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牛娘戏融入音乐专硕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3-03-15刘竞帆

戏剧之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剧目音乐教育

熊 琨,刘竞帆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牛娘戏属于广西岑溪市地方性小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价值。笔者之所以探究地方戏曲融入音乐专硕教学,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1.广西大学作为广西的高校,师生需要对广西的传统戏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2.高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责任与义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融入牛娘戏的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其文化魅力,丰富教学内容,这也是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方法。

一、牛娘戏的现状及教学分析

高校学生很少接触牛娘戏,对其认知也有限,人们对本土文化的教育开发运用意识还有待加强。牛娘戏进入校园教育体系是符合现代化教育规律的,融入音乐专硕教学是符合国家对当前专硕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牛娘戏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课题组对牛娘戏进行深入了解,并借鉴了国内相似类型的教育融入经验,认为可以将牛娘戏文化内容融入音乐专硕教育的主修课程中。

牛娘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的一个地方剧种,在桂东南以及粤西等地区广为流传,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史料记载以及民间老艺人回忆,至少在明末清初时期就有牛娘戏班的活动。牛娘戏的发展历经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文艺工作,牛娘戏进入了振兴时期。现如今的牛娘戏经过艺人大胆革新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登上了大雅之堂,先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播映,成了比较受群众喜爱,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1]。尽管牛娘戏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禁锢,但在岑溪市文化馆的保护下,牛娘戏还是迎来了第二次振兴。专业的文艺队对其进行创编,改编后的现代剧目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代表性的剧目有《亲家》《人往高处走》等。牛娘戏的创作和演出队伍日益强大,老艺人带班招徒使牛娘戏表演艺术代代相传,牛娘戏这一地方剧种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

在高校教学中,牛娘戏的融入是可行的,原因如下。在服装道具上,牛娘戏的表演都是农民对平时日常生活中农事劳动的模仿,因此其服装多为农民耕地时的着装,具有简洁、朴实的特点,因此,融入教学时可以省去服装道具繁琐的准备工作。在表演场地与动作上,牛娘戏唱词、动作简单,表演场地不限,通常二三人就可以完成剧目的展示,因此,在融入教学时,不必担心学生在动作上有基本功不牢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的问题。牛娘戏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乡土风貌,将其融入教学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也会对牛娘戏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牛娘戏的唱腔、动作还有表演形式相对其他剧种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对于非戏剧专业的音乐专硕学生来说,学习门槛不高,较容易掌握。因此,本文选择以牛娘戏为教学实践研究对象,探索牛娘戏文化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和运用[2]。

在设置课程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思路出发:(1)设置什么样的教学目标?(2)对当前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3)有选择地实施教学内容。(4)通过怎样的形式转化教学成果?(5)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总结。

二、牛娘戏融入音乐专硕教学的步骤

首先,设置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在剧目表演上,现代牛娘戏的很多剧目在表演中都有农耕的情节。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使较少接触农耕的现代青年获得一些基本的农耕知识,在体验农耕流程后,启发教育青年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平时生活要勤俭节约、忆苦思甜。在演出场合上,牛娘戏通常在中国一些传统节日演出,营造热闹的氛围。比如在春节时,人们用牛娘戏的表演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牛娘戏也经常用于贺新婚与贺寿辰的场合,祝福婚姻幸福美满,期望福寿双全。在这些美好的祝福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积极心态,教育人们要热爱生活。在剧目选择上,选择表现日常生活的剧目,通过唱的形式,将教育故事放在舞台上呈现,引导青年学生在学唱中潜移默化完善自身品格。

2.音乐素养目标。在旋律与唱词上,牛娘戏具有宛转悠扬的旋律和押韵的唱词,配合人物形象与剧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形象思维,提升整体音乐素养。在编排表演上,通过邀请牛娘戏民间艺人指导以及学生自主排演练习,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贴合故事角色表演,提高学生对音乐表演的理解力。

3.创新能力目标。在演出中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在规范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可以小幅度改编,使剧目更符合实际情况。学习完整剧目后,可以用牛娘戏的代表性旋律进行填词创作,填入更贴合现代青年学生的词进行传唱。

其次,融入音乐专硕现有教学。

1.主修课堂加入牛娘戏代表曲目。目前音乐专硕的主修课程形式分为声乐专业课、多声部课程、表演课程等,而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民歌、古曲、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段等为主。加入牛娘戏曲目时,要考虑其题材的适用性,从牛娘戏中筛选出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曲目是必要的。笔者按照这些标准,筛选了一些合适的曲目。(如表1 所示)

表1:教学选材举例

牛娘戏表演往往以唱为主说为辅,一般为四三结构的七字句。在唱腔上,牛娘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分角色行当,在演出的时候采用男女同腔的形式,多用本声演唱,男扮女装则用假嗓演唱。牛娘戏起源于舞春牛,舞春牛的目的是祈愿驱邪去灾,希望福气降临,起初与道士音乐息息相关,而后逐渐演变为娱乐模式,形成小剧种后,其鼓点以及唱腔才和原来的道士音乐表现出差异。春牛调是比较具有特色的片段,它的形式也有许多种,有三至五人表演的,还有两人对唱的。但是节奏型以及调式结构变化不大,都是四二拍,用的是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旋律[3],没有偏音出现,多用附点音型与前八后十六音型。在对唱形式中,曲式结构尤其工整,体现了问答的特点。歌词中多用衬词,作为特殊的音乐语言与旋律相得益彰,加强语气,渲染歌曲气氛,衬词的应用对牛娘戏生动的风格特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见谱例一、二)

谱例一:

谱例二:

2.邀请牛娘戏传承人来高校进行讲学。采用传习课堂或讲座的形式,传承人对高校学生进行现场讲学,使学生切身体会牛娘戏音乐的魅力。通过戏曲传承人的指导讲解,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一些牛娘戏表演和声腔的变化细节,使学生表演的牛娘戏更加地道、严谨。要做好伴奏以及服装道具舞台的准备,牛娘戏主要以鼓、锣、钹三种打击乐器伴奏,比较容易准备,进行表演时尽量还原其戏曲原貌。

3.实地采风。田野调查是获取一手资料的直接途径,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学习,近距离地观摩当地原生态音乐,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进而对其风格性、地域性、独特性有更全面的了解。采风小组实地采风后,将音乐信息记录带回学校以座谈会的形式分享,或在课堂进行展示。

4.进行成果展示。通过举办演唱地方戏曲作品的音乐会以及发表论文等方式,使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通过这些曲目实践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理论层面的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见解。通过这一形式,也对牛娘戏在校园内进行了正面宣传。在这三个阶段收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宣传如果有一定的效果,感兴趣的人数较多,可以考虑成立社团,由音乐专业的学生负责组织。这既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锻炼,又是对牛娘戏文化的传承保护。

5.进行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从传播效果维度、观众体验维度、学生展示维度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修改活动方案,融入下一阶段教学课堂。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制定教学内容、灵活应对教学问题、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即在教学歌曲的选择上,科学筛选,与主修课程进行融合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演唱基础、演唱风格,为其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应对教学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突发问题,需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按照假设的教学路线走。比如,在演唱时出现了语言不通的问题,可以使会说白话的学生教其他学生歌词读音,或者对歌词进行改编,经过尝试,选择更优的方案进行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即在教学过程最后进行反思,客观分析不足之处,形成动态教学体系,辩证看待教学问题。

三、牛娘戏引入高校的意义

把牛娘戏引入高校音乐专硕教学是一个多赢的做法。对于音乐专硕的学生来说,牛娘戏的加入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长了学生的实践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对于牛娘戏来说,进入校园为其创造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环境,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框架下,传承的对象、场地、机制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这对牛娘戏的传承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于社会价值来说,系统学习经过筛选后的牛娘戏曲目,弘扬了社会公德和历史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对于其具体实践,还需灵活处理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剧目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舞台剧目
题解教育『三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