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究
2023-03-21徐碧爱
摘 要:“互联网+”技术服务、支持学科教学,能创新并优化教育管理方式,构建更智能、高效的课堂。音乐是初中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有极高的艺术教育价值及审美教育价值,在推进学生美育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音乐课堂优化升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及发展。文章基于此,先分析了“互联网+”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然后探寻了“互联网+”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路径,旨在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及优化,为学生带来良好、愉悦的课程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联网+”技术;教学价值;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6-0014-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模块明确指出了艺术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虚拟乐器、热转印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运用网络社交平台和远程通信技术加强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初中音乐教师应将教育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让整个课程教学信息化、民主化,彰显便捷性,使学生在高质量的课堂学习中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深层理解及有效建构,提升核心素养。
一、“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价值探究
(一)有利于延展教学时空
“互联网+”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延展教学时空。教师借助网络技术,能够获取更为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课堂上,学生以丰富的资源为支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继续延伸课内所学知识,展开专题研究,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优化课内课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广阔的学习空间,驱动学生自主学习[1]。
(二)有利于体现“学生本位”
“互联网+”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体现
“学生本位”。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性。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运用,更能体现民主性,让整个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师将选择更新颖、优质、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以技术赋能,优化教学活动,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总体而言,“互联网+”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自主探究。学生也将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敢于表达与创新。
(三)有利于构建动态课堂
“互联网+”技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构建动态课堂。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音乐,深入挖掘音乐的情感内涵,夯实音乐基础。教师利用视频、音乐课件及各项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构建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的动态音乐教学体系,为学生创设体验性的音乐学习空间[3]。学生在动态化的空间中能够深入思考,细致解读音乐知识,增强音乐感知与鉴赏效能,增厚艺术表现根基。
二、“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路径探究
(一)引入优质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善用“互联网+”技术,引入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让整个音乐课堂具有艺术魅力与艺术特色。这样能整体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引领下完成对所学音乐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究,丰富课程学习体验,彰显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4]。
以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例,本节内容选自京剧《贵妃醉酒》,节奏不缓不急,
委婉细腻的四平调唱腔表现出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本课属于鉴赏类音乐作品。为了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体验京剧唱腔的魅力,了解这一京剧背后的情感内涵,教师应使用技术手段,为学生引入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具体资源呈现如下:
资源一:影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贵妃醉酒》的影视片段,辅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剧的内容。
资源二:文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PPT,为学生呈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及古代著名诗人的相关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等。
资源三:常识资源。教师可以继续用微课为学生介绍京剧的常识,如京剧的发展史、京剧的四大行当、京剧表演的四大艺术手段、京剧的伴奏乐器及京剧的四大名旦等。
有了丰富资源的支撑,学生再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便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学生跟随完整的欣赏视频,可以一边打拍一边随着乐曲哼唱前两句,切身体会唱段的情绪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其他京剧,如《今日痛饮庆功酒》,
让学生基于《海岛冰轮初转腾》,对比总结生、旦角唱腔和表演的特点,比如生角是“虎口掌”,旦角是“兰花指”。教师用丰富的京剧作品资源展开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扎实的京剧知识基础,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欣赏体验。
(二)善用技术手段,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互联网+”技术下的初中音乐课程应该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让音乐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托各项信息技术,全方位改革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激发个人潜能,完成音乐相关练习,整体提升音乐综合学习能力,让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5]。
以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六月——船歌》为例,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多项技术手段的运用,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持续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AR、VR技术,为学生创设利于鉴赏的情境。AR、VR技术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够让课堂更生动、真实。在课堂初始阶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VR眼镜。学生戴上眼镜,会沉浸在“夏日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的情境中,真切地体会音乐作品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特点。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慕课完善鉴赏过程,深化学生的鉴赏体验。比如,在鉴赏A段主题旋律时,教师可以在旁边用钢琴弹奏这一旋律,让学生跟随钢琴弹奏的旋律哼唱,然后用线条画出旋律走向,自主阐述这一旋律在音乐表现上有何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中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呈现小调的特征。慕课播放小调(使用#4、#5),而教师弹奏未使用小调(去掉#4、#5)的旋律,让学生对比鉴赏,进一步感受小调音乐的特征,总结出使用#4、#5的音乐增加了忧伤的感情,借此深化学生的鉴赏感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鉴赏需求。
第三,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音乐弹奏软件,如Garage
Band,它内置丰富的模拟乐器,为学生的钢琴练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音乐课堂上,很难实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架钢琴,这就需要技术赋能,支持学生完成器乐演奏与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手机或平板,打开Garage Band,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一条、第三十八条,感受音色,体会上行、下行的音阶。由此,
学生便在技术的支持下,丰富了音乐课堂体验与感受。
(三)开辟第二课堂,构建线上交互平台
在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开辟第二课堂,搭建线上交互平台,实现音乐延伸教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让学生具备审美情操,将所学的音乐知识渗透于现实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气息。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搭建云教育平台,让学生根据课内所学的内容进行课后拓展及延伸,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以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这一作品选编自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是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整个乐曲的结构形式是奏鸣曲式,由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选取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这三个主要剧情。学生在理解并分析这一乐曲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掌握协奏曲定义和奏鸣曲式结构特点。同时,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学生也能感受音乐表现手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会对这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后组建学习小组,依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故事完成音樂舞台剧的表演。比如,
一些擅长舞蹈和器乐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对整个剧情进行重新创编,随后一边表演剧情,一边用不同的器乐演奏,呈现一场音乐舞台剧。不同的小组所擅长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不同,所展现出来的音乐舞台剧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通过视频记录自己表演的音乐舞台剧,随后将视频上传至云平台。学生进入云平台,在线交流、互动,分享自己表演的内容,会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创造性理解。
(四)优化教学评价,引入智能评价系统
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与创新,与之相关的教学评价活动也应该适当改革与优化。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有机融合,构建智能化音乐评价系统,以技术赋能,全面评价并判断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学习特点、发音规律、咬字特色。智能评价系统的引入能够让评价的结果更客观、全面,对学生的各项音乐要素及技能进行综合评估,反映学生最真实的音乐学习状态。而教师也可以根据智能化系统给出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并优化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以评定教、以评促学的价值与作用。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利用音乐弹奏软件完成钢琴练习时,便可以通过对后台数据库中学生弹奏生成的作品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弹奏指法、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生成学生钢琴练习的个性化评估报告。通过这一报告内容,教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借助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推送课后钢琴练习的任务,使学生的音乐课后拓展与实践更丰富、更多元。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元主体评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家长、学生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员一同引入教学评价中,使评价内容更丰富、全面、客观。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分析评价数据,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情况及表现,使整个教学评价朝着标准化、智能化、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其中,让整个课程具有信息化、便捷性、主体性特征,推进高质量音乐课堂的构
建。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然后使用互联网技术,优化音乐教学路
径。由此,整个音乐课程便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优化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刘力畅.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桂林市第十二中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杨秀玉.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9):144-147.
刘晓霞.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2,24(9):233-235.
刘磊.智慧课堂条件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研究:以成都市L中学为例[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
程媛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分
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1):85-86.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夷山市级课题“多媒体如何有效地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wysjxzj2023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碧爱(1977.9-),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获武夷山市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