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三对辩证关系

2023-03-21中共高邮市委党校龚燕

区域治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蛋糕分配

中共高邮市委党校 龚燕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在推进共同富裕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把握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正本清源,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既鼓励先进又提倡共同奋斗,防止劫富济贫又避免佛系躺平,既提高效率又促进公平,防止坐吃山空和阶层固化,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把握好“循序”和“渐进”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实施的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共同富裕,虽然本质意图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内涵和标准上是不同的。我国的共同富裕事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既要尊重“循序”的科学规律,又要把握“渐进”的发展方向,坚持“循序”与“渐进”的辩证统一。“循序”就是要把握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到共同富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历史耐心,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不做不切实际的承诺,不掉入福利主义的陷阱。“渐进”就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力而为,不因路途遥远而裹脚不前,精神懈怠,灰心丧气。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必须贯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打赢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坚定制度自信,鼓足尽力而为的干劲

相较于综合实力更强的欧美政治集团,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具有特有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在对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和深入批判的基础上,指明了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对于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产阶级所掩盖的“资产阶级付出的报酬等同于工人阶级所付出的劳动”的谎言,揭开了无数穷苦大众沦为资本家的榨取对象,逐渐异化为工厂的螺丝钉,失去了主体性的“潘多拉之盒”,为按劳分配、追求共同富裕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在现实世界中,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资本无限扩张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资源极度错配,并引发周期性的全面经济危机,科学论证了共同富裕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期间,早期的知识分子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别,前者走向两极分化,后者则通向共同富裕光明之路,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积累了厚实的群众基础,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宣传走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带给人民的是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和经济社会的巨大不平等,而走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共同的富、共同的强、更富更强,为顺利完成“三大改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将共同富裕提升到另一个理论高度,并制定了共同富裕实现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从提出的第一天起,就与社会主义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暗含着能通过此道路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2]。照此逻辑推演,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道路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成就的,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偏航。

(二)立足基本国情,保持量力而行的理性

“共同”隐含着生产关系,而“富裕”则隐喻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二者适配,生产关系将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超越阶段,最后的结果将是适得其反。历史上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早已验证了超越阶段的后果,“左”倾带来的急躁情绪对生产力发展百弊而无一利。在超越阶段的基础上做的一切政治设计和具体操作只会导致最坏的后果,目标不对、方向不对,越快的速度、越大的努力,只会导致越坏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屡次突出共同富裕事业的稳健性,多次使用“逐步实现”“扎实推动”“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防止急于求成”等表述。共同富裕是根据每一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社会的条件来制定标准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定量、定性的标准,整体来说是分阶段推进,逐步提高,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要保持量力而行的理性和稳中求进的务实。

二、把握好先富和后富的关系,既防止劫富济贫又避免佛系躺平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共同奋斗,一方面要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允许这一部分致富带头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另一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同时要注意防止社会阶层固化,扬改革之帆突破利益藩篱,行法治之道破除流动之碍,形成看重后天努力而不是强调先赋因素的公平公正的环境,避免“内卷”“躺平”和“佛系”。

(一)引导资本有序发展,正确理解第三次分配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鼓励、支持和引导而不是扼制。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企业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备激发经济活力、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做大蛋糕的作用,是保障国家经济增量、拉动就业的前提。虽然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但是它在活泛经济的同时,由于其天生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缺点,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变异出“马太效应”。不断追求增殖扩张是资本的天性,资本集团意欲通过垄断地位破坏市场规则和公平竞争,搞“赢者通吃”,还寄希望通过染指政治、社会和思想意识强化这种优势。政府要引导民营资本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吻合,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引导资本有序发展,减少市场负面外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提到“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限制资本野蛮生长和提倡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第三次分配解读成通过侵蚀民营资本或通过侵犯产权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对党中央提出第三次分配初衷的误读。相较于第一、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只是补充而不是主导,希望通过第三次分配来达到共同富裕是完全行不通。第三次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起到了更多是道德感召的作用,通过公益慈善的精神内核,引导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带动“后富”,在全社会宣传和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财富观,体现出社会的互帮互助精神,进而达到缓解社会矛盾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效果。

(二)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所有人共同富裕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需要全体老百姓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共同奋斗、共享蛋糕,多劳多得,绝不是仅仅靠一部分人把蛋糕做出来,然后分给坐享其成的人。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意味着大多数人要靠劳动致富,劳动是参与分配的主要依据,但按劳分配指的是按人们提供的劳动数量与质量进行分配,而不是把简单地把收入拉平。

政府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越位、缺位、错位,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之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通过提高全体人民受教育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搭建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平台,给予每个人跃层的能力和机会。

三、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效率和公平就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二者不可偏废,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是动态性统一的辩证关系。宁要效率,不要公平是背离经济发展初衷的机械发展思维,只要公平,不要效率只会让民生发展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尴尬境地。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强调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物,二者可以互相促进,并行不悖的发展。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物质前提,分好蛋糕是进一步做大蛋糕的激励基础。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资产方面的基尼系数达到0.7-0.8,收入呈现出“穷降富升”的发展趋势。贫富差距扩大和增长停滞是形影不离的,所以在做大蛋糕的同时统筹兼顾分好蛋糕,通过分好蛋糕进一步做大蛋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瞄准老百姓所忧所急所盼,聚精会神做大蛋糕

虽然2022年中国人均GDP高达1.3万美元,但仅为美国的17%,北欧的13%。这些具体的数据都说明中国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人均经济指标的差距性较大,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仍要聚精会神搞建设,继续做大蛋糕,如果只是把蛋糕分来分去,从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现期收入增多了,结果却限制了生产力进一步增长,使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的动力,结果还是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内涵丰富,不能只将其简化为加加减减的数据游戏,不能只从收入角度、物质角度来谈,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我们现在走入一种误区,将共同富裕就等同于收入、财产在增加,这一点必须加以澄清,有时候物质上的过度充裕反而带来很多意料不到的负面后果。比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的比例在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伤害了我们的身体。比如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已经将人退化成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向度人”,矮化了个体性,落入了消费主义的窠臼。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收入分配和物质提升上,仅仅将共同富裕圈囿于分配游戏,反而忽略了当前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二)不忘经济发展的初衷,统筹兼顾分好蛋糕

经过前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铆足劲做大蛋糕,已经达到了共同富裕“量的规定性”,下面我们要达到共同富裕“质的规定性”,就是指注重分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发展不是最终目的,通过经济发展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给老百姓幸福生活打下坚硬的地基,这才是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所以不能本末倒置,将手段当目的,注重形式的合理性而忽视了实质内容的合理性。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是发展的实质内核,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落脚点。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通过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公式:资本收益率远大于经济增长率,企业的资本报酬率增速一直高于劳动报酬率增速。由此可知,原本期待的“涓滴效应”并不会自动发生,相反发展差距、收入差距不可避免,不加制约的自由资本主义会加剧财富不平等,久而久之会导致阶层固化,从而激化社会矛盾。著名的经济学家赫希曼根据研究得出隧道效应的相关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下能享受到多少福利很重要,预期未来能享受多少福利也很重要。隧道效应的前半段讲的是即使现在收入不高,但未来很可能提高,人们会对不平等有容忍度,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巩固政府的合法性。但该理论还有后半段,那就是假设当前福利还不错,但是如果预期未来情况不会改善,甚至变差,那么人们的不满就会提高。这时候政府往往还以为经济增长速度是主要问题,这样对增长的过分关注就可能导致失误,使决策者忽略了公平问题。共同富裕不仅是道德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出现阶层固化,富人躺赢,穷人躺平,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停滞、撕裂甚至动荡。没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就如同镜中月、水中花一般虚无缥缈。共同富裕就是要跳出这种发展怪圈,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拥有梦想成真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蛋糕分配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