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槟榔种植现状及产业发展思考
2023-03-14刘帆刘立云周焕起黄丽云
刘帆 刘立云 周焕起 黄丽云
摘要:槟榔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首,广东自古有嚼食槟榔的习俗,粤西地区更是具备种植槟榔的气候条件。通过长期跟踪调研,采集分析数据,结合气候条件发现茂名和雷州地区具有推广种植海南槟榔的潜力,为广东槟榔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另外,海南槟榔黄化病日趋严重,鲜果产量严重下降,广东粤西地区与海南隔海相望,气候因素差异不大,亦有成功种植的经验,可考虑作为槟榔种质资源保存与规模化种植的后备区域。
关键词:槟榔;广东;种植;产业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志码:A
Status Quo and Reflections on Development of Arecanut Plant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U Fan, LIU Liyun, ZHOU Huanqi, HUANG Liyun*
(Coconu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 Agricultural Sciences/Hain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recanut Industry, Wenchang, Hainan 571339, China)
Abstract: Arecanut is the foremost of Chinas traditional “four southern medicines”. Chewing arecanut has been a local custom of Guangdong from ancient time and the western region of Guangdong possesses the favorable climate conditions for arecanut cultivation. Afte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through long-term tracking research, Maoming and Leizhou was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areas for popularizing the arecanut cultivation of based on their favorable climate, and accordingly this research laid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Guangdong arecanut industry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severer yellow leaf disease (YLD) of areca palm in Haina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recanut yield. Given the proximity, similar climate conditions of western Guangdong and Hainan and arecanut cultivation experience in western Guangdong, western Guangdong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backup region for arecanut germplasm resources preservation and large-scale cultivation.
Keywords: Arecanut; Guangdong; Plantation; industry
我國广东自古就有嚼食槟榔的习俗,杨万里的《小泊英洲》写道“人人藤叶嚼槟榔,户户茅檐覆土床”,这里的英洲就是现在的广州英德[1]。目前,我国海南作为槟榔主要产地,饱受槟榔黄化病危害,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鲜果产量严重下降[2],因此,粤西地区与海南同处热带气候,槟榔的引种及种植情况引起了一定关注。为了解广东槟榔种植及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成立调研组赴广东徐闻、湛江、茂名等地,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人员、分析气象数据、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广东省槟榔的种植区域、面积、生长状况、生长环境(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及水文特点)进行了调研。
1 广东槟榔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槟榔作为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除海南外,在台湾南部山区、广东粤西地区及云南南部均可种植。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经济等方面原因,槟榔在台湾、广东和云南仅有少量种植。
1.1 槟榔种植情况
我国历史上槟榔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具体来说,海南的槟榔多种植于沿海,台湾的槟榔大部分集中在岛西部海岸,雷州半岛、云南元江地区、广西南部的局部地方有为数不多的槟榔种植[3]。广东粤西地区(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与海南均同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也有少量种植。其中茂名地区槟榔种植面积约667 hm2,目前已投产面积约10 hm2,单位面积产量为12~15 t/hm2,其中电白地区具有悠久的槟榔种植历史,至今仍有人工栽培40年以上正常结果的槟榔树,且存在着多个不同树龄的槟榔群体(图1)。湛江雷州地区有近两年新种植海南本土种槟榔,面积约17 hm2,尚未投产;亦有小面积树龄10余年的台湾种槟榔园。徐闻地区仅有零星种植槟榔,作为田埂边和路边的观赏树种,未见规模种植。
1.2 粤西地区槟榔种植气候分析
1.2.1 温度条件
温度是影响槟榔生长的首要因素,槟榔喜高温,年平均温度以24~26 ℃为宜;当气温为16 ℃时老叶提前脱落,5 ℃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3 ℃时果实发黑死亡,个别植株死亡,1 ℃时植株死亡严重[4]。晏小霞等[5]根据生态条件和发展优势将海南槟榔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
根据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的数据显示,海南琼海、广东电白、广东阳江3个地区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4.93 ℃、23.58 ℃、22.89 ℃,电白及阳江地区均温略低于槟榔适宜生长的24~26 ℃,电白、阳江与琼海的温差大于3 ℃的月份主要发生在冬季1—2月、4月和11—12月(表1)。从最低气温来看,12月和1月琼海均温为5 ℃以上,不会发生寒害,而电白、阳江地区12月和1月份会出现2~3 ℃的低温,可能会发生寒害。
粤西地区近年来共发生两次大寒害。2008年发生了60年一遇大寒流,茂名地区气温骤降至0~3 ℃,槟榔树出现3~4片叶下垂,花苞枯死现象,树体尚存,当年4—5月可开始抽叶生长,但无法开花结果,次年树体开始恢复,有花苞并零星有果,直至2010年树体恢复正常,开花结果量与正常年份差异不大。2018年也发生了低温冷害事件,茂名最低气温大部降到5~8 ℃,局地出现低温霜冻,直接导致2018年槟榔小幅度减产,但2019年槟榔产量恢复正常。
可见,槟榔在粤西地区种植会受到低温影响,但槟榔树会在1~2年内恢复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
1.2.2 水分条件
水分充足是槟榔高产的决定性因素,槟榔性喜多雨湿润气候,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6]。相对湿度在60%~80%对槟榔生长有利。年降雨量1500~2500 mm适宜生长,以年降雨量1700~2200 mm、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的地区最为适宜。如果年降雨量1200~1500 mm,冬春旱季就需要加强防旱才能生长较好。
对海南琼海、文昌及广东电白、阳江等地各月份平均降水量进行比较(图2),海南与广东的雨季存在差异,海南的9—10月(槟榔鲜果采收期)有明显的雨季,而广东粤西地区雨季主要发生在6—8月(槟榔开花晚期),下雨较多可能会影响部分槟榔授粉受精。而阳江的雨季(5—7月)较粤西地区时间更早,对盛花期(4—6月)的槟榔存在较大影响。
茂名电白全区年降水量相对丰富,年平均1556.8 mm,适合槟榔生长。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较明显,雨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7]。在干旱季节时需要通过设施灌溉来补充槟榔生长所需水分。2018年8月中旬前期到中期,受台风“贝碧嘉”“山竹”和其前期热带低压影响,茂名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降水,广东北部受灾严重。但槟榔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
1.2.3 光照条件
槟榔属喜阳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因生育阶段而异。幼苗期需适当地隐蔽,需保持50%~60%的透光度才更有利于生长。成龄树则要求充足的光照,荫蔽会使植株徒长,结果迟,产量低。但满足了光照的要求,土壤又容易干燥,因此,需加强土壤管理,可以间作矮秆作物或绿肥作为活覆盖,以改良土壤环境。
雷州半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930 h[8],略高于海南岛平均年日照时数在1700 h[9]。说明粤西地区具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以满足槟榔生长所需。
雷州半岛年日照时数在1700 h以上,沿海高于北部内陆和中部山区,月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在7月、次峰在5月、低谷在2月,显示出明显的雨、热、光同季特征。
1.2.4 土壤地形条件
槟榔对土质要求不严格,但喜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砂质土壤,最理想的底土为红壤或黄壤。土层厚度以100 cm以上最合适,但80 cm以下为风化的母岩也可以种植[10]。調研组考察的槟榔种植地块土壤类型较为丰富,有沙壤土、岩性土和红壤土。不同土壤类型保水保肥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适当调整水肥情况也可以保障槟榔生长所需营养。
1.2.5 风力条件
槟榔传粉以风媒为主,微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但强台风对槟榔生长影响较大,当风力损伤槟榔叶片达4片时,第2年的花苞就会受到影响,影响次年青果采收[11]。所以在风害严重的地区要注意营造防护林,以减轻强风危害。
茂名处于季风区,风向一般随季节转换,境内全年盛吹东风和东南风,其中上半年北风和东北风居多,下半年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台风对粤西及海南影响程度相当,2014年最强登陆台风“威马逊”在文昌登陆海南后继续登陆徐闻县,部分成龄槟榔树都被连根拔起。台风季多处于槟榔最后1~2串花开花时期,对当年槟榔产量会产生一定影响。
1.2.6 区域小气候分析
槟榔种植在海拔300 m以下的南坡、东南坡、山谷、平原地区的河边、田边的潮湿环境生长良好,结果也多。如广东电白地区槟榔种植区域则较好利用了地形影响形成的小气候,黄沙水库下河流自东向西穿行,北面大山相对阻隔了冬季寒流,在该地区会形成更加接近海南的小气候。
幼龄树因根系少而浅,茎梢幼嫩,更怕干旱。部分农户在山上种植槟榔,更应充分考虑到小气候对槟榔的影响。山谷地区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土温不会太低。
1.2.7 区域种植建议
广东粤西地区与海南隔海相望,结合上述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土壤地形、季风气候、区域小气候及历史栽培区域调查,广东粤西地区槟榔种植应注意冬季防寒防旱,同时充分利用区域小气候,进而保障槟榔安全过冬和高产稳产。广东粤西地区可考虑作为槟榔种质资源保存与规模化种植的后备地域。
1.3 槟榔产业带动情况
我国槟榔主产区在海南省,占中国大陆产量的95%以上。截至2021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259.46万亩(约17.30万hm2),鲜果产量达90万t,产值约200亿元,解决了全省230多万农户的经济收入,是海南极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12]。相比之下,槟榔在广东属于新兴经济树种,近两年出现规模化种植,将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开拓新的渠道。
近几年槟榔价格一直持续走高,从2013年 4元/kg到2016年平均价格11.2元/kg,再到2020年37元/kg(图3)。近两三年槟榔价格较为稳定,均在15元/kg左右,按每667 m2种植株数110株计算收益(鲜果产量6~7.5 kg/株)。投入部分:第1年由于土地整理、挖穴、基肥、种苗、地租等前期的费用,需投入5000元;第2~4年处于幼树培育阶段,投入成本较低,每年需投入1700元;第5年后每年需投入约2500元。产出部分:第5年为槟榔初果期,可产生少量的经济效益,可收入2000元;第6年开始稳步进入产果期,可达8000元的收入;第7年的收益可将前6年所有的投资成本收回;此后随着槟榔产量增加,年收入也增加,平均每年除去投入成本2500元,每667 m2的槟榔园产出可达15000元,纯利润为12500元。由此可见,槟榔种植的经济效益极其可观,较于广东地区广泛种植的其他经济树种效益更高。
2 广东发展槟榔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种源混杂,认知不足
由于槟榔鲜果价格高,为追求经济利益,许多非正规种苗生产者采用价格较低的台湾种、越南种等其他槟榔种果进行育苗,假称为海南本土种苗进行销售。由于不同品种种苗表型相似,难以辨别,待种植4~5年后槟榔开花结果后农户才会发现槟榔种源有问题。
目前,广东地区所种植的槟榔种源基本来自海南,但并不了解其所采购槟榔的品种及来源,且存在引入带病种苗的风险。徐闻县一槟榔园耗时10年误种了台湾种槟榔,槟农应以此为戒,提高认知,把握好槟榔品种与来源。
2.2 舆论时起,政策不明
槟榔价格受政策舆情影响较大。2004年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级致癌物,槟榔价格仅为1元/kg。2013年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槟榔致癌”,当年种植户收入锐减30亿元。2016—2018年,海南省槟榔生果平均收购价11~16元/kg,最高时期达到了20元/kg。2019年槟榔再次受舆论风波影响,价格骤减到9元/kg。随后近两年价格飙升至37元/kg。
由此可见,槟榔收购价格受到槟榔舆论风波及政策的影响较大。槟榔种植前期投入成本高、时间长,投入期间如因槟榔身份问题导致相关政策出现重大变动,槟榔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种植户损失惨重。
2.3 产业陌生,规模化种植尚需时日
虽然广东部分地区有使用槟榔作为田埂边和路边的行道树,且有以槟榔为礼的风俗习惯,但槟榔种植农户较少,大部分农户并不了解槟榔的生长习性与产业发展现状,缺少专业团队指导該产业的宣传与推广。农业生产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大规模经营,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率较低。因此,槟榔收购市场及初加工市场也未形成,只能通过采收后运输到海南才能进行销售。
2.4 栽培种植技术有待进一步熟化
由于槟榔在广东地区产业尚未形成,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农户对槟榔种植的从种苗选购、水肥一体化、幼苗期管护、促花保果、林间管理等各关键环节认识不足,高产丰产栽培技术配套不到位,进而导致槟榔鲜果商品率低。
3 加快广东槟榔产业发展的思路
3.1 扶持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在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
3.2 专业合作社带动延伸
通过扶持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带动农户种植槟榔。一是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到农户的田地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包括土壤改良、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二是提供种苗和农资:合作社可与槟榔苗圃、农资企业合作,提供优质的种苗、肥料,降低种植成本。三是建立销售渠道:合作社可以与槟榔加工企业、批发商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销售渠道。四是资金支持:合作社可以为农户提供贷款或融资支持,帮助他们购买种植设备、扩大种植规模等。
3.3 做好槟榔黄化病检验检疫
黄化病作为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害,是危害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4]。本次调研未在广东地区发现槟榔黄化病,但应警惕从海南运输带毒槟榔种苗的风险。广东槟榔种植户应提高对黄化病病原的认知与防范意识,避免病害传播。政府部门也应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如指导相关机构开展槟榔黄化病病原检测服务,对农户引种的槟榔种苗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槟榔种苗病原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病原感染情况,以便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
3.4 风险防控,有序引导,避免跟风种植
规模发展槟榔产业前应组织专家团队及时掌握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波动,针对槟榔种植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向农户提供槟榔种植的风险提示和防控措施,提前预警风险,以帮助农户做出明智的决策,也避免农户扎堆种植槟榔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跌。政府部门也应正视风险,加强对槟榔种植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种植登记制度,确保农户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违规种植和种植规模激增。
3.5 栽培技术宣传与培训及时跟进
槟榔对于土壤条件要求并不高,但管理技术不到位容易导致低产现象。一是应加强栽培技术宣传,利用目前海南槟榔种植相对成熟的栽培技术,通过专家指导、技术咨询与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方式,为广东地区的槟榔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二是做好技术培训,应适时开展槟榔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槟榔栽培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雨. 一嚼两千年: 从药品到瘾品, 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2: 10-20.
[2] 唐庆华, 孟秀利, 于少帅, 等. 中国“槟榔黄化病” 研究40年: 病原、防控措施新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43(5): 1010-1022.
[3] 陈良秋. 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22): 60, 64.
[4] 刘立云, 李佳. 槟榔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5] 晏小霞, 刘立云, 王清隆, 等. 海南槟榔适宜种植区域调查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21(2): 33-40.
[6] 刘帆, 付登强, 周焕起, 等. 槟榔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42(4): 16-21.
[7] 李英, 郭潮升, 彭丽英. 茂名市近60年低温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 37(1): 68-71.
[8] 梁冰, 黄晓梅. 雷州半岛旅游气候资源评估[J]. 广东气象, 2005, 27(4): 37-38.
[9] 吴胜安, 邢彩盈, 朱晶晶. 海南岛气候特征分析[J].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4): 315-323.
[10] 何和明, 梁学琛, 符气浩. 槟榔生物学和生态特性的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3(3): 216-220.
[11] 李和帅, 唐龙祥, 王以静, 等. 云南省元江(干热河谷地区)槟榔的生长适应性调查报告[J]. 热带农业科学, 2023, 43(6): 8-12.
[12] 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统计年鉴202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13] 张平, 汪卓锐, 吴策思, 等.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J]. 云南农业科技, 2023(5): 63-64.
[14] 车海彦, 罗大全. 槟榔黄化病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农业, 2022(2): 36-42.
责任编辑:李菊馨
基金項目:海南省槟榔产业技术体系(HNARS-1-G2)。
第一作者:刘帆(1992—),男,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热带经济作物遗传育种,E-mail:liufanhn@foxmail.com。
*通信作者:黄丽云(1980—),女,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槟榔资源与育种,E-mail:hyunl2003@126.com。
收稿日期: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