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研究

2023-03-15丁海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群众文化建设传承发展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分析了非遗保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了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非遗保护;有机结合;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063—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非遗保护就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其消失和灭绝。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一直受到各国民众的高度重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非遗保护工作现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群众文化建设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因此,将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有机结合,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遗保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非遗是一个民族、群体或个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防止文化同质化的发生。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非遗是广大群众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非遗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遗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技艺展示、非遗文化节等,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三)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保护和传承非遗需要专业人才和技艺,通过非遗保护工作可以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传承等各项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人才。通过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非遗可以增强社会和谐,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非遗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技艺展示等可以增进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和误解,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

(一)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

要实现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这包括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设立专项基金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遗,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二)将非遗保护纳入群众文化建设规划

将非遗保护纳入群众文化建设规划是实现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有机结合的重要步骤。这需要在制定群众文化建设规划时,将非遗保护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考虑非遗保护的需求和特点,确保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

(三)加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

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是非遗保护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需要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这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经费、制定培训计划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才,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四)促进非遗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将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是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可以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活动等方式实现。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结合路径

(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是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典型案例。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二)传统技艺传承

传统技艺是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技艺传承活动,如剪纸、中国结、糖画、面人等,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非遗文化节

非遗文化节是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节,如“非遗文化节”“非遗进校园”等,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是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遺产保护志愿者活动,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非遗志愿者培训”等,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民间美术活动

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节庆、美术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民间美术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间美术文化,推动其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普及。可以通过建立民间美术协会、社区美术俱乐部等组织形式,为广大民间美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展示作品的平台,促进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通过组织美术比赛、培训班等形式,鼓励群众参与民间美术活动,提高其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同时加强基层美术工作者的培养和选拔,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相结合的案例有很多,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传统技艺传承、非遗文化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等都是其典型代表。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相结合的案例

(一)甘肃“非遗购物节”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甘肃非遗购物节”是一个集非遗文化展示、非遗产品销售、非遗技艺展示、非遗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在活动中,参展商和手艺人展示和销售各种非遗文化产品,如甘肃葫芦器、甘肃剪纸、甘肃刺绣、甘肃马绣等。同时,也会举办非遗文化展览、非遗技艺展示、非遗文化讲座等活动,让人们了解和认识甘肃的非遗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也提高了人们对甘肃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甘肃非遗购物节”中,还会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例如马绣、木雕、剪纸等,让人们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还会举办非遗文化讲座、非遗技艺培训等活动,提高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爱好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甘肃省还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推广活动,如“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微课堂”等,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甘肃的非遗文化。

总的来说,“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是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它们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也提高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这些活动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北京市丰台区“非遗进校园”活动

北京市丰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丰台区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文化传承与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遗文化展览:在学校举办非遗文化展览,展示丰台区的非遗文化遗产资源,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

(2)非遗文化体验:在学校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非遗文化,了解和认识非遗技艺。

(3)非遗文化课程:在学校开设非遗文化课程,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非遗文化和技艺。

(4)非遗文化传承人讲座: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到学校讲座,让学生们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通过这些活动,丰台区在学校推广了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提高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活动还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和技艺传承团队,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非遗进社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岳麓区开展了“非遗进社区”活动,将非遗文化传承与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非遗进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社区举办非遗文化展览、非遗文化体验、非遗文化课程、非遗文化传承人讲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提高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活动还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和技艺传承团队,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建议

(一)鼓励群众参与非遗保护的实践工作

通过宣传、奖励等方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例如,可以在社区内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学校等社会机构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

(二)建立非遗保护的基础设施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

(三)支持非遗保护项目的创新

通过扶持非遗保护项目的创新,提高项目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可以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同时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开设网站等,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

(五)加强非遗保护的评价和认定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价和认定机制,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评价方法,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例如,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审委员會、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价指标等,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六)建立群众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的联动机制

建立群众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的联动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鼓励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掘和挖掘群众文化的潜力。

(七)加强非遗保护的人才培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非遗保护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例如,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院、开展非遗保护的培训和交流活动等,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六、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加强非遗保护的人才培养,建立群众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的联动机制等措施,实现群众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庞爱思.传承与革新——群众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J].大众文艺,2023(8).

[2]孔素琴.关于非遗文化和群众文化相融合的思考[J].剧影月报,2023(2).

[3]杨得胜.新时期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路径[J].参花(上),2023(4).

[4]周志光.群众文化与非遗保护有机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名家名作,2022(23).

[5]王昭欢.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结合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J].山西青年,2017(17).

[6]马连波.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2(21).

[7]周彦恭.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J].青春岁月,2022(21).

作者简介:丁海霞(1980—),女,甘肃张掖人,本科,临泽县文化馆干部,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与开展。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群众文化建设传承发展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浅谈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