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要素保护与设计方法探索
2023-03-17罗震东武则帝陈平定
罗震东 武则帝 陈平定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复杂性给保护和更新工作带来了挑战。以景德镇刘家弄为例,探讨了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要素保护与设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强调了保护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针对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复杂性,提出了保留和疏解激活的原则,详细介绍景德镇刘家弄的建筑要素保护和功能更新的设计方法,包括历史建筑修复和保护、传统风貌的维护、文化活动的促进以及居住环境改造等。
关键词:民居型街区;历史街区;遗产保护;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3)11-0105-03
1 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1.1 历史文化街区要素保护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解和体验城市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保留街区的建筑风格、格局、材料和技艺等文化要素能够延续历史传统,展示建筑的价值和美学,传承传统工艺技艺,为城市保留记忆与活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仅是对建筑物的保护,还是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保护[1]。这种保护方式能够使人们了解和感受到城市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多样性。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保留历史遗产,还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
1.2 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要素复杂性
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以居民为主体的历史建筑聚集区域,多数由传统民居组成。这些街区通常代表着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建筑风貌、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其特点和复杂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由于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地域差异,每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
二是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格局复杂多样。这些街区通常由狭窄的弄堂、曲折的小巷和错综复杂的街道组成。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社会结构[2]。街区内的建筑物通常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见证,也是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也面临着复杂性挑战。街区内的建筑物可能存在老化、损坏和改建等问题,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街区内的居民和商业活动需要与文化保护进行平衡,以确保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居住质量[3]。平衡功能设计上的游客和居民需求也是一个挑战,这需要一套更有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1.3 缺少系统性实践总结
目前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虽在建筑类型学、建成遗产等领域已有诸多研究,但在系统性工程实践方面仍缺乏一套成熟的经验总结,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问题,处理起来相对困难[4]。
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工程实践具体有以下两方面的难题:一是对于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维护和修缮工程,缺乏系統性的保护设计方法。在修缮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材料特性、文物保护等多个因素。而若缺乏系统性的技术指导和设计方法,就会导致在实践中对历史建筑的误解和不当处理,从而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或者是保护完后难以使用。二是缺乏有效的功能更新指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需要不同专业多方面的协调合作,但是目前在街区更新中管理机制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在实践中常出现不同功能的各方利益冲突和协同混乱的情况。
2 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要素与设计难点
2.1 建筑要素特点:破碎与复杂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分析民居类建筑的复杂性与破碎问题,涉及功能需求复杂性、结构复杂性、空间组织复杂性以及建筑尺度与细节复杂性等方面。
具体有以下4方面内容:①民居作为居住空间,需要满足居住者的多样化功能需求,如起居、进食、休息、储存等,这给建筑平面布局带来了复杂性挑战。②民居的结构系统需要满足建筑的承重要求,还要考虑抗震、抗风等安全性能,这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的复杂性。③民居的空间组织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流动性,以及私密性和开放性的平衡,这也增加了设计师的设计难度。④细节设计与构造要求相对复杂,如墙体、地板、门窗等细节部位的设计与施工,需要考虑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如立面处理和外墙材料选择等。
民居类建筑也存在着破碎化的问题,如经济条件限制导致建筑质量不佳,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建筑规模小、密集,以及建筑老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提高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居住者的舒适和安全。
2.2 设计难点:保护与更新的平衡
保护和更新民居建筑涉及多方面的难点,需要在历史保护、现代需求、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参与度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需要全面的考虑和综合的决策,以确保民居建筑的保护和更新能够在不同方面都取得良好的结果。具体的设计难点有以下4点。
一是保护民居建筑需要考虑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以及对社区认同和集体记忆的重要性。更新民居建筑可能需要对建筑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当代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在此过程中,必须平衡保护历史价值和满足现代需求之间的冲突。
二是保护和更新民居建筑还需考虑经济可行性。保护和修复老建筑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需要找到经济的平衡点。
三是保护和更新民居建筑还需要考虑技术与可持续性的问题。保护历史建筑可能需要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材料,而更新则可能需要使用现代技术和可持续材料。因此,需要在保护历史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四是民居建筑的保护和更新还需考虑社会参与和合作的问题。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至关重要,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应得到尊重和考虑,以确保方案符合社区利益。
3 景德镇刘家弄保护更新设计方法
3.1 刘家弄民居型街区概况
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当时这里是景德镇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和居民区。刘家弄以刘姓家族为名,这个家族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影响力。刘氏家族在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商业贸易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视为景德镇瓷器行业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的瓷器产业也起源于明代,当时景德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中心之一。刘家弄作为当地陶瓷商人的聚集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明代和清代,刘家弄的居民大多从事陶瓷的生产、贸易和相关行业。这里聚集了许多陶瓷工坊、瓷器商铺和陶瓷艺术家的住所,成为了景德镇瓷器业的重要中心,并成为其最具有标志性的民居型街区。
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面临衰败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街区和建筑逐渐被拆除或改建,导致刘家弄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目前,刘家弄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巨大挑战。一方面,为了保护这片历史文化街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建筑物维修保护、修复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另一方面,为了使刘家弄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也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引入一些新的商业和文化元素,提升整个街区的吸引力和活力。
3.2 街区要素保护设计方法
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地块可达性较弱,周边道路偏窄,内部断头路较多。街区边界较为封闭,场地外圈为连续商业界面,场地入口不明显且场地周边功能混杂,包含住宅、商业、历史保护、家具城等多种业态。现状停车空间多为路边停车以及现状空地地面停车,停车空间匮乏,由于地下窑业堆积区下挖限制,地下开发有困难。场地内绿化集中在滨江绿化带,场地内缺少绿地空间,数木稀少且缺乏大树。针对这些问题在街区要素保护设计中提出两个设计原则。
3.2.1 保留原则
保留四大核心历史要素,即“软性生长的有机更新模式”。主要有以下4个具体措施:①保留街巷肌理和格局。②保留修缮文保、历史建筑以及重要遗迹。③保留具体历史记忆的景观和具有人文记忆的生活场景,保留场地内老树。④在保留街巷格局的基础上,以建筑改造为主,探索历史文化街区软性生长的有机更新模式。
要坚持“二不原则”:①不一味的返古、仿古,不去复原特定历史时期风貌。②不要为恢复而恢复,需尊重历史的进程,強化各历史时期建筑的有机并存。
3.2.2 疏解与激活原则
疏解消防安全空间以消防安全为依据,对文保、历史建筑和重点遗迹等周边空间进行疏解。疏解公共文化空间以现状为依据,疏解出人员集散和交流的区域,构建与文态和业态相交互的公共空间。激活历史街巷新生活主要是围绕刘家弄、狮子下弄、小花园弄与大花园弄等历史街巷空间进行优化提升。
3.3 街区功能更新设计方法
针对街区功能更新编制现状建筑评估保护档案,明确街区内每一栋建筑的位置、建筑质量、现状功能、建造年代、保护等级、结构形式、面积、层数等信息,分类整治每栋建筑。并依据历史地图和现状调研,在遵循历史肌理、延续上位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应保尽保。
保护及修缮现状结构质量良好、风貌协调的建筑,修复其原始结构,在保持风貌的基础上优化柱跨层高,以满足现代功能使用需求。以功能为先,对现状结构及内部空间不满足后期使用需求的建筑,保留其外墙,构件等重要历史信息,内部结构改为钢结构或框架结构(视空间需求决定),化零为整,消除小空间,后期使用时可灵活分割。依据功能业态需求,可将原面积空间局促的2~3个院落内部空间重组合并,实现空间及功能上的灵活多变。在设计中结合功能业态,做好工程措施分类,细分各单体建筑改造形式。
设计将场地分为商业组团、文化组团、民宿工作室组团。商业组团保存着大量各类型建筑,应延续原有建筑肌理,修缮历史建筑,改善风貌建筑,整治后期加建自建与不满足现代商业需求的建筑,拆除位于主动线上一些风貌、质量较差的建筑,疏解核心商业组团空间,重新构建街区活力中心。
文化组团以文化展示功能为主,重点修缮文保建筑,置入现代文化功能,利用现状非文物建筑,增加陶瓷体验、文创集市等业态空间。利用部分拆除建筑空间,增加绿化开放空间,提升组团环境质量。
民宿工作室组团位于场地西北角的台地上,相对封闭,远离主要街巷,环境较为安静,私性密较强。现状建筑虽然损毁严重,但保存有清晰的传统坯房建筑脉络。基于以上现状条件和分析,方案以恢复坯房肌理为历史线索,将此区域设计为特色民宿工作室类业态。这也是对“刘家弄古作坊群”中“作坊”内容的补充。
4 结束语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更具挑战性。本文通过对景德镇刘家弄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要素保护与设计方法。
在保护方面,本文提出了保留原则,即保护街区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这需要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同时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此外,疏解或激活也是必要的,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引入文化活动等方式,使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在更新设计方面,本文提出了街区要素保护和功能更新的设计方法。街区要素保护包括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传统风貌的维护以及文化活动的促进等。功能更新则包括改造居住环境、引入创意产业和文化设施等,以提升街区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通过对景德镇刘家弄的研究,本文对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要素保护与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 顿明明,王勇.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回顾与思考[J].城市规划,2022,46(S1):76-83.
[2] 肖竞,李和平,曹珂.价值导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4):87-94+2+37.
[3] 丁奇,朱方钰,梁健.产权导向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北京延寿街城市更新设计为例[J].中国名城,2021, 35(9):36-42.
[4] 杨亮,汤芳菲.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模式研究及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