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特征、形成基础与价值意蕴

2023-03-15曹胜亮陈沚欣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形态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曹胜亮,陈沚欣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205)

人类社会的进步本质上表现为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世界各国在追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明形态终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总体发展趋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该论述不仅凝练升华了中国文明的广度和深度,也创新发展了世界文明的理论和内涵,更勾勒出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该理念对新时代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文明的永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特征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文明初步形成,人类由此进入“文明时代”。人类通过共同进取,相互提携,合作进展逐渐走向现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开启了现代文明的时代篇章,而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进步的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成功与社会主义文明伟大进展。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

各国文明形态的形成受本国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各国的文明形态也是对各国当下国情和具体现状的映照与折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长足进步与多元发展。

“人类”一词代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囊括的范围和涉及的目标是世界上的所有人。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掘者,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不仅追求中华民族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还立足全球视野与世界高度,追求共谋全球人类文明事业的协同发展。面对瞬息万变、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人类谋幸福、为世界谋共荣的使命与担当。

“文明”是区别于愚昧、野蛮的社会历史形态,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制度、文化等多种成果在内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和必然产物。中国早在《易经·乾·文言》和《尚书·舜典》中就有关于“文明”的论述。西方国家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开始大量出现“文明”这一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了“文明时代”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不是孤立产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产物,后又历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逐步实现从蒙昧无知到文明先进的升级。

“新形态”之所以称“新”,是因为它区别于以往的所有文明形态。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野蛮掠夺的文明形态,不同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文明形态,也不同于固有模式化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将资本视为根本价值遵循,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去获取少数人资本增殖,带来人的异化、物化。所以,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本质上是贫富差距的极端化,即通过剥削奴役,创造剩余价值,实现极少数人的财富积累。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奉行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意愿为价值遵循,“家天下”“官本位”的腐朽观念根深蒂固,人民群众失去地位、权利以及自由。与之相反,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拘泥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它强调社会的精神层面,重视造就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因素的人,重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人的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本思维,强调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消除了地域冲突、种族歧视、弱化了贫富差距等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克服了人类、自然和社会间的壁垒与冲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和中国古代文明形态的全面超越。相较于固有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继承发扬了其长期积累形成的制度优势,也依据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了调整、变革和创新,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时代特质,在当代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有的生机与活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中国古代文明形态中的皇权至上、专制独裁型社会,不同于剥削压榨、资本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也不同于完全的共产主义阶段才能实现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打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文明发展格局,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借鉴并吸收了世界文明的精华,重塑了世界文明的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准确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比对、交流、借鉴各国文明,创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它追求共同富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致力于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协同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的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民富国强和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是引领人类走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新范式。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趋势来看,虽然资本主义文明相较于奴隶制、封建制大背景下产生的文明已经进步不少,它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但其仍存在不少缺陷,它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欲壑难填,造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也就决定了它必将被其他文明形态所超越、替代。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其自身致力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高度凝练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优秀成果,因此它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而共同构建起来的文明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1.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属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了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性。中华民族的百年辉煌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不懈的奋斗中创造的。毛泽东同志曾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邓小平同志表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3],要始终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新时代以来,人民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其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汇集人民力量,谋求人民幸福,激发人民的活力与创造力,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种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人民观,充分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清晰刻画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本质的内涵属性。

2.“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突出特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协同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5],且“五大文明”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全面发展[6]。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世间万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统筹全面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严格遵循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坚持推动各个领域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局进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实践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演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结构体系也在逐步丰富完善。“五大文明”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生动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过程。从最初单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将文化建设纳入其中,追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共同进步,后又增加社会建设部分,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统筹演进。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最终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部署,囊括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全面完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方案,开创了人类文明新阶段。“五大文明”无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五大文明”中,物质文明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奠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济基础;政治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驾护航;精神文明旨在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以其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升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尺度;社会文明追求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生态文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长效的生态保障。五大文明此呼彼应、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步前进,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型特征和显著优势。

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遵循。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实现人类幸福安康和世界和谐稳定,积极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进共荣,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人类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更不会给世界造成混乱。”[7]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文明打着“维护和平”的虚伪旗帜将金钱凌驾于个人之上,使由人创造的金钱成为人的束缚。其提倡对资本的无限追逐,奉行殖民掠夺、对外扩张,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采取军事侵略、经济控制、政治干预等手段吞噬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土地、人力、资源与财富,以此类手段积累财富必然导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世界局势的动荡。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怀有兼济天下的胸襟,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中“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天下观”和“义利观”,造就了以和平、和谐、和睦为主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始终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以协商化解分歧的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冲突”[4],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方案,构建和平、发展、普惠、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参照。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基础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成果。它凝结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人本精神、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奋斗经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与中国共产党的锐意进取。笔者将从理论、文化、实践三个维度来探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基础。

(一)理论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衍生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基础,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内涵丰富,它从辩证的、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的本质。从诸子百家到柏拉图,从远古文明到文艺复兴,先哲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探索,直至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的本质进行了最深刻的剖析,即文明本质上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素质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系统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又作用于社会文明形态。因此,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追求的目标、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虽然资本主义文明打破了地域壁垒,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物质财富,推动人类历史的前进,但是其对资本的大肆追逐带来的重重危机耗尽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优越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学者纷纷转向对《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就已印证社会主义文明必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面对经济萎靡、生态污染、逆全球化浪潮等全球性问题,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新出场”。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马克思主义所畅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它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在资本角逐中的剥削压榨和垄断专营,而是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文明形态理论所创设的科学与道义的双重逻辑中建构的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现代性新文明。”[8]

(二)文化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是一个拥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在绵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经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后产生的独特深厚的积淀是中国文明的根脉与源泉,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深深灌溉滋养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天下一家,携手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明思想与延续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求“和合”文化,注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人类文明新形态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区别于、又优渥于其他文明形态,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它不同于其他单一、冰冷、薄弱的文明形态,它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支撑和肥沃的文明滋养,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明底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大文明成果”。[10]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学以致用、为我所用的思维意识,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次次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灿烂的真理光芒。同时,它在中国的传播也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以来蒙羞的中华民族、蒙难的中国人民和蒙尘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信仰脊梁,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融合,使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继承和发展优秀中华文明,理性扬弃西方文明,广纳世界之音、广集人类之智,使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1]

(三)实践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诞生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的伟大探索与实践中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路必然是本国、本民族对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国家破裂之际,其对民族独立的追求必然是迫切的,对谋求自身发展的欲望必然是强烈的。党的百年历程发展史也是一部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史。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和掘进中孕育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被创造,并在其中得到完善”[1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起点、实践积累和实践升华”。[1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不懈探索与构建、积极进取与反思。自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赓续奋斗、砥砺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同志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4]。经过数年风雨洗礼、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立足具体实际,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5]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6]。这五大特征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社会主义文明新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成果支持,彰显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建设和实践中发展完善的全面的文明形态。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发展中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灌溉下,在中国丰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下,蓬勃发展、日益壮大。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凝聚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呕心沥血的奋斗成果而形成的最新论断,是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必须遵循,其自身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又创新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文明建设的新方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文明的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辩证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狭隘,提出未来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构想。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不断尝试构建新兴文明体系,校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理论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经验,把握世界潮流,审时度势,得出的科学总结和系统阐述,是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的现代新文明。从实践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发展性,顺应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党情,通过百年实践,对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和“中华文明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做出科学解答。此外,人类文明新形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休戚与共,立足五大文明,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三者的共赢、共生、共荣,擘画文明新蓝图,开启文明新征程,是人类文明史的一次伟大飞跃。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文明建设的新方案

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始于发展中的中国,它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中压迫、贪婪、物欲的阴暗面,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创的文明成果,它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新道路,提供新选择,是具有无限光明前景的人类文明形态。由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始于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因此它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中国家如何推动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其核心内容——“五大文明”分别从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全方面囊括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方案。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世界文明格局不断加速演变,如何战胜一系列挑战,更好延续人类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面临的时代难题。人类文明新形态兼具了民族性和世界性两大特性,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实践与国情,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人类文明新形态又以独树一帜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引领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开辟社会主义制度新境界,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7],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和不竭动力。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了人类文明的范畴,助力世界文明的发展,推动中国文明的复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基于各个国家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观念体系等因素所产生的文明形态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这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辉映、相互碰撞,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繁荣共生。人类文明新形态扎根于中华民族,其壮大与成熟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明在经过长期的沉寂后复又迸发出强大活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也促进了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沟通与互鉴,具有深刻的世界影响和世界意义。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本质上是通过不断批判、吸收、继承多种文明以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进行有目的的甄别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凝练升华形成的文明成果。它扎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文明扬优补缺,以发展的、开放的、包容的、崭新的形式彻底扭转了资本主义文明独占鳌头的态势。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文明绽放出无限光彩,在推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征程时,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不断被其他国家和民族接纳和效仿,引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18]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创新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产物,必然会把中华文明推向人类文明的高峰,也必将把人类文明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与新的发展高度。

猜你喜欢

新形态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形态西装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