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3-03-14陈真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思政课可行性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目前,思政课质量提升主要存在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师资队伍建设不力、重视保障程度不够、评价考核机制不全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创新方式和重视保障等方面着力,进一步破解高职院校思政课质量提升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可行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高校思政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价值意蕴:思政课质量提升之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直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设计的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政课承担的正是这一使命和重任,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与要求: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明确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理论、实践等于一体的大学一年级必修课程,它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构成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共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晰正确人生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现实之忧:思政课质量提升之困性

(一)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思政课的任务是引领大学生实现“知识—理论—思想—价值观—信仰”的转变,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未能遵循“道理”的本原、始基以及历史、理论、实践逻辑,割裂知识理论与内心信念的转化,使学生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认知层面,导致思政课信仰教育功能有所弱化,引导学生情感认同和理想自觉实践的效果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积极性还未完全激发,课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设计重点不突出、难点未化解、热点欠回应;其次,教学方法习惯沿用老方法,不愿探索新方法,简单认为“互联网+”是利用视频、智慧职教类平台进行教学,线上线下课堂翻转不理想;再次,实践教学对象覆盖不全面,任务虽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但实际贡献度无法计算;校内实践较多,课堂形式实践较多,真正走出去、引进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够;实践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内容安排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理论知识系统化实践,实践教学的专业性、政治性和亲和力还有欠缺;学生展示方面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力

教师个人与团队成长问题是思政课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第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情况主要呈现年轻化、差异化、历练少等特点,学历水平、知识结构不均衡,对于中国历史、社会现实和国情缺少深入了解、切身感受和实践参与,授课多采用理论阐释理论,无法灵活且直接运用现实生活案例讲解;第二,教师的培训、提升、交流等方面制度不够完善,集体备课与学习管理不够规范,教研工作缺乏保障与激励机制;第三,思政课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缺少整体周期性规划和团队成员个性化成长计划,缺乏项目推动和平台助力,导致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不够;第四,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无法齐头并进,存在重教学轻科研、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严重,教学无法服务科研,科研无法促进教改。

(三)重视保障程度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思政课建设保障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未列入重点示范学院建设,尤其在高职院校,通常把重心放在特色专业建设,思政课教师的存在感不强,在师资建设、发展规划、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未能优先考虑;其次,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没有放在突出位置,没有作为重点课程给予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从而无法成为学校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的领航学科;再次,教师队伍严重短缺、选配难度较大、能力素质不强、培养提升及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评价考核机制不全

思政课质量评价考核主要基于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开展。从学生层面来看,教学考核存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等问题。其中,考核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内容、课堂讲授进行命题,考核方式通常以期末考试作为终极考核,没有将到课听课、课堂互动、读书笔记、社会实践、作业完成等过程性学习环节与过程考核指标对应起来,对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动态等方面难以掌握,难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尤其实践课考核中,有时仅仅凭借一篇研究成果报告定分数,没有全过程全方位考查学生研究实践能力,缺乏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研究能力。从教师层面来看,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没有完全做到单列,自然无法做到评价考核单列,对于评价考核,通常采取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考核,教学方面主要来自督导和学生的评价,科研方面没有硬性要求,基本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行评价考核,导致教师成长规划路径不明确、不具体,教师能力提升不明显、不全面。

三、路径探析:思政课质量提升之可行性

(一)内容为王,形成师生双向奔赴的课堂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1],思想政治理论阐释要深刻彻底、价值引导,重难点问题要深入浅出、讲深讲透。围绕突出重点、关注焦点、化解难点、回应热点的要求,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面大学生困惑、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等,历史、辩证、全面地展开讨论。教学内容采用经典案例,注重权威、有代表性,需经得起检验和推敲,切忌道听途说、混淆视听。教学内容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问题组成,形成教师发问、学生追问、师生合力解惑的发散性问题探究循环。

用“问题”来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问题密码,开出问题良方。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作为开篇之讲,内容可设置为问题式“时代之托——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该节可分解为两大问题进行探讨:如何理解新时代?如何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再细化为五个问题讲授:新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新时代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是什么?新时代呼唤怎样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如何适应新阶段?为什么要重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以上五个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真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及其赋予青年大学生的时代重任,增强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使命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未来打算,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二)队伍为先,打造素质过硬的思政铁军

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周期长、任务重、要求高的过程。首先,要严格把好入口关,致力解决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水平明显偏低,部分教师的学科背景非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缺乏系统理论功底、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等问题;其次,要坚持抓好过程关,加强教师个人成长监测,推动教师科研与教学协同共进,通过科研实现学科知识的积淀、更新与创新,实现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两手硬,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再次,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通堵点,尤其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讲深、讲透、讲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理论的吸引力和穿透力,考虑定期开展观摩课,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进一步加强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教师创新团队,科学制订团队整体性发展以及成员个性化成长规划,开展成果验收、总结及展示,形成阶段性成果,从而推动团队建设不断向前向上;突出从严守好出口关,健全教师评价考核機制,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卓越研究,要从角色认知、情感态度、政治信仰、理论水平、教学创新、学术科研、社会责任以及人格特质等指标的应用推行绩效改革、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工作[2]。

(三)实践为本,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首先,要进行专题研究,开展主题教学。思政课部与宣传、团委、学工等多部门协作联动,成立青年时政学习社团,掀起学习时政热潮,结合时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将理论课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渗透和潜隐到社团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各类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并内化为理想信念,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其次,要组织社会实践,开展实地调研。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岗位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等实践活动,集中进行参观、调研、实习活动,强化校地联络,请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给予更多关心与指导。再次,要建立健全机制,形成长效管理。确立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每章节均可设置对应内容的实践教学,例如,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可设置“人物寻访——我身边的敬业模范”“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感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探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途径,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可设置小组活动,例如制定“班规”,训练大学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法治观念大调查,了解社会不同人群的法治观念,促进对全面依法治国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也可以组织旁听法庭审判,最直观地让旁听者感受法律的氛围,加深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坚定守法的信念。

(四)创新为要,善用大数据赋能课堂

我们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大数据赋能思政课。要高度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遵循“沿用好方法、改进老方法、探索新方法”的原则,运用时代的、大众的、生活的话语,将“有意义”的理论讲得“有意思”,推动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学生更有获得感。坚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网上交流与网下互动相结合,有效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潮,提高鉴别力。也可适当考虑在上课之初导入不同观点或提供典型案例,抛出有难度、有争议的具体问题之后,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为课堂深度讲解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努力做到因事而化,遵循思政教育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做到因时而进,善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到因势而新,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

讲授“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内容时,遵循“认知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探寻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方法”的逻辑顺序,可在课前发布“搜集关于道德的故事、诗词”,创作短视频、微电影、音乐等任务,利用课堂展示分享。引导学生传承中华美德,激活社会主义道德源头活水,发扬革命道德,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五)保障为重,搭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党。[3]”党委重视是高职院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党委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资源整合、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要将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建成精品课程,将思政课教师打造成最强团队,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标杆学院,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尤其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讲授“思政大课”。党员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深入课堂,服务课堂,共同推进课堂改革。各职能部门加强联动,注重引导,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合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思政课的生命线。我们要在顶层设计、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提升理论教学的温度、实践教学的热度及翻转课堂的深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峰.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38.

[2]滕进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特质与卓越模型建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6):20-26+52.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作者简介:陈真(1985—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基于协同理论的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E23)。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思政课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的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