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
2023-03-21刘叶梅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审计局
刘叶梅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审计局
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虽然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但资源浪费、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化解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2022年全国两会指出,自然资源领域是“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必须要深入推动该领域的变革,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是我国自然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防线,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为了充分展现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作用,审计机关应当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与各级机关保持联系,确保数据实时传输,同时做好信息公示。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体量爆炸式增长,类型也更加多样,传统审计的弊端逐渐凸显。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作需求,智能财务体系应运而生,这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财务的有机结合,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审计流程得以优化,数据利用率大大提高。智能财务体系具有智能决策、预测、分析等功能,满足了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需求,在管理、思维、审计方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一、智能财务应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可行性
智能财务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是基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以现代化技术、财务专家作为支撑,可以看作是人机混合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繁琐的财务问题,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储存功能。财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财务电算化、财务信息化和财务智能化这三个阶段,其中财务电算化以审计信息处理为主,财务智能化则是注重审计知识与结果的运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智能财务体系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实践经验也不够丰富。但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其与智能财务体系的融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讨。
(一)以智能化技术赋能为支撑
国务院于2019年4月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健全产权体系的必要性,并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相关任务做出了指示。但是由于自然资源资产具有不可控的特点,其变化周期比较长,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产权体制改革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智能财务体系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能够推动财务与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将其与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进行结合,不仅简化了审计流程,还有助于拓宽审计范围,打造现代化的管理会计平台,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能够让体制改革进展得更为顺利。
(二)以定性与定量数据分析为引擎
自然资源资产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时,也要采取合适的手段予以保护。在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方面,应当充分突出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展现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殊性,除了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体制改革之外,还要促进产权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但由于当前自然资源领域发展迅速,国家尚未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缺乏必要的审计操作规范,定性、定量分析存在着很大漏洞,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在此情况下,传统审计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必须要引进更加现代化的审计模式,以保证审计效率。智能财务以信息系统为基础,可对财务活动进行动态化监控,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将数据差错降至最低,避免出现审计风险。如此一来,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三)以数据全链整合为动力
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覆盖范围非常广,包括水资源、土壤、大气、环境保护等,按照现有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开展审计,其审计质量将得不到保障。不仅如此,审计涉及到的数据体量也非常大,类型多样,权属部门较多,分布广泛,短时间内整理难度很大,而且容易出现失误。各部门在处理审计数据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信息传输存在明显的障碍,导致利用率不高,影响审计的规范性与权威性。而智能财务体系融合了专家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可同时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审计工作的灵活性、规范性大大提升,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将智能财务体系与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进行结合,让数据实时共享和传输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有助于打造全流程的审计链条。要充分展现智能财务体系的优势,对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科学规划,解决各部门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让跨地区、跨部门、跨层次审计业务正常开展。
二、智能财务体系背景下的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模式重构
近些年在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的背景下,能源过度消耗、资源滥用的问题十分突出。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可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强化生态体系建设。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将智能财务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相结合,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准确,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让各项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审计主体要革新传统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优化组织结构,形成“业务+财务+审计”的一体化运作体系。
(一)前台数据“集成+处理”
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模式得到了创新,业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分析系统等能够高效统一,可实现审计信息的自动化入库。通常来说,数据入库涵盖了三个递进平台,即基本数据池、标准数据库以及审计信息仓,数据集成与处理方面,要对平台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其内在联系。以智能财务体系对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机制进行重构,就是要实现“从面到块,从块到点”的目标,构建立体化、层次化的模型。数据采集完成之后,由审计主体录入到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储存,在处理时一般会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技术、智能化分类技术等。如果发现有异常信息,可追溯其源头并重新取证,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准确。
(二)中台数据“分析+输出”
数据收集、处理等工序完成之后,即可进入到数据分析环节。有了智慧财务系统的加持,审计数据分析将会更加全面、深入,覆盖范围也会更广,可以绘制数据表、建立模型,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了适应新型技术应用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变化,审计主体在数据分析之前,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一,优化组织结构,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安排专业人才担任相关职务。准确把握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特点,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第二,保证开放、畅通的数据共享渠道,解决各单位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展现智能交互平台的优势,确保数据的公开、透明。第三,处理好外部关系。信息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的共享性、流动性特点非常突出,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审计主体在审核方面,一定要与业务部门、服务对象保持实时交流。除了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之外,还要利用工作经验与专业判断进行客观分析,数据分析完成后即可进入到输出环节。要强调数据分类扩散性,精简有价值的信息,避免冗余输出,提高审计的规范性。
(三)后台数据“服务+共创”
之前的数据处理工序完成后,即可进入到最终的审计决策环节,可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并不断积累经验,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将出具审计报告看作是结果输出,要重点突出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情况,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对相关主体在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行为进行审核,确保合法合规。审计主体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量化指标,将生态因素、自然因素等考虑在内,规范出具关联性报告。为了解决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取证难、评价难、定责难的问题,应当明确责任制度,并将每次审计的流程、数据、结果等上传到公开的数据平台,面向各级审计主体完成信息交流与共享。
三、基于智能财务体系的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结果应用及推广
(一)驱动系统化平台搭建
第一,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引进智能财务系统,结合实际需求不断扩充系统功能,为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已经建立的智能财务体系平台进行调整与优化,在引进外来系统时,推动其朝着国产化方向改造,拓展审计决策、线上审理等功能。第二,对智能财务体系审计平台进行优化后,对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系统进行升级,加强财政数据与银行数据之间的高效对接,可实时掌握预算资金的流向和用途。与此同时,还可将该系统与住房公积金、社保等系统联系起来,为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预算资金投向、非正常资金来源与支出重点核查指明方向。第三,建立专门的会商系统,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升级,可通过网络视频会议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构建网格化安全体系
第一,建立网格化审计专网,完善智能财务配套设施,保证各级审计机构互联互通,数据能够高效传输和共享。积极响应省级、市级审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以电子政务外网作为重要基础,打通审计专网之间存在的信息屏障,确保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第二,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在这方面的经验、理念与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智能财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推行手机办公模式。充分意识到审计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定期检查硬件、软件系统,做好升级与维护,也可对审计管理系统进行改造,打造具有远程办公功能且高度安全的移动办公系统。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各层级审计主体的切实需求,利用“云”技术,全面收集数据并妥善储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第三,要采取合适的手段,让审计信息系统一直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对于部分技术有限的单位,可邀请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公司,搭建智能服务保障系统,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根据国家在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面的需求,搭建安全保障机制,将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的原则贯彻落实到位。
(三)提高专业化胜任能力
想要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水平,必须要不断强化审计主体的专业能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主体除了要具备专业领域的知识之外,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提高信息素养,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因此,在智能财务体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审计机关要着力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人才。第一,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学习等管理制度,培养能够满足审计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第二,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审计理论、审计方法、财务知识、智能财务技术等,可邀请业界专业人士前来开展讲座或经验交流会,分享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第三,鼓励审计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高校、人才培育院所等保持合作,确保每批人才都具备过硬的素质与专业能力。打造开放化的数据共享平台,用于交流财务审计技术,促进审计理念、方法、思路的不断创新,并提高创新成果的利用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审计行业对数据的依赖性非常高,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更是如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传统审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中,要引进多功能的智能财务系统,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构建网格化安全体系,保证审计信息的安全性,更好地解决各种突发情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促进我国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