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2023-03-14胡孝红杨雅淇
胡孝红 杨雅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2018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例”,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后衔接的通道,构建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思政课第二课堂、思政课素质拓展课程、思政课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
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简介
界定“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厘清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与社会实践、社团等学生活动的关系是起点,明确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是关键,突出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是目标。
搭建第二课堂体系。自2004年始,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搭建了“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幸福工作坊”“天问讲坛”等平台。“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以“矫正道德行为,缓解心理压力,优化人生目标,塑造健康人生”为宗旨,采用值班咨询、预约咨询和网络互动等方式实施。工作室已经运行19年,每学年有5000余学生受益。“天问讲坛”以心灵与人生、历史与未来、中外热点问题等系列讲座呈现,主讲教师为校外思政课知名专家和校内思政课教师。讲坛面向所有在校学生,每学年举办16期,受益学生众多。
构建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大学生需求优化延伸教学内容,构建起具有推廣模式和应用价值的三峡大学思政课素质拓展课程体系,该体系共计20门课程,是思政课主干课程的有益补充。
打造网络学习系列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三峡大学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刘咏燕工作室”等。学习平台对所有在校本科生开放。
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回答教师在“全方位育人”工作中做什么的问题。科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的各环节,在思政课第二课堂体系、思政课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思政课网络教学体系三个方面构建相应的延伸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时空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伸。
回答教师在“全方位育人”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一是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各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立与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衔接;二是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探索。
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的创新点
教学模式一体化。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借助“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天问讲坛”、思政课素质拓展课程和网络教学等构建了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延伸教学环节。延伸教学环节将教学时空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伸,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课堂教学+延伸教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模式。延伸教学打通了课堂教学与课后衔接的通道,通过与学生课后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直接反哺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思政课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在联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延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中共党史人物》、延伸《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幸福心理学》《大学生文明礼仪》等素质拓展课程,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延伸教学的一体化、协同化。
教学运行长效化。“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每天接待来访学生15人左右,工作室网站定期向学生推送优秀文章、经典美文,学生的点击率和留言率均达到80%以上。“天问讲坛”举办的系列讲座内容丰富,给大学生提供了聆听校内外思政课名师教诲的机会,每学年3200余学生踊跃参与。“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教学功能有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平台能对学生网上学习进行动态管理,学生可以在网络机房分班上课,也可以通过移动APP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理论教学大众化。针对思政课第一课堂偏重理论分析和强化认知的实际,三峡大学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以学生自觉为导向,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重实践、重积累、重感悟、重运用、重创新”,实现了受教育者从“要我学”到“我乐学”、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会答”到“会思”、从“会学”到“会用”的转变。如,“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重在引导来访学生“会思”和“会用”;“天问讲坛”选题设计主要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
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的成果
思政课素质拓展网络公开课《胡适的人生与风范》,学生累计观看5万余人次,是评论互动较多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思政课素质拓展课走上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并以系列讲座呈现,共播出20集,累计观众约1亿人次。思政课素质拓展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物专题》是目前高校中唯一的人物类专题思政课。
“三峡大学‘人生设计工作室’巧上思想品德课”“三峡大学尝试‘人生设计’开辟德育新途”等被主流媒体报道,“刘咏燕工作室”的文章被权威媒体多次转载。
《德育延伸教学理论与实践——以三峡大学为视角》入选由教育部组编的高校德育成果文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全育人’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九届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延伸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第八届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团队”获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称号;获批教育部教研项目3项、湖北省教研项目8项;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网络建设团队2个、精彩教案2门;出版思政课素质拓展系列教材4部;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40篇。
(作者简介:胡孝红,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雅淇,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亮亮
刘咏燕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兴山县委党校副校长(挂职),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乐园村的“医”靠》等多项课题。率先探索思政课与智媒深度融合,以网评写作为突破口,将思政理论与时事热点、日常生活进行“超链接”,引领学生“做时代新人,为时代发声”;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案例登上学习强国平台。领衔组建的工作室聚焦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五个思政”等课题,被三峡大学党委授牌“刘咏燕网评工作室”,是促进思政研究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