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我们这样抓高质量学习
2023-03-14
“双减”一年多,回望我们的努力,有收获也有教训。“双减”的终极目标不是减负,而是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习质量。
我们理解的“双减”,形式上是数量上的精简,但绝对不是质量上的削弱。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我们对于‘量’的限制胜过于对‘质’的把控,即单纯从作业数量上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不对作业对应的教学、考试、评价等环节进行改革,‘减负’是很难真正收获实效的。”所以,既要关注“量”的减少,更要聚焦“质”的提升。
我们团队在对待“双减”上,主要通过教师和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建构高质量的作业和探索高质量教学,实践“既要减量,也要提质”的共识。
在高质量陪伴(引导家长和教师重视对学生教育的重视,如延时指导和家教引导)和“减作业量”“减培训”上,大家都找到了很多具体方法。而要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就必须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因此,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研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全方位都需要提升质量。我们尝试:
备课先备作业。我们提倡采取逆向的教学设计。即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确定课时目标之后,便设计检测题目或任务。也就是说:要设计完成哪些证据(即任务、作业,或者说题目或能评价的活动),才能证明学生已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检测题目的设计,有两个要求。一是与教学目标应一一对应。一一对照教学目标,制定细化的测评标准(量规),每个目标都应该有检测题,而且应该是备课组集体讨论出来的题目。二是分层设计工作。一般可分为:基础、发展、拓展等层次。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发展题、拓展题均可作为作业来看待。基础好的班级,侧重发展题;基础稍弱的班级,可以加大基础题,训练形成技能。
在分层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个性化的错题本。在分析每位学生作业的基础上,推送个性化的题型,展开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多样综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初中阶段。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位居第一。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无法在全校实施统一的教学方式。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我们提倡多用分享和展示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根据深度学习原理,我们提倡多设计大问题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深度学习;根据学习的复杂性原理,我们提倡教师探索多样综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团队合作的评价。我们认为,团结和团队协作应该是教师职业的特征。学校内部,适当的竞争是可行的,但竞争过度,与利益挂钩,高利害的评价容易导致教师个体心态的焦虑和团队文化的变异,难以形成分享合作的氛围。所以,我们改革了评价标准,将以往的侧重学科评价、教师个体评价变成了班级任课教师捆绑评价和年级组所有教师的捆绑评价。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以班级为单位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团队迅速形成。在组内,大家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对于考试,我们的认识是:长得壮不是称出来的,而是一天一天长出来的。所以,不必频繁地考试。但根据遗忘规律,适当适时的检测是必要的。我们的诊断以备课组集体设计,教师自主选择进行,与各自班级授课进度同步,不统一考试,不给分数,不排名次,侧重学生的自主反思和教师学情诊断。“‘双减’确定了两点:一是教育目标的回归,二是學校生态的重建”。
责任编辑/周小益
王昌胜
2014 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公益项目”培养对象,首批“荆楚教育名家”;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小学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我们工作室”负责人;现兼任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质量促进中心主任,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