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优化
2023-03-21梁学工山西省吕梁市财政预算审核中心
梁学工 山西省吕梁市财政预算审核中心
自从实施新政府会计准则以来,对约束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事业单位长期稳健发展的保障。在该准则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迈向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加强财务管理对单位良好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需不断更新自身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新政府会计准则,将该准则精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推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构建。在新时代背景下,单位还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单位长期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一、国家颁发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背景与意义
在未出台新政府会计准则以前,国家是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类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会计制度,种类繁多的会计准则对于审计机关和报表使用者而言难度增加。在这一前提下,出台新政府会计准则势在必行。新政府会计准则有别于传统的会计制度,后者更注重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方面,对风险控制、基础会计核算重视度不高,严重抑制了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且,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公开财务情况呼声越来越高。新政府会计准则应运而生,该准则已成为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该准则的有效实施,与财政体制改革成功息息相关,与单位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息息相关。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变化主要改变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将其改变为“双功能、双基础”的核算模式。改变单一的预算会计体制,将其变为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轨制,全面清晰反映预算执行信息和单位财务信息。
二、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其一,有助于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与优化。首先,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重构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有效融合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形成会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双报告、双基础、双功能,将重心放在预决算上,时刻清晰内部资源使用的动态。同时,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平行记账等方法,促进财务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其次,新会计准则科学地界定政府会计要素,将传统的会计要素重新划分,实施“5+3”模式,利用权责发生制,将单位净资产、负债、费用等要素合理划分。利用收付实现制,合理设置事业单位预算结余、支出、收入等方面,在财务管理中融入单位所有资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细化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最后,新会计准则的推行,更加明确单位的资产负债计量。借助会计制度计量资产与负债,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等,灵活选择计量方法,实现资产负债金额的高效化计量,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
其二,有助于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新会计准则完善了单位财务报告体系。自从变更会计核算以后,事业单位的预算报表以及财务报表都是在会计核算的指引下完成的。而单位实施权责的变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利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资产负债表动态掌握内部运营情况。在有效应用预算管理收支表的基础上,为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事业单位可引入费用与收入会计要素,在实施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加大对内部费用归集的力度,提高会计核算的精准性、有效性。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引入成本概念,减少内部经济活动中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并推动绩效评价工作有效开展,实现“以评促管”的目的,进而凸显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1]。
其三,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使事业单位充分结合预算、财务报告,实现对资金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精准性,为单位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奠定基础。同时,新会计准则界定和区分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标准,明确规范对折旧摊销流程,改变传统流程混乱,无法有效实施的情况。在折旧摊销过程中,有利于单位实时掌控内部资产现状,便于盘清自身家底。为单位资源合理化配置提供支持,尤其是有利于单位盘活固定资产,进一步推动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尚不清晰财务管理原则
虽然说新准则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解决折旧摊销、预决算、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新会计准则推行时间较短,未能积累大量的管理经验,严重制约财务管理原则的总结与推广,从而导致单位出现财务管理原则不清晰的现状,进而影响到新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财务管理质量。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引导、约束、监督单位的资金活动,除此之外,有助于单位决策管理。因此,事业单位需有效融合新会计准则与内控制度,有利于发挥该准则的优势。然而,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财务工作的盲目性,难以全面落实新准则的各项要求,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财务报表编制难度加大
自从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事业单位需编制双报告,即预算报告与财务报告,这对编制报表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很多事业单位对资产负债量的界定较为模糊,但是新准则对资产负债的界定要求十分严格,在这种情况下,遗留的资产负债问题难以理顺,就会导致资产负债虚高或者虚低。同时,财会人员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单位财务数据量十分庞杂,会出现债务无法确认、信息失真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无形之中加大编制难度[2]。
(四)新准则下对会计核算要求很高,而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水平较低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平行记账,无法实现双报告的核算要求。不同的单位所运用的财务系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无法实现功能的统一升级和更新。同时,有些单位的信息系统处于相分离状态,难以充分衔接,这导致财务软件系统在运行时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严重影响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水平较低,一些内部抵消操作无法自动进行,仍然需要财务人员进行手工记录和抵消,很容易出现人工核算失误的风险。
四、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财务管理原则,优化组织结构
其一,财务管理需遵循系统性原则。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由资金分配管理、投融资管理等组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如果站在单位战略性角度来看待管理问题,财务管理就不能只关注资金活动,要涉及单位各个部门,避免各职能部门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单位可利用财务管理,将内部运营的系统化。
其二,财务管理需遵循收支平衡原则。事业单位可借助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实时反映单位真实运营情况。通过分析与编制收入支出等报表,整合资源,合理调配,促进资金的高效率使用,为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夯实基础。
其三,财务管理需遵循综合权衡原则。任何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都会出现各类风险,无论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或是财务风险,一旦风险过大,就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因此,单位利用财务数据的系统性剖析,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判断,评估其危害性,为其制定妥善的预防措施。新会计准则中引入成本概念,意味着事业单位需时刻关注自身运营成本,维持好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平衡。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对资金的高质量配置,有效规避资金风险[3]。此外,事业单位还需综合权衡风险、成本与资金之间的关系,优化管理方案和决策中的组织结构,从而实现增强财务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其一,实施新会计准则,旨在优化财务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与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借助双报告、双基础、双功能的优势,提高自身预算执行能力,合理预防预算风险。事业单位应加大信息化建设,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财务转型升级。事业单位可从多方位、新视角分析新会计准则,为财务管理融入新的管理理念、拓展新职能。
其二,借助新会计准则丰富财务管理内容。通过深入研究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归纳出十大重点,涉及会计核算、会计要素、财务管理信息化等,依据该准则内容,调整单位现有财务管理内容,制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推动财务管理制度能够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比如,事业单位应掌握《财务报表数字化管理制度》,实现在线上传、下载相关报表的目的,加强数据分析,提炼关键信息,确保信息高效利用,满足财务管理转型需求[4]。
(三)提高专业素质,加强系统性培训
其一,事业单位通常采用集中培训或者外包培训的方式,也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财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和专题讲座。同时也可通过政府采购服务,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以及财务报表制度。在此基础上,促使财务人员实现对新会计准则的深入了解与掌握。事业单位还可通过会计知识竞赛和会计技能大赛等形式激发财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为财务管理转型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其二,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旧准则的过渡[5]。在过渡时期,事业单位要构建长效培训机制,用以约束和引导财务人员。在开始推行新会计准则时,采用逐步实施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财务人员逐渐熟悉新会计准则内容,有效降低财务工作出现失误的概率。定期展开新会计准则的专题培训,组织各职能部门就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让所有财会人员能及时地了解到新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流程,打破传统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合作共赢,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新会计准则的政策和知识转换。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其一,优化和升级财务系统软件。事业单位可依据自身属性,内部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确保财务软件系统满足新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在设计新的财务核算系统时,要有效融合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保障财务数据精准性、有效性的基础。当下是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同时,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和升级,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执行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最新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在应用大数据筛查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提取关键信息,为单位战略决策、发展方向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其二,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就需积极引进年轻的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为财务部门输入新鲜血液。还可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其更快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不断提高综合水平,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实现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效避免由于人为操作造成的数据失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整体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保障。
五、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推动下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紧跟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步伐。同时,有利于提升财务部门管理能力,实现财务人员的转型,让其不仅具备专业的会计核算知识,还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促使财务部门账单记录逐渐智能化、科学化、系统化。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快业务与财务部门的有效融合。通过系统的培训机制,为事业单位培养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这是有效落实新政府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