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2023-03-18□康浩
□康 浩
200km2~3000km2中小河流(以下简称“中小河流”)是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保安、振兴乡村发展、营造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和谐多重功能。2009年我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来,重点地区重要河段已达到防洪标准要求,防洪工程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治理,防洪效益显著。
1.基本情况
河北省地处华北地区,东临渤海,西倚山西,南与河南、山东接壤,北与内蒙古、辽宁相连,中嵌北京、天津两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河北省河流众多,分属海河、辽河、内流区诸河3 个流域、11 个水系。2021年12月河北省河流现状调查成果显示,省内中小河流共302 条,总长度14497km。从跨境来看,共有跨省河流68 条、跨市河流39 条,跨县河流110条,县内河流85 条;从河流类型来看,共有山区河流160 条,平原河流107 条,山区平原混合河流35 条。
2.治理成效与问题
2.1 治理成效
自2009年全国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来,历经5 次国家规划,河北省共使用省级以上资金安排实施项目336 个,总投资约100 亿元,治理长度4000km以上。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稳固了河岸与河势,疏通了淤积卡点,治理河段周边主要乡镇、重要村庄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一般村庄、连片农田等防洪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作用,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防洪保障。
2.2 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河北省河流现状调查成果显示,302 条中小河流总长度14497km,防洪达标长度8436km,达标率58%。经初步统计,目前整条达标河流78 条,未全部达标河流中,达标率80%以上河道42 条,达标率60%~80%以上河道41 条,其余141 条河道还有超半数以上河段不达标。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制约,以往中小河流治理实行自下而上项目备案制,各地优先解决重要保护目标的防洪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申报项目,没有以单条河流作为治理单元,逐河规划、逐河治理,出现了“卡脖子”、上下游、左右岸衔接不充分等现象,整体效益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治理目标单一。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一般资金筹措模式为中央、省级资金补助和县级资金配套,受资金规模、支出范围与地方财力等因素制约,治理内容上往往仅以防洪达标为治理目标,难以兼顾生态、景观、文化等其它方面;治理措施上主要以解决行洪断面不足与冲刷问题为目的,一般以新建或加高加固原有堤防、护岸等硬化措施为主,很难做到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达到人水和谐的绘美画卷。
3.面临形势
3.1 防洪保安形势迫在眉睫
从2021年河南郑州“7·20”暴雨洪水来看,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将会频繁出现,对水利工程防洪保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河流作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守住水安全防线,加快中小河流防洪达标治理,是补齐防洪体系短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3.2 生态治理需求日益突出
中小河流广泛分布于农村,承担着区域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等任务,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随着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我省生态补水行动的大力开展,多条中小河流从常年无水、季节有水变为常年有水,河流自然生态明显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对河流的社会属性寄予了更高期望。以上变化对今后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单是解决防洪排涝问题的防洪治理,而是兼顾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系统等自然功能的综合治理。
3.3 改进治理模式势在必行
2022年7月水利部财政部启动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编制工作,要求各省全面评估有防洪治理任务的中小河流治理情况、治理需求,以流域为单位逐河流编制中小河流治理方案,编制省级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项目安排方式,以流域为单元,逐流域规划、逐流域治理、逐流域验收、逐流域建档立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4.几点建议
一是完成整河流治理方案编制。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在全面评估辖区内河流治理情况与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尽快完成逐河流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形成“一河一案”,为项目谋划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以河流为单元谋划项目。在完成“一河一案”的基础上,以水利部要求的远期规划水平年2035年全面完成治理为目标,省、市、县3 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行政分区、河流跨境类型分别建立台账,明确不同类型河流实施重点、完成时限、年度计划,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统筹资源开展综合治理。政策方面,结合国家和省级开展的幸福河湖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风景区建设等相关政策,多业务部门联动,治理一个项目,实现多个目标;资金方面,在申请省级以上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投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