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莫扎特《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2023-03-15

戏剧之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织体大调奏鸣曲

陈 星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作为奥地利籍的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欧洲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高峰。虽然他遭受了许多痛苦和不幸,但他性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在短暂的一生中,这个音乐神童共创作了19 首钢琴奏鸣曲,与其他作曲家不同,这些作品主要为家庭或个人演奏使用,因此,作品寄托着他对个人生活经历的感受。他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主题明朗乐观,真挚温柔,优美典雅,音乐旋律清丽精致、如流水一般,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

《A 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是一首装饰变奏曲,音乐中歌舞性的主题亲切淳朴,华丽的技巧性装饰流动自然,是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曲目。同时,这首A 大调被认为是作曲家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第一乐章为变奏曲式,由主题、六段变奏和尾声组成。

一、图示及主题分析

莫扎特违背了奏鸣曲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结构的惯例,将第一乐章创作为变奏曲,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中的装饰变奏,优雅的行板,具体图式如图一。

图一:《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

音乐主题为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主题共有两段(1—8 小节和9—18 小节),四个乐句,主题简单,颇有法国色彩,近似于古老的西西里舞曲的体裁风格,优美抒情,具有较缓慢的歌曲性格。6/8拍,单一调性,收拢性终止。共有三个主题因素:a是核心因素,由一个带附点的上波音和一个上行三度小跳组成,轻快而活泼。b为级进上下行波浪线,柔和的歌唱。c是一个下行分解和弦对比因素(见谱例一)。

谱例一:《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旋律

整个主题运用了主题贯穿写法。核心因素a贯穿所有乐句,四个乐句的开头由a及其模进开始,第一、二、四句的句尾用b连接,第三句是对比中句。

二、细部分析

B 段(9—18 小节)为对比两句体扩充乐段。b 句为展开对比性中句。句首为a 乐句的上行三度模进,再上升四度到主题最高音后下行接主题元素c。织体在前半句改为分解和弦,后半句仍改回柱式和弦离到属调。a²句(13—18 小节)为再现a1的扩充乐句。结尾处加入延留音阻碍终止,扩充两小节后再收拢性终止于主和弦。

整个主题没有过分复杂的和声或织体,并且旋律朴实通顺,是作曲家在为之后多种华彩装饰性变奏埋下伏笔。

变奏一(19—36 小节)以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律动节奏为中心,旋律、结构、调性、和声均未改变,只有旋律的装饰和节奏、织体的改变。首先是对原来自然音体系的旋律进行了各种半音化的辅助音,经过音加花装饰,节奏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同时使乐句之间的织体有所不同,展现并加强了结构内部的对比性。在每个乐段的后半部分,右手旋律改为和弦式,左手改为十六分音符的律动。这样一来,原来朴实的主题旋律就更加丰富、婉转并突出纤细的表情,展现了主题的抒情性。

变奏二(37—54 小节)在左手三连音的伴奏下奏出清新的旋律,主要音乐要素仍未改变,只在主题旋律上增加了另外一种装饰。它应用许多细小的倚音、回音、颤音等,将原来朴实的旋律变成了华丽的花腔式咏叹调。左手伴奏变为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音型,加强了动力性。在三连音中还加了半音进行,承接了变奏一的特点,显然这是变奏一的继承和动力性发展。

变奏三(55—72 小节)旋律和结构未变,调式改为同主音小调(a 小调)。主旋律被上下级进的各种弦外音,装饰成一条十六分音符连续的快速流动的旋律线条(见谱例二)。

谱例二:《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55—58 小节

此时,左手与右手相同,用等时值的十六分音符律动结合起来,近似于二声部复调,右手随后出现八度织体,这是左右手结合起来的旋律华彩化发展。由于调性的变化,节奏和华彩性旋律的器乐化写法,使主题线较前几次变奏要模糊得多,这一切都使音乐明显具有中间对比性质。

变奏四(73—90 小节)回到主调A 大调,旋律、结构、和声均未改变。主旋律的清晰度又恢复了。其装饰变奏主要体现在织体上。首先是加厚了层次,变了三层:下面是低音层;高音层是加双音的旋律;中层的伴奏音型是平稳的半分解和弦。其次是织体降低了流动性,最后在第三句(中句)还出现了主旋律的加花变奏。

变奏五(91—108 小节)主要音乐要素均未改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速度改为慢板,但无论是旋律还是伴奏声部的节奏,都加密为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左手以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的“阿尔贝蒂低音(Alberti bass)”律动衬托着左手花腔般的旋律。这种装饰性伴奏手法与变奏二相似,但装饰音更多更复杂,尤其半音在旋律声部的融入以及副属和弦在左手的使用(见谱例三),使音乐的张力逐渐被拉大,形成了整首变奏曲华彩装饰的最高峰。

谱例三:《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93—94 小节

变奏六(109—124 小节)回到快板,主题旋律,调性、和声均未改变,但结构上在后面加了8 小节补充性的尾声。最大的变化是速度和节拍,原来圆滑,流动,轻飘的三拍子变为稳定性更强的4/4 拍,这也使音乐的结尾显得更加轻快明朗,节奏律动形成的隐性速度与快板的显性速度结合,推动了整首作品高潮部分的出现。在旋律装饰和织体的变奏手法上是对前面几个变奏中手法的综合运用,加深了变奏六的总结性质。最后8 小节的补充结尾增强了终止感,旋律同样来自一开始的行板主题,是第一乐章真正的尾声。

三、整体布局

(一)材料与调性布局

从本章宏观布局来看,调性布局体现了三部性原则,题材布局体现了集中对称原则。全曲都是A 大调,唯有变奏三改为同主音a 小调,使全曲调性布局呈现明显的三部性。由此可以认为,这首变奏曲的宏观结构布局呈现出三部性的音乐构思,即主题及变奏一、二为调性的呈示,变奏三是调式对比,变奏四、五、六音乐回归主调再现(见图二)。

图二:《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三部性结构图示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复三部甚至简化的奏鸣曲式结构去挖掘作品本身的创作思维,如果我们将变奏三看作是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那么引子和尾声之外,变奏一、二和变奏三、四就体现了主题的呈示和变奏再现。又或者我们将变奏一、二看作是奏鸣曲式中主副部,变奏三则作为展开部出现,再现部包含主副部的再现以及宏大的结束部(变奏六)和尾声。

本曲因为是固定旋律变奏,所以主题及六次变奏主题材料均未改变。所改变的只是旋律以外的其他材料,如旋律的装饰手法、调性、节拍、节奏、织体等。我们可以从宏观上看到全曲的布局规律呈现集中对称的框架,以变奏三为中心,后面三部分是前面三部分的对称性再现,即以变奏三为中心,主题与变奏六是引子与尾声对称,变奏一变奏五是歌唱性对称,变奏二与变奏四是舞蹈性对称(见图三)。

图三:《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对称性结构图示

(二)音乐高低潮布局(见图四)

图四:《A 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高潮布局

从图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全曲的总高潮在最后,这主要是节拍和速度的突然改变造成的。

2.全曲七个部分,经历了两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主题和前两次变奏是第一次,变奏三、四、五是第二次,后一次比前一次音乐张力更强,前一次推进主要是节奏的逐渐加密造成的;后一次除了节奏等因素外,还受织体的厚度,节拍及速度的改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3、每一次变奏内部有两次起伏,第二个比第一个高,高潮点在中句部位。

四、结语

莫扎特将简单的旋律通过变奏曲的形式发挥到极致,作品中虽然运用了最基础的主题变奏方法进行音乐构思,但针对主题旋律的装饰手法,不管是改变调性、节拍、节奏,还是织体,音乐都没有过分地强调和炫技,这也契合了作曲家恬淡乐观的心灵。纵观整部作品,其中隐含的三部性原则以及对称性审美使作品既能满足普通听众对于温暖美好音乐的审美需求,又能够让专业研究者深入其中,挖掘音乐深处的理性思维。

莫扎特的音乐美妙恬淡,不仅展现了作曲家乐观、明朗的性格,也让我们体会到古典时期钢琴作品的完美与均衡,正如肖复兴所说:“莫扎特就站在我们面前,用天籁般的音乐把痛苦点石成金化为美的境界,让我们心中粗糙坚硬的东西变得柔软。”

猜你喜欢

织体大调奏鸣曲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手机上的奏鸣曲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G大调随想曲
春天的奏鸣曲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