,使其能够详细了解自身经营活动的实际盈亏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服务经营活动,以增加组织的整体收入,为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奠定基础。如今在进行收支管理过程中,一些非营利组织不熟悉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不进行市场调研,不统一收费标准,导致服务业务活动效益不佳,容易导致非营利组织自创收入不足。
(六)财务信息不透明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若干相关特殊行业会计制度,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部分社会上公信力高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也要严格依据规定披露财务信息。但还有不少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实现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确保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着消极应付、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准确,或者存在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现象。
三、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一)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第一,单位负责人需树立良好的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关注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运用,努力减少成本,增加资金的运用效率,形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思想观念。第二,大力宣传《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单位负责人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真实可靠,并以此监督自己,将自己的行为纳入财务管理和监督范围。第三,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对项目进行全面、客观、可比的评价分析,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分析与管理,尽最大能力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有效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意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财务管理体系时,要主动与有关的财务主管进行交流,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保证员工的权益。所以,财务制度的制定者必须与所有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最大限度顾及员工的利益,提升其对财务管理的参与程度,从而为日后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次,要保证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贯彻,真正落实财务管理体系,使之具有权威和制约单位的经营行为。
第一,认真落实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针对未取得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会计资格的统一考核并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否则,他们将被调往其他工作岗位。第二,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人员,指导和监督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协助民办非企业单位做好基础工作。第三,各单位要积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财务、税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第四,创造良好的条件,独立监管财务人员,鼓励财务人员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三)健全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相关部门在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中,还需重视其财务管理中面临的其他困难。各业务主管单位还应当不定时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财务审计。利用审计活动,使民办非企业单位对财务收支状况能够充分掌握,对重大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以标准化来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某些以获得各项优惠政策名义注册的,并最终捞取大量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的情况也应当依法处理。
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单位长远、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良性运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大力扶持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并将其融入单位的内部治理之中。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自身的财务核算过程进行规范化。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运作中,为了有效减少财务差错所造成的风险,必须对财务处理流程进行优化与更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金融风险认识,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财务风险。与此同时,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依据财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评价,以便于决策者及时、全面地掌握单位的运营情况及实际财务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预算控制与管理
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主要是改进预算编制管理和预算编制方法。民办非企业单位预算编制需要根据各种项目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方式,及时调整预算分配制度。同时应该研究变革目前的预算分配方式,以零基预算编制方式代替目前的固定预算编制方式,结合财务状况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基本预算编制要求,来制定单位预算。当确保工作所需的费用时,做到不夸张、不虚报,监督管理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实现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五)规范财务的收支管理
由于财务收支情况对非营利性组织运行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收支管理工作,使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尽量降低不合理的损失和多余的支出,不但保障了基础经费,而且促使效益最大化,使其得以充分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作为非营利组织,还需对收支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充分重视,即针对自身现实状况和市场经济运行的现状,以实际收支管理状况为基础,分析当前收支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效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如做好市场调研、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等收支管理策略,可使收支管理的作用更好发挥,为增加组织的自创收入作出不懈努力,从而促使非营利组织健康成长。
(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准确、全面公开。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必须如企业那样定期编写财务报告、接受审计监督、对外公布财务报告与审计结果,并接受社会公众质询。民办非企业单位公开的信息要涵盖组织架构、收入清单、支出清单、预算执行、现金流量情况等。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帮助民办非企业单位切实提高财务管理,避免暗箱操作,只有实现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化,民办非企业单位才能树立起社会公信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运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够促使财务人员及时找出财务管理的缺陷,并利用相应的对策加以控制,进而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处理危机的能力。民办非企业单位综合财务预警指标的计算,通常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第一,设置财务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第二,评估并设定不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警示阈值;第三,依据有关实际指标信息,测算并得出财务监测指数的实际数值;第四,测算各监控指数的财务预警指数;第五,在设定监控指数权重的前提条件下,测算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设定整个财务系统及相应项目的预警限值和预警度。根据通行做法,一般预警综合指数低于80,即触发预警;低于60,即触发严重预警。
(八)扩展筹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
第一,选择多元化融资方法。一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财务管理上的有效措施,资金短缺和资产闲置往往严重并存,且资产运作效益也极为低下。因此,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筹资活动中,应当首先思考怎样积极开展内部融资。另一方面,大胆地用多种形式的负债来筹集资金。借入适量资金有助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解决其资金周转问题,这对于合理配置资源,改善资金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第二,科学合理分析筹资成本。当面临不同的融资渠道时,民办非企业单位就必须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筹资决策,但科学决策的首要条件是对筹资成本的理性分析。在筹资成本中,其内容不但涵盖资金的利息成本,而且还涵盖筹资费用和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因此,当经过深入分析,确定使用募集资金产生的利润总额等于募集的总成本时,才需要思考怎样筹资。第三,合理确定最优筹资策略。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筹集资金必须承担一定成本,所以,在筹集资金时,需对资金的结构进行合理控制。资本结构主要是指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种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及其配比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民办非企业单位要统筹考虑各种相关要素,使用最合理的方法制定最佳的资金结构,并在未来的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倘若组织出现不平衡的资金结构,可结合融资项目加以改变,使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九)构建绩效管理体系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所以,要尽快建立健全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员工奖惩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充分参与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应对财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和熟悉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如果出现了财务制度上的漏洞,可以依据财务制度的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另外,为了激发财务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为单位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可以通过建立绩效与财务管理人员薪资待遇关联制度的方式来提高其工作热情,以期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四、结语
总之,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予以重视,并对财务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使财务管理机制在单位中发挥优势,推进我国“民非”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