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意课程与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3-17李素月

山西青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竞赛创新能力

康 琳 李素月 石 慧

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面临变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了我国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1]。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将专业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仍需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2]。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有创新人格作为其内在驱动力,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源[3],杰出创新人才较常人拥有更旺盛的创造欲望和更出众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4]。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来讲,单纯的教学活动对创新人格的培养作用有限,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显著效果,前沿领域往往处于不确定性状态,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此外,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术竞赛,更容易发挥其主体作用,有助于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培养质量[5-6]。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在实践中提升其创新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开展基于创意课程与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着从专业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宗旨,本教学创新团队开设通识选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意与训练》课程,通过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设计、完善的成绩考核体系设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推进具有创新思维、担当精神、使命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二、教学设计

(一)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

本教学改革依托的创意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意与训练》,结合通信学科、经济管理学科、计算机学科前沿,以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企业家精神、团队协作为理念,通过商业策划书撰写、路演、竞赛、课外实践环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人才。该课程是多学科交叉课程,前沿性较强,故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罗列。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为驱动,结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案例,将前沿学科的内容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

设计层次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所示。根据“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设计教学内容,从“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交通”和“互联网+民生”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出发,不断迭代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及创新商业模式、商业策划书撰写、路演等教学内容,将最新获奖项目涉及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贯穿教学内容中。既注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知识及技能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注重营销思路、商业模式、财务分析、创意实现等跨学科的研究,为激发大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在实践中锻炼其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表1 课程内容体系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设计对学生学习拓展及创新思维、人格的形成作用有限,故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将所授课程教学资源投放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线下课程开展之前,通过学习通平台投放的线上课程前导进课程的预热,便于其在线下课堂授课时,有效掌握课程内容,了解信息学科的前沿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仍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拓展学习,延展其学习的时间,混合式教育模式的采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课程平台为学生开放创意项目的设计、路演PPT展示环节上传,在线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指导,有助于学生日常创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跨专业的同学组队,在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完善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三)竞赛+社会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对“互联网+”竞赛参赛环节的逐步辅导,重点对学生不甚熟悉的路演环节进行路演注意事项的讲解,对学生路演进行分解练习,通过教学反思,以实践为导向不断迭代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学生开展路演环节的模拟,从实践出发,帮助学生迈出从容参赛,完成自身创新想法的展示,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此外,依托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红色之旅赛道的参赛,辅导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开展创新型扶贫项目,在拓展创新能力的同时,帮助农民脱贫,真正帮助同学从实践中来,以创新思维回归实践,完善创新人才的闭环培养。课程创新团队利用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在乡村一线调研中发现问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所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商业模式设计,开展乡村振兴作品的设计,以创新思维回归实践,助推乡村振兴,将学生的才干播撒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近年来,笔者已带领学生走进大同浑源县完成《点滴保姆——乡村健康诊疗平台》作品,走进后沟古村完成《基于AR技术的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作品,走进大同广灵县完成《国风剪纸》作品,引领学生服务农村,这些作品不仅在竞赛中获得奖项,还为当地提供了带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方案,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建设美丽中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为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

(四)考核方式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以及实践环节的改革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单一以提交课程报告为主的评价模式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期末与平时,个人与团队,线上线下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评价。从实践学生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角度,培育学生的协作、实践能力。具体评价标准,将每位同学的期末成绩分为个人表现(50%)和团队合作(50%)。个人表现考查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路演(60%)及互动讨论参与(40%)。团队合作主要考查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参与过程中,项目书创意、实现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配合能力、对团队的贡献(60%)以及竞赛实践与社会实践(40%)。考核方式的改善利于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脱颖而出,极大提升了其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实践的积极性,选课学生学习通章节学习次数达到7672次。

三、结语

本文开展基于创意课程与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设计、完善的成绩考核体系设计,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结合“互联网+”大赛获奖案例及时迭代课程内容,通过创新创业类实践与红旅赛道社会实践的结合培育学生使命、担当及家国情怀,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协作意识、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全方位的衔接,为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支撑。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竞赛创新能力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