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秘境”的课程建设与学习变革
2023-03-14周红缨朱胜
周红缨 朱胜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围绕共同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武汉市汉阳区郭茨口小学打造的“秘境课程”体系就是秉承学校的“源远教育”理念,基于空间、技术、内容开展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和学习变革,有效解决了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实施不科学、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强化了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建一间不一样的教室
2019年,受青少年喜欢玩密室逃脱游戏的启发,学校在调研、构思、研讨、规划中,思路逐步聚焦到“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上,逐渐达成了共识:何不从建一间能让学生嗨起来的“密室教室”开始,在学校实施一场学习变革?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要深入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就要突出创新设计,积极开辟新思路,利用新技术,重视主题整合和情境设置,强化合作与探究。
2019年11月,学校组建研发团队,将11门国家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界定,构建出学科知识树。2020年3月,学校将全学科知识进行重组、整合、融通,以“情境+谜题+闯关”的构成形式编写出《Y·次元》密室探索课程系列文本。2021年10月,学校建立了基于空间、技术、内容三位一体的学科探索中心——《Y·次元》密室教室,在110平方米的教室里,设立了两个主题情境,布局了19个小空间,分别以汉江边六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学校周边著名景点作为学习场景。
密室探索课程是一场关乎知识、能力、素养,以及基本的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攻守博弈。守方首先要用开源硬件进行编程组装,完成道具及关卡制作,同时预判出攻方的学习能力、思维逻辑并设下陷阱。攻方要反推守方设下的陷阱,运用学科知识,通过合作探究进行避险及解密。如在“调节花钟”这一关中,守方根据学科知识设置数字谜题触发程序,启动电机装置,同时播放不同的音效;攻方通过调整时钟,启动解密程序,打开所有花瓣即为通关。一场游戏,一间密室,就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实用性成果。
建一门不一样的课程
密室探索课程以“任务式+游戏化”的方式赋予学科知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密室这个“点”的探索,我们在思考,是否能有更广阔的“面”的创造?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于是,我们在密室探索课程的基础上,建构了具备多学科整合的学习内容、多技术支持的情景再造、多场景互动的学习体验、多要素融合的教学生态的“秘境课程”。
“秘境”是神奇、有趣、充满探索、富有挑战的地方,学校围绕空间、技术、内容将整座校园变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神奇“秘境”。空间上,学校进行结构优化和分区,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实现每个场景主题化;将智能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融通,实现每个场景智慧化;紧密关联学校文化,结合汉江流域四大圣人杰出成就,将“秘境课程”分为纸、医、茶、木四大主题,赋予每个场景主题内容。
“秘境探索·纸”课程是在“纸的世界”学习空间,以“剧本杀”的游戏方式进行,通过“寻找消失的卷轴”,将纸艺作品与开源硬件相结合,让编钟“唱歌”,让面具“说话”,让刀剑“发光”,探寻“纸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秘境探索·木”课程是学习“木圣”张衡的科学思维方式,运用工程学原理,将古代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自主创设情境、选择主题、设计关卡、创作道具等完成密室探索课程2.0版本的设计方案。
“秘境课程”呈现的是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建立的是大课程观,打通的是学科屏障,注重的是人文、科技、社会之间的融合。通过这样的知识呈现、主题实现,学生才会有自己的发现与创造。
学校建立了“秘境课程”评价体系:教师从五个维度对学生的探秘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实现多维评价;学生通过课后问卷完成对自己和同伴的星级评价以及描述性评价;学校面向师生及家长发布课程建议征集表,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完成课程的改进和优化。学校将“秘境课程”传输到线上教学系统,完善知识标签,并开发出相对应的知识能力检测试题,发布在教育云平台。学生作答后,系统自动采集数据,进而对学生的“探秘”效果予以评价。
从密室到“秘境”,从“点”的探索到“面”的推进,我们经历了200余次的课程研讨,研发出1~6年级六套课程文本,开展了28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110名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建设,3000余人次学生进行秘境体验……这一切聚焦的是核心素养,改变的是场景里的学习关系以及学习组织方式,指向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校提出人人“入股”建课程,形成共融、联动、互补的建设机制。教师通过设计课程主题方案、学习任务单、项目推进书等方式对课程进行开发、推进、落实和评估。“秘境课程”在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时间实施,既面向特色社团也面向全体学生。
建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当教育回归本质,面向未来,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么緊接而来的重要问题就是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对此,学校以课程为统领(学什么)、以探秘为方式(怎么学)、以场景为中心(在哪里学),建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以课程为统领,对学校各类课程进行体系化整合。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其核心工作目标是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师、构成者、推动者,以及学习场景的创造者、应用者和管理者。学校的课程将围绕“探秘”展开,建立“秘境课程”体系,将空间、主题、知识点、问题、游戏、挑战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主题中,实现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探秘为方式,对教与学的组织实施进行系统性优化。在“秘境课程”中,教师运用创新学习的五种关键方法,带领学生从寻找真实、连贯、有意义的问题入手,打破学习边界去发现与探索、设计与创造,进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以场景为中心,对空间环境进行生态化改造。学校建构泛在学习空间和场景,代替僵化的结构和分区;搭建以技术为辅助的学习场景,增加更多沉浸式体验空间;打破校园界限,通过网络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跨境”区域,家庭、公园、博物馆、体育场馆都可以成为“秘境”学习场景。
当学校成为“秘境”,学习就变成了无限有趣的游戏,我们还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一起去探秘。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