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视域下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考
2023-03-22胡美玲
胡美玲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开始兴办,聋人大学生可以和健全大学生一样享受同等的学习机会。聋人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客体。然而,由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聋人大学生数量较少,重视程度欠佳,因此,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短板。高校要多角度、多形式地加强对聋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由此,开展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强化聋人大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手段,直接关系着聋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关系着国家和谐稳定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问题。全面提高聋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聋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尤为重要。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聋人大学生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思政课教师只有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思想引导作用,实现育化他人的目标。
(一)加强师生共情。杜亚士和卡科贺夫曾指出,在教育过程中的“共情”,就是指教师不但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同时还要将这种体验向学生传达,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个人的感受和经验达到更深的认识。[1]师生共情始于教师,成于师生共同完成。这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是建立在心理学的人际共情之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感知与影响,以知识分享等方式将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情绪共鸣,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规划性投入”转向“自主性投入”。作为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道者,思政课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因授课对象是聋人大学生而有歧视心理,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将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体验,通过提高共情能力,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中国梦的内容时,可以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国家梦和个人梦,让学生体会到即使自身存在一些缺陷,但是自己的成长成才也会对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微簿的力量,从而将共情意识向共情行为转化。
(二)加强教师沟通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与聋人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保证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想与学生有效沟通,就要学会与聋人大学生沟通的有效媒介,手语是一种最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目前,从事高校特殊教育的思政教师大多数是专业学科出身,这些教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手语学习,只是在承担课程之前进行了简单的培训,能够进行最简单的交流。然而,手语地域差异和思政课专有词汇的限制,导致师生之间课堂交流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苦练手语,提高自身手语课堂交流的能力之外,还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专有词汇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的帮助下进行专门的总结、分类、练习。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内外兼修,率先垂范,在课堂教学中多引用成功案例,培养聋人大学生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三观,用信仰的力量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用爱心的感召温暖他们封闭的心房。
二、优化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既要遵循国家指定教材,又要选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教学内容,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真正做到选讲、精讲、细讲相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要点,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牵引到教学中来,实现补学生知识所缺,解学生思想疑惑。
(一)积极推动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创造性转化的一种载体形式。“教材必须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教学则要做到‘少而精’,因此专题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2]在积极推动专题教学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以问题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据设置相应专题,但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照抄照搬或者简单缩减。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素材中融入聋人大学生亲身经历或目睹的事实,增强其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加强专题之间的整体性、逻辑性,避免出现专题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因此,设置思政课专题教学要做到像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3]
(二)课程内容由难入简。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但要体现与时俱进,而且还要解决其抽象性、概括性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吃透教材,对教材体系完全熟悉和了解,课程内容要真正从难到简,尽量让学生听懂、学会,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四马分肥”问题时,可以在黑板上划出利润分配的四个部分以便于同学们直观地理解。同时,要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依托,优化教材内容,编写适合聋人大学生难易程度的校本教材。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介,发挥微文化引领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可以试图使自己从单一的授课者转变为启迪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究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聋人大学生的特点,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设置教学情境,如讲授新发展理念时,可以将人民网发布的动画解读十三五发展理念通过二维码推送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在QQ群以案例研讨的方式让同学们拓展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特殊教育”的信息化高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紧密衔接第一、二课堂,增加体验式教学环节。思政课教学应根据聋人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衔接第一、第二课堂,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应落实通用学习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尽可能将所有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参与。”[4]如成立手语社团开展“手语红歌大家学”“党史学习教育手语微讲堂”等活动以体验红色文化,开展“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剪纸等作品展出等以加强爱国教育,真正实现课上和课下的有效联动。
(三)有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对学习基地、红色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效地运用起来,引导聋人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悟和认知。如,可以带领聋人大学生走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基地”,每一个展板、每一张图片带来的视觉效应,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对这门新课程整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