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者需求的应用型本科口译课程调查与分析

2023-03-14张蕾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摘 要]文章在学习者需求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在校生对于口译课程的需求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者课程学习的动机,学习者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测试的需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口译课程;学习者需求

近年来,国务院为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动了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如今,应用型本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占比已超过半数。所谓应用性本科人才,是指具备本科底蕴,专业特长突出,实践能力强,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1]。由于地区不同、环境和条件的差异,普通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类型和路径的困难。因为缺乏统一的转型模式,各普通本科高校迫切需要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其中最难的是课程体系[2],而课程建设是改革的核心。

自从教育部批准三家高校开设翻译本科专业学位以来,翻译专业蓬勃发展。知网上,口译相关的国内研究已达上万篇。在论文数量激增的同时,研究领域也愈加多样,其中学者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口译人才。诸多学者都认为,口译课程是一门技能课,口译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为主。在翻译职业化的浪潮下,高校口译教学目标基本定位为培养职业译员。刘和平教授[3]将口译教学培训对象定位为四个层次,即职业会议口译人才、职业口译人才、交替传译口译人才、旅游和联络口译人才。各层次的院校在职业化的指挥下,出现了忽略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罔顾学生的需求,口译课定位不符合实际,译员培养不出的情况。应用型本科包括半数以上的民办和独立学院,因其学生入校分数低,中英文基础较薄弱等,上述情况尤为突出。穆雷等学者[4]认为翻译课程的设置要以需求为导向,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为了突出应用型,改善口译教学效果,开展学习者需求调研是必要的步骤。

一、理论综述

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内省、访谈和问卷等方式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方法,应用广泛。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早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是外语课程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Dudley-Evans和St John提出的需求分析模式,以ESP课程为例,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的主要信息来源包括八个方面,其中,学习者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者的特点、目标和背景等,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其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更贴近实际应用并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而言,针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可以采用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两种模式。目前情景分析包括评估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等方面。这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目前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条件,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基礎。而目标情景分析指的是研究学习者未来工作环境对他们的语言要求以及学习者对这种需求的态度[5]。通过了解学习者未来从事的领域或行业的语言需求,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取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未来的职场中能胜任工作。学习动机是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非智力因素之一,它主要激发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原始动力,并为持续的学习过程提供动力支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教师设计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来提高学习成果。

目前,关于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需求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集中在翻译专业,对于其他英语类专业,尤其是应用类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的研究较为匮乏[6]。因此,本文拟以应用型本科口译学习者作为需求分析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口译课程的需求和期望,调查涉及学习者口译课程学习动机与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测试的需求,就口译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通过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口译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他们均已接受系统的口译课程教学,对口译课程的设置已有较清晰的认识,能更准确地反映课程的实施是否与其需求相符。问卷发放以自然班为单位,共三个班,有效问卷117份。问卷的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动机与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和课程测评方式。问卷共计15个开放性问题,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口译课程的看法和意见。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保证了学生们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开放性问卷的形式,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对课程实施方式的意见以及对课程测评的建议。在充分了解学生对口译课程的需求和期望之后,本文研究将为口译课程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目标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58.7%)将提高英语口语与听力水平作为参加口译课程的主要动机,紧随其后的是提高翻译能力(50.1%)和通过专八考试(33.2%)。这说明,学生对口译的学习需求主要集中在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上。相比之下,选择“将来希望成为职业口译员”的学生只有3名,占比相对较低。这可能反映出,虽然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要,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相对较浅,或者对职业口译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挑战了解不足。实际上,从问卷所涉及的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据来看,每年两三百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中,仅两三名同学进入翻译行业,并且均从事笔译工作,基本不涉及口译。

因此,应用型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应定位为职业译员的培养,而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和英语水平为主,即:具备本专业领域的初级口译能力,能进行特定专业领域的一般性事务活动口译,如接待、谈判等。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可开设专题口译课程,以培养学生胜任相关领域的一般口译任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

就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而言,依据学生的反馈,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增加线上自主学习指导

学生认为课时合适的仅占比23.4%,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量。英语专业口译课平均课时较少,一周两节课,每节40分钟。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应付,只能就口译基本理论和技巧做简单讲解,学生缺乏必要的练习时间。因此,应增加课外学习的时间,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记入学分。

2.强化技能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口译教学主要进行交传技能训练,分模块进行。

(1)听力技能训练。在口译过程中,听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优秀的口译者必须能够准确捕捉到讲话者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精听不同题材和不同口音的中英文原声语料,以及积极参与听力训练活动和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将得到逐步提高。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口译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记忆技能训练。认知心理学认为,短时记忆在口译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短时记忆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大量的中英文原声语料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包括让学生进行影子跟读练习、原语复述练习和译语复述练习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短时记忆能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图像和视频,以增加学生对语言内容的形象感知,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锻炼自己的短时记忆技巧。

(3)笔记技能训练。在真实的口译现场,讲话者通常长篇大论,而譯员的记忆有限,因此笔记就成为口译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在笔记技能训练中,教师可传授一些通用的口译记录方式及常用的符号、标识和缩略语等,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笔记体系。

(4)表达技能训练。在口译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被视为最核心的环节,因为这是翻译者将源语言信息准确、完整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关键步骤。为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设计了一套技能训练课程,该课程分为短文朗读、公共演讲和目的语表达三个阶段进行。

以上技能中,学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3)(4)上,其中有58.6%的学生反映口译笔记训练特别困难,课时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该技能训练的课时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改进场景模拟教学,增加临场感

口译课要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也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法。除了技能训练模块化以外,使用最多的是情景模拟教学法,由学生模拟口译场景,进行专题口译训练。这一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有89.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师有机会利用AI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中,可以合理利用AI技术,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加快适合学生水平的口译教材编纂

目前,英语口译教材种类繁多,但很多教材体裁基本以政治经济类为主。学生对于教材中提供的训练材料,普遍反映较难,比例高达78.5%。同时,有56.2%的学生反映课本提供的口译转写文本不符合口语特点,特别是汉译英部分书面化较为明显。

因此,应用型本科需编纂符合学生实际中英文水平的自编教材作为训练辅助。口译选材的编纂应注意内容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时代性,突出口译训练的实战性特点。

5.培养口译职业素养

虽然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表达了将来从事口译职业的愿望,但令人鼓舞的是,高达64.8%的学生表示了对了解和掌握基本口译职业素养的强烈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职业需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教师进行口译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这意味着要关注学生在口译技能、沟通技巧、跨文化理解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口译实践活动,如模拟会议、演讲比赛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课程考核方式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语音室录音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口译的现场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据统计,有53.7%的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这种模式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难题在于,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他们还需要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大规模的现场口译。因此,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现场口译,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学生人数多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不能简单地取消现有的考核方式。相反,需要寻找一种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考核方式。这就需要采取形成性评估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现场口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其口译教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重点高校的模式以培养职业译员为目标,而应考虑学习者的切实需求。在课程目标选择上,要回应学习者对于英语能力提高的需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考试和职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各模块之间的教学时长比例;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新的语音和网络技术,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对于临场实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编纂符合此层次学生语言水平的教学辅助材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合理的课程目标设定、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安排、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王茜,刘和平.2004-2013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J].上海翻译, 2015(1):77-83.

[3]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与专业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8-11.

[4]穆雷,仲伟合,王巍巍.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2013(1):89-95.

[5]苏伟.学习者视角下的口译专业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以国内4所高校翻译本科专业的交替传译课程为例[J].外语界,2011(5):84-92.

[6]徐可心,张蕾.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口译课程实证研究[J].语言与翻译,2022(2):60-65.

作者简介:张蕾(1978— ),女,汉族,湖北黄石人,广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202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智能翻译的粤港澳大湾区商务翻译实践基地建设”、2023年广州商学院校级一般项目“技术赋能时代法律文本翻译译后编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XJYB2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探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