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提琴作品的演奏解读与教学探析

2023-03-15郭佳欣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

【摘 要】博凯里尼的C大调大提琴奏鸣曲(G.6)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除了展现出精湛的技巧和情感之外,其动人的旋律、错综复杂的创作手法以及对大提琴音域和技术的纯熟运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演奏者和观众的目光。本文将深入探讨此首作品的乐曲诠释、表演者的技术层面以及演奏时情感的可能性,试着了解是什么原因让此首作品如此经久不衰,并且通过对于乐谱的分析和演奏实践的想像力,提供不同的解释与见解。

【关键词】博凯里尼;大提琴奏鸣曲;创作风格;诠释探讨;演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4;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26—03

一、博凯里尼创作风格

博凯里尼一生为音乐艺术做出众多伟大的贡献,年轻时期便展现出独特的旋律风格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位杰出的大提琴家,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精致化的音乐风格,充满着优美、抒情、诙谐的特点,同时带有一丝随性,相较于强烈的和声,博凯里尼更注重情感间色彩的变换,整体呈现出比古典主义时期更为不安的浪漫主义。众所周知,作为一位大提琴家,无可否认地,博凯里尼在大提琴领域上做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贡献,并不断地突破自我和大提琴的极限。他一生致力于推动大提琴的发展,在创作室内乐时,他特别喜欢让大提琴演奏非常困难的乐段,而不是小提琴。

通常来说,弦乐五重奏的配器应该是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把低音大提琴,但是博凯里尼在创作时却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配器,他去除了原本的低音大提琴,改由两把大提琴演奏,并让大提琴发挥困难的华彩段落。如此大胆的新配器组合和创作技法,在当时被视为大提琴室内乐演奏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让大提琴从以前相对较低等的伴奏地位中跳脱出来,成为仅次于小提琴的独奏乐器,完全提升了大提琴的独奏地位。对于博凯里尼来说,音乐是一种即兴艺术,每一个乐句、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具有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命力,他将自己的意大利式风格和西班牙奔放的色彩相结合,使博凯里尼的音乐更加独树一格,呈现出一种内心与外在的无声拉扯,以获得独特的音乐效果。

二、作品演奏解读与教学探析

此首大提琴奏鸣曲以C大调为主调,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快板(Allegro)、广板(Largo)、快板(Allegro)。从速度上来看,曲风快节奏明快,慢节奏则充满庄严感,整首曲子融合了博凯里尼经典的奏鸣曲式风格,并且突破了当时古典时期奏鸣曲式应有的创作技法。仔细研究此首作品的相关细节会发现,博凯里尼采用了相当困难的演奏技法,例如装饰音、双音、和弦、琶音、双声部等,这些技法贯穿整首曲子,成为其独特的特色。不仅如此,大提琴在旋律和和声部分都能独立自主完成,技巧高超而精湛,这种创作风格让大提琴不再只是伴奏乐器,而是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独奏乐器,进一步提升了大提琴的演奏地位。因此,相较于当时的其他奏鸣曲,博凯里尼的作品常常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音乐不再受限于应在的框架中。接下来,通过演奏方式、音乐动态和色彩氛围等不同方面来探讨这首曲子,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音乐观点和感受。

(一)第一乐章 快板(Allegro)

第一乐章以C大调为主调,速度为快板(Allegro),由呈示部(m.1—18)、展开部(m.19—29)、再现部(m.30—41)三个部分所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快板乐章。呈示部由强记号的C大调主和弦为开头,营造了此乐章坚定有活力、可爱且略带诙谐的音乐风格。第一个和弦可以分为两个组合来演奏,先演奏下面组合的两颗音(C—G音),再演奏上面组合的两颗音(E—C音),演奏和弦时,两个组合通常不要分开地太明显,应该一气呵成,立即演奏完毕,以避免使和弦显得空隙过大,不过在此处,下面组合的音可以稍微停留久一些,并且在拍点前半拍就开始演奏,使上面的组合正好停在拍点上,搭配快速而幅度较小的揉弦让琴弦快速地震动,使主和弦更加清晰,能够很好地确立此乐章C大调的调性。

第1和第2小节为相同旋律的小节,之后逐渐降低音量,以三度双音作为第一个乐句的结尾。第5小节开始,#F音逐渐出现,预示着接下来调性的转换。在第8小节,三连音的弓法与以往不同,原本是在拍子内三颗音为一个弓法,在这里则是第二音、第三音和后面拍子的第一音連接在一起,巧妙地短暂运用了不同常规的弓法,让乐句的感觉稍微不同,同时也使三连音不再显得僵硬生疏,有效地提升了乐句的流动性。于第9小节,音乐瞬间转换了不同的个性,此时,弓子应该放在靠近指板的位置,除了使用较少的弓毛之外,右手给琴弦的压力也不宜过多,这样可以有效使整段音乐的氛围柔和(dolce)不少。

接下来的展开部转调至G大调,前两小节使用与呈示部前两小节相同音型却不同音符的动机,巧妙地借用c小调的降e音来呈现展开部段落不稳定的音响效果,因此在演奏时,可以稍微强调还原F音和降E音,以使小调感更加清晰。整段展开部里明确标示了各种强弱记号,还小小再现了前面呈示部后半部分的半音音阶下行和装饰音等动机素材,巧妙地以升G音做转折,最终以a小调结束,呈现出不稳定的音乐氛围,因此,对于演奏者而言,需要掌握氛围的细腻度及旋律的表现力,考验其技巧与感性。

在再现部中,情绪突然转换,主奏回到开头的活泼动机主题,以经过音、下行琶音、半音音阶、三度双音及大幅度跨越等不同音型来组成乐句,并带有装饰乐段的感觉,展现出蓬勃盎然的生命力。

(二)第二乐章 广板(Largo)

第二乐章以下属调F大调为主调,速度为广板(Largo),尽管开始于F大调,但第二段再现部分回到了第一乐章的主调C大调。这两个大段落(A—A)基本上使用了相同的动机素材,没有新的元素。博凯里尼使用了最简单的元素,让这个乐章呈现出纯粹、深沉、忧郁、鼓舞人心等不同的音乐面貌。整体结构并不是为了创作而写作,这正是博凯里尼作品迷人之处。

仔细研究皮亚第改编的大提琴和钢琴版本会发现,无论是此首C大调大提琴奏鸣曲还是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A大调),慢板乐章的第一个弓法通常由上弓开始。这是因为上弓的弓段离弓根较远,右手施力时自然不会像下弓时那样给琴弦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地发出重音。此外,演奏者可以将弓子转至侧面,放在靠近指板的位置,并使用较少的弓毛来演奏,以达到谱子上要求的“富有表情地(espressivo)”的音樂氛围。因此,上弓开始的这种弓法能够很好地减弱下弓的锐利感。

另外,不难注意到,此乐章清晰地展现了博凯里尼对于和声外音的混合使用,特别是经过音与邻音,可能是因为慢板乐章的特性,使得太轻快跳跃的音型(如八度跳音、琶音或跨弦幅度较大的弓法等)在组织乐曲时无法使用。因此,经过音与邻音所组成的音阶旋律或双音旋律成为博凯里尼慢板乐章非常重要的动机素材,并透过三连音、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附点音符、颤音等不同节奏组合,增加抒情旋律的丰富度。

(三)第三乐章 快板(Allegro)

第三乐章的调性回归主调C大调,速度为快板(Allegro),此乐章大提琴的音域扩展到小字二组的A音(a),最低音则是大字一组的C音(C1),相比其他乐章,该乐章的音域更为宽广,低音、中音及高音区都能由大提琴独立完成,因此,大提琴已经完全具备了独奏乐器应该具备的能力与技术。此外,该乐章基本上由拇指把位、装饰音、分解琶音、和弦、音阶旋律等动机元素组合而成,拇指位置使用广泛,还大量使用了双音、分解琶音等,因此,乐句与乐段极其复杂,该时期每种类型的弓法都清楚地标示于谱上,包括一连串连线、一连串断奏、连线加分弓组合、连弓内断奏,以及用于连接双音与和弦等各种弓法组合,根据乐句的走向及个性来选择适合的弓法,这种创作手法完全展现了博凯里尼当时独具一格的华丽风格。

此乐章回归C大调,旋律活泼明快,因此不同弓法的使用、强度与分配便显得格外重要,才能完美彰显第三乐章的活泼热情,这也是考验演奏者对于大提琴技术和表现能力的掌握度。从演奏方面来看,跳音记号的音符需要使用短、快速且带有一点音头的跳弓来演奏,这样可以营造出轻快的气氛,同时也能清晰地表达清楚,不模糊带过。到了中间Piu Animato的乐段中,旋律由纵向转换成横向,由两段相似的音阶旋律组成,因此,在情绪的转换上,右手需要在不同的弓法上表现出此段小巧可爱的情绪,同时在音量上的变化上也需要做出不同的层次感,表现出活泼、朝气、有活力的音乐气氛,才能展现出第三乐章独特的魅力。

Piu Animato第一段音阶旋律标示了保持音记号(tenuto),因此需在f的力度上,演奏介于连音与跳音的时值,并随着音阶的上下行适当渐强渐弱,右手的弓段也需要随之拉多拉少,呈现出似断非断的感觉,这不仅可以保持音阶旋律的流动性,还绳让音与音之间的换弓也能多一些间隔,使音乐的呈现更有弹性与变化。在第二段音阶旋律中,使用跳音方式在p的力度内演奏相同的旋律,呈现出更轻快可爱的感觉。这样使用不同的时值与强弱记号等来区分不同风格的创作方式,能很好且直接地表现出音乐多样化的个性,也是博凯里尼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手法。在演奏此首乐章时,演奏者需要不仅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还需要将自身的情绪融入到大提琴演奏中,以传达作曲家想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们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感动和独特性。

三、结语

博凯里尼的C大调大提琴奏鸣曲静谧中带点流畅的抒情,诙谐中又带点一丝活泼的气息,营造出与以往不同的气氛。第一乐章精明干练,不拖泥带水,大提琴以主旋律的形式表现,第二乐章则使用了大量的装饰乐句,在平静的氛围中随着音型上下的起伏,呈现出不同的氛围,第三乐章尽管是第一乐章的再现与发展,但是分解琶音的出现,无疑是此乐章突出的特点之一。博凯里尼丰富的想像力和音乐色彩的运用,不仅使他成为近几百年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更是一位天赋绝伦的伟大作曲家,他的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一生只为音乐付出的他值得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不仅仅是关注他那波折多舛的命运,如此精湛的大提琴作品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陈安.二十世纪的大提琴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

[2]娜木拉.大提琴教学琐谈[M].北京:研究出版社,2021.

[3]Luigi Boccherini,6 Sonates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Piatti—Crepax)[M].Italy:Ricordi,1984

作者简介:郭佳欣(1995—),女,硕士,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大提琴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为大提琴演奏/教学。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从欧美电影看国产电影市场的走向
浅析《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