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视域下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2023-03-15陈霜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传播路径红色文化

【摘 要】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奋斗征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红色文化,这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到了现今和平年代,也要持续的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象化和载体。本文主要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在新媒体信息时代进一步地传播红色文化,因为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革,而我国对于文化传播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如何在当代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是现在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将革命纪念馆作为研究展开的切入点,进行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发展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68.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53—03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概述

中华民族在千年的历程中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丰富的文化宝库,主要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谓的红色文化,是在中国近代的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形成的,红色文化产生的基础是革命文化,但又不仅仅只是革命文化,更是对革命文化的一种凝练和升华。要想进一步地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首先就需要引导人们真正认识和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经过资料的收集和概括,本研究大致将红色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看,红色文化是在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以无产阶级为核心而产生的物质以及精神力量成果;而狭义层面的红色文化是将范围具体到了中国国内的社会无产阶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领导下,以中国革命为具体实践,产生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思想成果。而但从红色文化的文化属性来看,在现代新时期,红色文化主要是激励民族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达到文化自信的优秀文化。总之,做好红色文化传承的工作,不但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更是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的类型

(一)传统展示方式

图文并茂是我国各地革命纪念馆的文化主要展现和传播形式,此外,部分革命纪念馆还有专门的解说员进行配合解说。相较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或是文化讲堂,革命纪念馆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不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参观区域,更是在进行文化的具体展示中进行文化的传播。红色苏区赣州市兴国县将军博物馆在新媒体信息技术并不发达的时期就已经将革命纪念馆的工作提到了发展的重要地位,主要使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革命文物和人物的解释。而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革命纪念馆逐渐推出了“还原革命环境”的展示方式,并且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不再是简单的图片加文字,就比如兴国县的将军博物馆中,对于革命烈士以及革命战争是利用仿真蜡像技术进行人物以及场景的再现,不但是场面,连人物的衣袖和发丝都栩栩如生,传达的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精神更是透过蜡像使人感同身受。这样的展现形式直到如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各革命纪念馆要想保证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不断地精细雕塑的刻画和完善。

(二)移动金牌人工服务解说

全国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在近几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不断深入,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文化展现和传播的形式与途径都有所进步。举例来说,传统的人工解说逐渐被智能所取代,游客只需要扫描展品旁边的解说二维码,即可获取自主的解说服务,而且相较于人工解说,游客在掌上解说界面能够获取更多的延伸知识,并且是从看、听、读三种方式进行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知识不但全面,还十分准确客观,游客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了解红色文化知识。

(三)文创产品售卖

红色文娱产品在近几年也被革命纪念馆逐渐推出,原因也是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所谓的文娱产品,例如明信片、雕塑等,这些文娱产品就是当地红色文化的具象载体,而文娱产品的售卖不但满足了游客的纪念心理,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播途径,并且游客将文娱产品进行收藏,那么文娱产品所发挥的爱国情怀教育的效用也更加的长远。总之,文创产品的售卖是近几年大热的文旅形式,不但促进了旅游当地的经济,更是将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

(四)融媒体新产品

红色文化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也随之新兴媒体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拓展,自媒体账号的开设成为当下绝大多数革命纪念馆营销自己的一种方式,在自媒体账号上发表相关的视频是十分有效的形式,并且文娱产品的销售不能够局限于线下,更应该利用自媒体的网络直播销售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进一步地拓展纪念馆的知名度和热度,这不但是出售文娱产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更是能够加速文化的传播速度。此外,在革命纪念馆内,AR、VR、4D等现代科技技术也慢慢得到了推广运用,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能够让游客更进一步的感受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民族情绪。

三、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特点

(一)参与性强

通过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视频的发表,观众可以进行有趣的互动,点赞、转发和评论,这些多样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地加强观众的参与度,并且经过多轮的转发,视频的热度不断提高,对于纪念馆的知名度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口碑在视频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赞赏,而且流媒体的时代下,二创是十分常见的传播形式,观众也会进行良性玩梗,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加的出圈,而且逐渐趋向年轻化和现代化,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二)适应性强

报纸、电视和电台是以前的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即使到现在也仍然发挥着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新媒体平台才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根据地,尤其是微信、抖音等大众化的平台软件,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提高了这些新媒体软件的使用率,现代人也更加适应从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而新媒体平台也给予了大众机会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不但能够进行故事的撰写发表,更可以拍摄视频进行文化的创作传播,年轻群体能够更加轻易的了解到红色文化和历史。

(三)针对性强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碎片化的知识获取逐渐成为社会主流,通俗来说,相较于长篇大论的书籍文章,人们更愿意将时间花在十几秒的短视频上。所以,要想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新媒体的融合是必要的,不但是短视频,微信的公众号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都要有所涉及,这是为了使得传播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并且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举个例子,对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视频的反复轮播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反复的重复进行记忆的深化。

(四)形式多样

使用VR、AR等技术进行革命常见的呈现,这已经成为多数革命纪念馆的传播模式,这些技术能够将革命的场景进行在线,并且帮助观众身临其境地进行感受,体验感远超文字阅读。智慧型纪念馆以及“互联网+”纪念馆等概念被提出,并且各地开始付诸行动,以期通过智能化的展馆形式提高文化的传播效率。

四、新媒体视域下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强化数字供给,增强文化体验

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首先就是要打破大众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的壁垒,也就是要使红色文化“接地气”,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国在进行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群体的体验感的提升,也将其作为传播的核心工作。而现代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可视化”是我国革命纪念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就是说,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情境的再现和播映,由传统的书面和文字表现转化为动态的、可视的图像和视频,更重要的是,这些景观十分的逼真,除了画面,更涵盖了音乐、特效、动画等多种元素,艺术加工效果十分理想,这样的展现形式能够使得观众在具象化的体验中感受到抽象的革命精神。此外,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也使得观众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在过去,文字和图片的文化展现形式太过于单调无趣,人们不但产生较大的兴趣,更遑论进行文化的传播,而智能科学技术的使用对于人们来说十分新奇,带来的感官体验也十分理想,可以说,文化的发扬的传播是可以预见的。

(二)优化运营模式,搭建红色产业链

革命纪念馆所处地的当地部门担当着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职责,规范投资市场、集结社会力量。当纪念馆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时,就需要对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具体来说,对于文创产业链要进行优化,文创产品其本质就是艺术与历史结合的产物,不论是出于纪念还是收藏,许多的游客在参观完纪念馆后,都愿意为文创产品买单消费,可以说文创产品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营销方式。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商直播的兴起也为纪念馆的文创产品营销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途径,纪念馆可以成立自己的文创品牌,打造自身的电商店铺,进一步地延伸文创产品的产业链,已经有纪念馆开始行动了,国家革命纪念馆已经成立了自身的天猫商店。需要注意的是,文创产品的研发是有讲究的,不但需要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习俗结合,更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审美潮流,此外,实用性更是一个加分项。面对全国各地文创产品同质化的困境,如何打破僵局,是各革命纪念馆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构建立体传播格局,实现多平台发力

地域的限制在纪念馆在进行文化传播中遇到的较大问题,存在因为距离过远而无法进行实地参观的旅游现象。要想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线上宣传的形式就是首选,而且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展览模式,线上宣传更加的引人入胜,而且通过视频拍摄的形式全方位的展现展品,这对于展品展示不全面、或是观众只关注喜欢的展品这些现象也是很好的纠正举措,而且可以借鉴国外展馆的运营形式,取其精华。正如前几年大火的“如果文物会说话”等节目,其爆火的原因主要还是形式新颖,趋于年轻现代化,纪念馆管理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将其运用的宣传中,用更年轻化的语言进行宣传和讲解,这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不但利于纪念馆知名度的提高,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目标的达成。总而言之,可以在线上进行文化宣传,但前提是完成立体化的传播格局的构建,从信息平台,例如微博和抖音等进行宣传。

(四)打破业态束缚,推动产业融合

融合发展理念在当代社会盛行于各个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为此,在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需要遵循该理念,将红色文化与其他的产业进行融合,例如“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演艺”等新型产业形式,不但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有效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而数字技术在其中仍然担任着重要角色,数字技术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产业融合的难度。举例来说,“红色旅游+”的研学活动在四川多地盛行,尤其是在各个高校中,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游活动,具体内容由户外探索、营地学习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不仅如此,“红色旅游+”的旅游形式在全国各地都有所展开,收到了不少好评,因为该类型的旅游形式带给了游客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并且为了不断提高知名度,各个纪念馆也在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创新,推出了红色文艺表演等多种类型的旅游项目。

(五)借助红色素材,构建文化产业链

传统的革命纪念馆往往是通过给群体提供参观的机会,进而进行文化的传播,但是显然,传播的效果并不显著,尤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只有不断对纪念馆展品和内涵进行丰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体的文化需求,进而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将文化传播的产业链进行完善和创新,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面,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举措:首先,将纪念馆中的革命先烈和革命故事进行出版,可以与出版社进行合作,除了实体书,线上电子版也应该同步上线;其次,可以将革命老兵、专业等人的口述内容進行整理和文字化,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口述的亲身经历更让人触动;再者,要充分地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纪念馆的拍摄以及视频剪辑,将视频进行发表,这样的传播形式不但顺应了年轻化的要求,传播的效率也更高,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参观;最后,要想加强群众的参与度,可以在线上推出互动小游戏,以革命故事为游戏的背景,在通关中学习和了解革命历史。

五、结语

总而言之,联结历史和现在,是革命纪念馆在当代所担当的重要职责,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要想发挥文化传播的效用最大化,就需要不断对纪念馆的运运营进行创新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传播需求,结合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文化传播的范围、提高传播的效用,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效用,激励人们民族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韦健,翟梦迪,符家宁.红色文化的新媒体创新路径研究——以湖北恩施娃娃寨为例[J].今古文创,2023(6).

[2]吴迪.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0).

[3]林峰.浅析革命纪念馆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8).

[4]王卉.新媒体时代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5).

作者简介:陈霜琳(1978—),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大专,福建省革命纪念馆,中级,研究方向为文博系列教育传播(红色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革命纪念馆传播路径红色文化
追寻“红色”足迹
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发展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