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模式构建

2023-03-14束莉楠徐启明黄楠何瑶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高校学生危机

束莉楠 徐启明 黄楠 何瑶

[摘 要]近年来,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对师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秩序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引入4R危机理论管理模型,立足高校学生社区现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卫生管理紧密结合,提出了符合高校“一站式”综合服务型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应对策略;针对“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优化合理的协调机制,完善精准的反馈机制;兼顾“力度”与“温度”,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简明有效的引导策略,以期促进高校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4R危机理论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对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加强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处置能力,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近几年,许多学者围绕危机管理模型,探究防控疫情管理的新模式。广西师范大学李全利提出了4R危机管理理论在基层政府防控疫情管理中的应用[1]。然而,由于高校环境的特殊性,有关高校公共卫生防控管理模式的研究并不多。同济大学王晓茜提出了危机管理模型在高校卫生防疫管理中的应用,其管理方式有效可靠,但是步骤繁杂,对于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卫生防控管理还不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资源有限的高校很难效仿[2]。温州科技大学的洪晓畅在卫生防疫防控实际工作中,主动融入并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些都体现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卫生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3]。本文旨在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实例不足、模型不透、做法不精等问题,将公共卫生管理理论与多渠道、参与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为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简明有效的引导,促使高校公共卫生防控做到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

一、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现实审视

高校学生社区普遍兼具居民社区的居住属性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属性,存在防控管理难度大、防控体制不完善、防控因素不可控等问题。

(一)学生社区人员多、涉面广、流动性大

高校宿舍集体居住、人群密集,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相互影响等特点都增加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的风险。在相对开放的学生社区范围内,也具备人员来源范围广、接触数量类型多的特征。尤其是在流动性较强的时间段,如开学季、毕业季、节假日等,学生来自公共卫生状况不同的各地,返校途中的暴露情况也不可预知,可能隐含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風险,使学生社区防控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激增。

(二)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难度大、耗资多

高校公共卫生工作往往伴随着时间紧、任务重、信息数据多等特点,可能会导致防控管理方案难以精准、快速推行。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若对学生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就将涉及管辖区域内师生的防控、生活用品等物资的发放,部分学生的出行和特殊群体的用药、咨询和治疗的需求等各种复杂且棘手的情况,都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给承载几万人的高校社区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机制不健全

学生社区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但目前许多学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单位一般为学校医院,尚未设立专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机构及相关处室,缺少集中、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在医疗卫生资源投入、队伍培养、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缺少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

(四)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因素不可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极易引起学生的普遍不安,甚至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独生子女偏多,普遍个性突出,独立意识较强,社会经验有限。部分学生个人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对社会事件或现象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遭受不实消息煽动与利用。甚至会出现转发、传播不实信息和发布过激不当言论等行为,对校园公共卫生防控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二、基于4R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社区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研究,对保障“集成式”“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型学生社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社区具有人多、地窄、流动性大的特点,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因此,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4R危机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到的危机管理模型[4]。其中,4R分别代表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四个环节。

(一)缩减阶段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

危机缩减管理是4R危机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主要从环境、结构、系统和人员等方面,降低危机带来的风险与危害,避免“非必要”动作或流程对各种资源的浪费,做到防患于未然。

1.因地制宜,事先布局

学校可依据学生社区的特定结构与基本情况,提前制订与环境相适应、接近实战的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方案,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分批分类、有序推进的原则;建立起预案的实践反馈、动态调整与快速响应机制,做到第一时间上报、核实、控制,完善学生社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防控规范。

2.建章立制,固定机构

将集中统一领导与扁平化组织分工的机制进一步固定化,完善指挥决策机制,组建成立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参与制订、修订校园社区公共卫生事件技术方案。形成权限、界限明显,反应迅速的结构化组织体系。在学生社区内,常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咨询部门,共同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的研判和决策咨询。

3.打通壁垒,优化职能

细化、固化学校各部门在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中的职能,有针对性地对人员素质、职能划分、权责界定等细节进行优化与完善。不仅要做到界限分明,更要做到体系统一,多方合作,保持有序联动,强调各部门分工、组合的一体化。提高应急技能,强化协调配合效果,形成1+1>2的整体化效应,为高校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4.居安思危,提前教育

发挥教育在抑制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社区内,做好价值引领,树立科学的认识,同时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学生对危机应对方面的培训,增强安全意识。预先建立起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软武器”,提升学生社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

(二)预备阶段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

预备阶段是指对危机的即将到来进行有效判断,并通过训练和演习等方式提高危机应对能力。这是对危机的预判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危机环境的预警和监视。

1.及时预警,强化责任意识

高校学生社区体系庞大,为了防止公共卫生事件对社区人员产生生命健康威胁,应提前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危机一旦出现,实施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促使防控预警管理方案制度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开展突发卫生事件的模拟演练,针对学生社区这一特定环境,进行功能性、职能化的分工训练,当危机发生时,学生能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挥下有序应对,落实师生生命安全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社区群防群控的能力水平,做实做强整体防控体系。

2.数据赋能,实施信息监视

通过学校社区每日的信息摸排、健康监测与宿舍“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等监察措施,对进出学生社区人员的身体状况开展精准监视,全面掌握社区场所内的防控实时信息。汇集、共享学校各个部门的数据资源与工作需求,利用网络信息智能平台,构建起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综合防控系统,对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研判,并适时干预。以科技化、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统筹管理。用数据赋能,为防控工作提供预测预警和科学防控依据。

(三)反应阶段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

反应阶段是指在危机已经来临的时候,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去策略性地解决危机。一般围绕资源、时间、信息等要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导致的不利因素。

1.快速响应,线下科学应对

高校学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危机确认,对重点场所进行及时消杀,并配全应急物品,保证防治工作中的物资供应。通过构建层次化的联动决策机制,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信息制定与传达全面有序。密切监测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和危机发展的情况,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遏制传播势头。

2.信息透明,线上及时调控

在学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学校依据事实,对舆论发声进行正确引导,及时辟谣,让学生及时获取准确信息,避免恐慌。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功效,持续开展好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消除师生的思想障碍和心理冲突,将心理伤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要利用好线上平台,充分挖掘各种资源,采取包括线上咨询、网络防控知识讲坛等方式,综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应变能力和心理防御能力。

(四)恢复阶段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

恢复阶段是基于对危机事件动态发展的深刻认识,在危机末期恢复工作常态的能力。强调对危机管理结束后的总结,为今后的危机管理提供经验和支持,避免重蹈覆辙。

1.合理归因,总结反思

在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取得成效时,依据卫生突发事件动态变化的情况,制定好符合学生社区的恢复策略。恢复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对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处理过程、组织效率、资源配置、结果成效等主要环节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总结,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书面报告。在此基础上,健全奖惩机制,合理调整人员设置,对防控造成的损失和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总结防控工作的优点与不足,为后续相关事件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经验和启示。

2.完善功能,提高防线

为了尽快恢复学生社区的正常秩序,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拓宽服务项目,着力做好师生校园生活的安全保障工作。其次,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结果,对学生社区的“硬件”进行改造升级,加设隔离宿舍、物资储藏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房,不断提高社区应急防控硬实力。最后,要继续发挥学生社区的宣传、巡查、检查功效,落实“学校—学院—社区”三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区党员先锋岗和志愿者的能力培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以生为本,恢复身心

在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起全面的心理干预机制[5]。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直接受害者,要加强对其就医治疗的资金支持。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健康,进行心理疏导,并进行定期回访,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恢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间接受害者,包括学生舍友、团队同学等,也要加强心理干预,开展常规性的心理咨询课程以及团体辅导、心灵释压等活动,科学调节学生情绪,构建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屏障。

4.优化体系,重塑形象

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的思考,正视危机,反思事件背后所显现的自身管理不足与缺陷。健全学生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学生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学生社区防控能力,尽最大努力消除因防控产生的工作阻碍,做到转“危”为“机”,重塑好自身形象。充分发扬师生们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强化使命担当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学生社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实际效能。

结束语

基于4R危机理论,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不仅兼具应急性和层次性,同时解决了以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管理中责任不清、流程不明、处置不当的缺点,有效地增强了高校学生社区公共卫生防控管理能力。高校学生社区公共衛生事件的应对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营造健康、积极的社区氛围。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为学校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扬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程序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2]江水彬,于宁宇,佀庆民,等.高校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21(17):96-97+99.

[3]张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4]计雷,池宏,陈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束莉楠(1995— ),女,汉族,江苏丹阳人,广州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启明(1994— ),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广东工业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黄楠(2002— ),男,汉族,广东潮州人,广东工业大学,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何瑶(2002— ),女,汉族,广东佛山人,广东工业大学,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高校学生危机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停电“危机”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危机”中的自信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