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风格与演奏诠释

2023-03-15贾瑞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多位作曲家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云南民族民间曲调为素材,运用多种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民族韵味的钢琴改编曲,郭教授的《云南民歌五首》就是其中的一首成功典范。本文笔者先对郭教授钢琴作品概况进行介绍,后围绕五首云南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创作进行讨论,探究其艺术特征,同时结合笔者自身钢琴学习经验,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协助下,对云南民歌五首的演奏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从个性化视角探究民歌钢琴改编曲发展。

【关键词】云南民歌五首;创作风格;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50—03

一、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

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郭教授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族化风格与极高的艺术价值。主要作品有20世纪50、60年代根据民歌、戏曲、器乐、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如《新疆舞曲》《春到农舍》《喜相逢》《打靶归来》等;根据古筝曲《战台风》,与刘诗昆、刘庄合作改编的钢琴协奏曲《战台风》;在传统民间音调基础上,加入部分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钢琴作品,如《云南民歌五首》《四首小品》。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大力支持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国原创钢琴事业的音乐题材和音乐风格都趋于多元化发展。云南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人文风情,拥有宝贵的民族特色音乐文化资源,彰显着浓郁的地域风格,郭教授由此为创作源泉,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创作手法,探索新的钢琴民族和声调式思维,推进了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进程。

《云南民歌五首》创作于1984年,当时郭教授灌制一套中国民歌与钢琴乐队相融合的唱盘,其中一张主要以西南音乐的云南民歌为主,分别根据少数民族的民歌《我的情人比谁都美丽》《森林之歌》《桅子花开白又白》《春天来啦》《催眠歌》,在原汁原味的保留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配以西方和声织体,分别改编成《比谁都美丽》《夜林》《栀子花开》《春舞》《催眠歌》等五首主题鲜明、短小精致的钢琴曲,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

二、《云南民歌五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

(一)《比谁都美丽》

《比谁都美丽》这首钢琴曲,音乐素材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哈尼族民间歌曲《我的情人比谁都美丽》。原民歌是一首典型的情歌,共18小节,三段曲式,上下句结构。旋律舒缓,自由流畅,真挚的赞美了情人美丽的容貌,描绘了一位哈尼族青年对恋人的爱慕之情。

此曲为五声羽调式,音乐结构缩减为二段曲式,第二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整体更为紧凑。旋律上基本保留了原民歌的旋律音调,第6小节与第12小节分别是对原民歌旋律的扩展,拉长了乐段结构,表达了意犹未尽的情绪。和声上左右手多采用空四、五度音程连续进行,丰富了织体的立体性与层次感,将民间音乐特有的民族意境在西洋乐器上很好的体现出来。采用多种节拍(四三拍、四四拍、四五拍)交替使用,增加了音乐韵律的变化,使得音乐的节奏更加自由。

尾声以极不协和的小二度倚音润色,增添了作品的和声色彩,使人回味无穷。

乐曲为抒情的慢板,是哈尼族青年内心情感的流露,弹奏时内心要跟随音乐歌唱,使声音听起来优美连贯。两个乐段分别以p与pp演奏,整体力度层次起伏不大,演奏时需运用手指控制好音量,并作出相应的对比。乐曲左右手基本为双音弹奏,演奏者需加强弹奏双音的技巧,使其下键非常整齐,并用手指勾勒出外声部旋律线条,使原民歌音乐色彩表现出来。踏板可以根据乐句的变化,每小节更换一次,若每小节最后一拍出现低声部音程时,應调换踏板,并将踏板延续到下一小节。(见谱例1)

(二)《夜林》

钢琴改编曲《夜林》是根据云南苗族民间歌曲《森林之歌》改编。苗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民歌主要有山歌、婚俗歌、酒歌、叙事歌等,舞蹈主要有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具有“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森林之歌》表现了青年男女通过歌唱与舞蹈来表达内心无限的思念与倾慕。原曲由四个方整对称的乐句构成,作曲家保留了原民歌的主题音调。

此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其中A乐段变化重复出现一次,全曲可分为A乐段(1—6小节)、A1乐段(11—18小节)、B乐段(23—30小节)、C乐段(35—46小节),调式调性分别为D徵—降D徵—B徵—D徵。和声上,旋律音调以单音形式出现,还原了原民歌的音乐主题,伴奏织体编配大量的相同节奏的三度音程交替出现,变化音(降D、升C)的加入增添了和声音乐的色彩。四个乐段之间由连接句相连,分别为连接1(7—10小节)、连接2(19—22小节)、连接3(31—34小节),连接句以二三度叠置音程,在高八度音区重复出现,以对比性材料推动乐思的发展。

乐曲为轻巧的快板,速度为每分钟138拍,高声部为单声性主题旋律,低声部为三度织体伴奏,弹奏时应做好左右手力量分配,突出旋律将原作品的主题音乐准确的表现出来。整体上做好力度层次的起伏,四个乐段分别以mf、p、f、pp陈述,频繁转换运用不同的力度,表达了作品欢快明朗的音乐风格。连接句都为二音连线,注意运用手腕力量横向转移,做出小乐句的语气感,同时需弹奏出sf与p的对比。(见谱例2)

(三)《栀子花开》

钢琴曲《栀子花开》创作取材于苗族民歌《枙子开花白又白》,栀子花的花朵为白色,象征着纯洁、永恒、真诚的爱情。原民歌由四个乐句、八段歌词构成,曲调清新明快,歌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描绘了苗族青年男女之间无限眷恋的爱情。

作品《栀子花开》是一首有引子、连接句、尾声的单一部曲式,A乐段(5—18小节)完全再现了原民歌的旋律音调,A1乐段(23—32小节)为A乐段的缩减重复。作曲家将原民歌中四二拍的节奏律动整体扩充为四四拍,加上中低声部的持续主音与切分节奏固定音型连续进行的衬托,塑造了一个优美、典雅的音乐形象。和声上大量运用了空四、五度音程与和弦,模仿了民族音乐中空灵、隽秀的音响效果,突出了钢琴作品的民族化风格。此曲还使用了多种形态的装饰音技法,如单倚音、双倚音、琶音和弦等,对线性五声旋律进行装饰润色,将传统音乐的民族意蕴巧妙地表现出来。

乐谱开始处速度标记为每分钟58拍,是Andante行板的速度,情绪较安静,注重内心情感的歌唱流动性。弹奏贯穿全曲的切分节奏伴奏织体时,应以均匀的速度,中间长音采用既深入又不噪杂的触键方法,运用手腕的力量转移,将婉转优美的背景音乐推送出来。运用手指力量可将装饰音弹奏的轻巧、灵动,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美好、含蓄、纯真的情感。踏板可采用“音后踏板”,每小节之间调换一次,使低声部第一个长音延续保留,高声部旋律清晰干净,烘托出飘渺、连贯的音乐气氛。(见谱例3)

(四)《春舞》

彝族民歌音域广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第四首《春舞》以滇南彝族民间音乐《春天来了》的曲调作为主旋律,原民歌节奏型以前短后长为主,唱词由四个长短不一的对比性乐句构成,并伴有大量的衬词,曲调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彝族人民对于春天的赞美与歌颂。

作品是带有一小节引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A乐段(2—11小节)中三、四乐句是对一、二乐句的完全重复,A1乐段(12—19小节)由主题旋律的变奏手法改编,B乐段(20—25小节)、C乐段(26—34小节)分别由原民歌的第二部分材料与衬词材料改编。郭教授在作品中多采用二度、四度、五度音程丰富单声部旋律的和声音响,并且通过多次转调增加了乐曲的调性色彩。低声部仅采用三个二度音程交替断奏贯穿全曲,勾勒出热烈、跳跃的舞蹈节奏律动。高声部以连奏、断奏为主,尤其是B乐段,小乐句与跳音交替出现,展现了欢快、活泼、逗趣的音乐风格。

《春舞》相比于前三首乐曲,音乐情绪活泼,速度较快,低声部持续断奏的二度音程,弹奏时应保持手指第一关节的力量集中,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固定手位保证跳音的准确性,以短促、有力、结实的音色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喜悦欢腾的心情。高声部以持续进行的双音音程推动乐思的发展,弹奏时手掌前方需固牢,不能松散,声音要有穿透力,同时做好乐句之间的强弱对比性,干净利落的演奏出似春天来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色彩。从B乐段开始,右手出现在高低音区不断转换,双手交叉弹奏的音乐,应提前做好准备,保证速度的一致性。(见谱例4)

(五)《催眠歌》

钢琴曲《催眠歌》创作取材于云南哈尼族的同名民歌,原民歌是妈妈哄孩子睡觉的催眠歌曲,曲调舒缓平和,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与期盼。儿歌歌词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叙事性强,曲调朗朗上口,极富地方特色。原曲共有5句长短不一的乐句,作曲家准确的再现了原民歌的旋律音调与节奏特点。

《催眠歌》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最后一首,是带有引子、尾声的单一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为七声宫调,根据原民歌唱词单乐段可分为a、b、c、d、c1五个乐句。引子(1—2小节)由低声部摇曳的六拍子律动感引出主旋律,把听众带入安静、朦胧、甜美的意境中。乐曲右手主旋律在高声部与中声部先后交替出现,体现了作品的多声性特点;左手低声部在固定律动感的框架下,采用空五度分解音型附带增减音程(如增减四度、增减五度)、特性音程的交替。节拍采用八五拍、八六拍、八七拍、八九拍等多種节拍的交替出现,节奏变化而自由,力度层次多以mp、p、pp等记号陈述,速度较缓慢,旨在描写婴儿在摇摆的摇篮里,听着妈妈轻抚、亲切的吟唱声中进入美梦的情景。

乐曲为安静的广板,音乐舒缓,左手在弹奏奠定全曲基调的分解和弦时,应采用柔和的指肚触键,手臂、手腕带动指肚,弹奏出延绵不断的背景音乐。右手旋律在高中声部交替出现,弹奏时应把旋律线条拿出来单独练习,以便熟悉旋律走向,右手在弹奏多声部音乐中要求突出旋律声部,且运用手腕的力量转移弹奏出连贯而歌唱的音乐。为了迎合乐曲安静、甜美的音乐性格,踏板建议一小节更换一次,一小节内若有两个乐句,可根据乐句调换踏板,使声音连贯而不混浊。(见谱例5)

三、结语

身兼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于一身的郭教授通过深入挖掘多姿多元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特色民间曲调为音乐主题,在最大限度还原原作的基础上,采用创新型调性、频繁转换节奏节拍、丰富和声色彩等钢琴技法,使钢琴这件西洋乐器更好的“说中国话”,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进程的发展。通过对五首作品的分析与探究,使我在演奏时可以更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与艺术内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义务传播中国钢琴本土音乐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民间音乐,为我国民族文化屹立在世界之林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任红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郭志鸿《云南民歌五首》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2).

[2]曹馨予.郭志鸿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研究——以改编伊犁民歌两首为例[J].黄河之声,2022(18).

[3]唐爱民.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作者简介:贾瑞娜(1988—),女,汉族,山西运城人,2013届硕士研究生,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就职,研究方向为音乐方向。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从欧美电影看国产电影市场的走向
浅析《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