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贯彻落实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思考

2023-03-21车明洁青岛市市北区物业服务保障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6期
关键词:规则资产事业单位

车明洁 青岛市市北区物业服务保障中心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使其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依据国家预算法,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财务工作制度进行细化处理,通过财务规则的改革,使其符合现阶段事业单位实际发展要求,及时发现财务工作的变化,根据新规则的改变调整财务管理工作。

一、贯彻落实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意义

针对事业单位提出的新财务规则,其落实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管理负债方面的意义

原规则中,事业单位不能背负债款发展,随着事业单位对资金需求的加大,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是难以达到预期要求的,事业单位一般会选择依靠银行获得贷款,这是事业单位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也会让其背负债务,导致事业单位自身也会面临财务风险。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且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标准,同时创建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债务与收入情况,做好负债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意义

原财务规则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损耗计算方法,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会根据账面数值进行核算分析,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导致其核算结合与实际存在不符,且难以如实的反映出资产的实际价值。相比之下,新规则对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做出创新与改变,明确资产核算思路,使核算结果更准确,从而更真实合理地反映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状况。

(三)在记账方法方面的意义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按照国家预算法进行收支计算,为更好的迎合经济发展要求,对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做出改变,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同时加强绩效审核,做好记账方法的监督。按照新财务规则提出的要求,促进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性,提升资金使用率。此外,还需在记账工作中确定资金使用原则,也使专项资金的应用管理要求更加详细[1]。

二、新财务规则的主要变化与创新内容

(一)主要变化

首先,以《预算法》精神作为引领,按照预算管理的一体化要求,完善相应内容。新财务规则中增加了关于深化收入全口径管理的内容,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将各类收入全部纳入预算体系,未纳入的不能安排支出。与此同时,新规则提出了完善支出管理机制的内容,需将所有支出纳入预算,实施“项目库管理”措施,要求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以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为目标,从预算执行与编制角度出发采取一体化管理措施[2]。

其次,以《政府会计准则》为基础。新财务规则的实施为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支撑,推动了政府会计准则的高效落实,新增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对预算收支与结转结余情况进行客观反映,这对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新规则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合理反映当前资产信息,对资产核算、存货范围等要求做出了调整,同时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如实反映当前债务情况,加强对自身债务管理。

再次,新财务规则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行了有效衔接,体现了资产管理方面的新要求,明确了资产管理和使用人的具体岗位责任,同时提出了关于“资产设置台账”“定期盘点”等方面的要求,以节约原则为前提,加强对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资产利用的合理性。

最后,新财务规则和《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相互衔接。新规则要求事业单位在平行记账的会计核算模式下,实施双重报告体系。与此同时,新规则中在年度财务报告和财务说明书等内容中,额外增加了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等内容,使其同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相衔接,督促事业单位真实地反映自身财务情况,为报告使用者提供财务情况与现金流量信息,以便相关人员作出的财务决策更加合理。

(二)创新内容

新规则中提出了以下创新内容:

1.根据上文所述得知,新规则在会计记账工作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解决了收支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局限性问题,完成对预算资金在价值与实物方面的双重管理,保持二者的协调一致。因收支计量与确认双方在时间上有差异,所以事业单位无法利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这会导致会计事项存在不对称的情况。现如今事业单位开始重视对“资金利用率”的考核,新规则特别引入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其与收付实现制的协调应用,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加大了财务管理制度,全方位地反映收支与结余的真实情况,提高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推动资金使用率的显著提升[3]。

2.新规则提高了固定资产价值确认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结合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新规则对资产的计提折旧方法进行参考与分析,完善资产核算方法,使固定资产确认与计提折旧结果更加科学,保障固定资产能够在账面与实物价值中协调统一,防止二者之间差距过大,这是实现事业单位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新规则在对外投资方面给予了严格的规范,这样做有利于避免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率。新规则要求事业单位按照规定从事对外投资活动,通过合理的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4.新规则强化了财务监管力度,完善了内部审核程序,明确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方面的职能,确立了从事前到事后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机制,综合了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两方面工作,完善了信息披露与经济责任制。新规则对财务分析予以详细规定,加入了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环节,这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措施,可保障事业单位资金安全。与此同时,新规则对于财务监管工作加大了管理力度,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新增了“收入与支出完成率指标分析”,该部分内容对“收支分项”指标、“整体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予以明确,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及时向社会大众全方位披露了经济活动,从而避免事业单位资源浪费[4]。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落实措施

(一)转变理念,完善会计制度

1.更新观念,使财务管理尽快适应新财务规则

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工作观念,迎合新时期财政管理的改革要求,将事后管理的财务核算转为全过程管理的模式,推动管理型会计的发展,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新规则带来的改变,加大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树立全面预算理念,优化预算工作流程,确立跨年度预算平衡工作机制,确保对预算资金的合理安排,科学编制预算,按照年度目标优先安排预算项目支出,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开展合理有序。

2.促进会计管理精细化

完善会计制度,新财务规则中提到了关于会计工作环节的内容,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强化对新规则的认识,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转变工作思路,以创新精神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新财务规则带来的变化,为会计制度的完善提供帮助。

促进会计管理精细化,强调对管理行为与方式的精细化,使管理行为可以渗透到会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际上,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管理文化,会计制度的完善与会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通常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会计预测的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预算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需明确预算目标,扩大预算范围,精准地描绘资金使用趋势,依靠先进的手段提高资金预算准确性。根据项目资金在不同阶段的具体使用情况,分析各项目资金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及影响资金使用的因素,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项目资金预算额度,完善并调整预算方案,经过方案对比,确保会计预算情况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2)会计决策的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决策的目的在于实现支出成本的最小化与效益的最大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落实强调对各项财务数据全面分析,通过数据整合与归纳,综合市场情况判断行业发展前景,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引发风险问题。将精细化理念落实到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掌控原材料或采购成本,通过费用对比调整会计决策。(3)会计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将这项工作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通过对预算成本使用的对照分析,加强对预算的统筹与调控,使成本支出被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加强会计分析,对各项数据资料综合研究,加深对新财务规则的探究,做好会计账簿、会计数据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为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二)重视资产清查与整理

以往的工作中,事业单位会对内部财务管理提出资产管理要求,但具体内容不够完善,且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全方位地掌握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面对这一情况,要求事业单位根据新财务规则中提出的要求,加大对资产清查与整理的重视,确定资产管理的各项细节,认真履行新规则,全方位地进行资产清查工作,确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促进新旧规则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按照资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的合理使用,确立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将闲置资产盘活,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资产处置,保障实物与价值能够得到统一监管。

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新财务规则中提到的内容设置专门的动态化预算数据库,充分意识到人员编制、资产统计等数据都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为确保预算编制的相关数据准确无误,事业单位应创建动态数据库,实时调整各项数据,比如人员工资数据与编制等变动频繁,可以设定每个月自动更新一次,对于项目资金与数据可以每半年更新一次。规范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责任的高效落实,预算支出包含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部分,应保障费用支出的落实,谨防超预算,加强对支出预算的控制,全方位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5]。

(三)构建绩效管理闭环系统

将绩效管理措施融入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全过程,从而创建从事前阶段到事后阶段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相应工作要点如下:第一,事前绩效评估,按照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明确绩效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再按照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细化具体工作目标,对比效益情况,以绩效指标体系为参考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要求事前阶段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确保绩效指标的细化,在新财务规则的指导下做好监督指导。第二,事中绩效监督,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分析,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完成事中绩效监管工作,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加以监督分析,同时监督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关注预算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事后做好绩效评价工作,以此作为合理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优化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原有的财务规则中财务指标较为单一,这不利于对事业单位收支、资产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此,有必要根据新财务规则中提出的要求,优化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将收支、资产、财务管理以及在编人员等财务分析指标纳入体系,并设置非财务分析指标,保障财务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综合起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比如,在设置收支财务分析指标的时候,需寻找收支管理中的问题,查看预算执行与实际执行进度之间是否一致,找出不一致的原因,对各项收入结构进行研究,加强对支出水平的控制,为接下来的预算编制与调整奠定基础。再比如资产分析工作中,分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以避免资产的不必要流失为目标。立足于事业单位战略管理理念,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模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但是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机构,在日常运行期间不以盈利为目的,需全方位分析运行情况,统一财务与非财务分析指标,优化指标体系。

(五)促进财务信息化发展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基于业财融合理念,根据新财务规则中提到的内容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使事业单位从以往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为信息化模式,让该项工作逐渐向会计核算、预算管控以及资产管理等流程延伸,实时更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加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创建信息沟通机制,优化财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以及加工等流程,促进数据的高效共享,保障数据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系统中应涵盖财务、绩效、会计档案、信息共享等内容,为达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目的,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新财务规则提出的要求,将系统与国家财政系统对接,确保系统可以覆盖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系统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此时会计电算化已成为财务人员的重要方式,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确保其能够学到最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加深对新财务规则的理解,及时改进工作方式,端正工作态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提高了其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新财务规则的理论内容,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财务规划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保障新财务规则的高效贯彻与落实。■

猜你喜欢

规则资产事业单位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