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池塘之底”的歌声
2023-03-14邹丹
邹丹
春日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我窝在沙发重温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不出意外,又一次泪目。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的经典教育电影,它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有的只是几个调皮的毛孩子和一个父亲般的代课老师马修之间的故事。导演构思精巧,将故事缓缓展开给观众,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
由于工作调动,我从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变成了一名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没待我好好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开学第一天,我就收到了无数的投诉,对象都是同一个孩子。“老师,小罗抢我的铅笔!”“呜呜,老师,小罗拽我的辫子!”“老师,小罗在厕所里打我!”……托他的福,我在第一天就几乎记住了班上大多数的学生,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小罗。
焦头烂额地安抚好其他孩子的情绪,我把小罗带到教室走廊外,开始仔细观察起他:小小的个子,长得倒是结实,一个小肚子圆溜溜地挺着,两只圆滚滚的胳膊背在身后,扬起的小脸上尽是桀骜。我没多少和小朋友打交道的经历,只能试探着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轻声问他:“小罗同学,为什么要欺负同学呢?”许是我没有上来就打骂他,他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低头一声不吭。沟通不成,我只能一整天在教室坐镇:一来方便我就近观察他,二来小学生精力旺盛,调皮好动,老师在教室多少还能安分些。
放学了,送走其他的孩子,我请小罗和他的家长到办公室沟通聊天。去办公室的路上,就听老人在身后不停地低聲训斥他,我心头百般不是滋味,甚至反思自己的举动是不是不合适。原来,小罗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幼儿园的时候,爸妈将他托付给了外婆。我不禁心疼地看了眼缩在椅子上小小的他,他别扭地扭开了头。
语文课回答问题时,小罗回答正确,我带领同学们送上热烈的掌声,回答错误时我也鼓励他继续加油;课间十分钟,我拉着他巩固拼音,补前一天的作业;放学时,表扬他一天中做得最好的地方;选他做班上的卫生委员,教他怎样正确与同学相处;联系他的爸爸妈妈,建议他们每周和孩子视频通话,尽量让他感受到爱;运动会时选他参加田径;生日时全班为他唱生日歌……
慢慢地,同学们看到我对小罗的关注,都慢慢放下成见,开始试着和他相处。“小罗,你力气真大!”“小罗,谢谢你帮我搬桌子。”“小罗,我们一起去玩游戏吧!”……每一次称赞、每一声感谢、每一个笑脸,都淡化了他心中的戾气,偶尔还是会发生摩擦,但是离那个动不动就挥拳头的小男孩已经很远了,他变得热心、柔软,看向我时,一双眼睛真正有了属于孩童的明亮、单纯。第二学期期末,办公室老师回来跟我说,“你们班的小罗最近好像听话了不少呀,刚才还主动帮我们去倒垃圾!”我满心骄傲,像个老母亲般在那谦虚:“哪有哪有”。
时间长了,我发现我的办公桌永远是干干净净的,办公室垃圾桶一满就被倒掉了,时不时还有小零食出现在我的抽屉里。我一直以为是办公室老师的善举,后来无意间从走廊外的窗户看到他踮着脚、拿着抹布一点一滴用心地擦着我的办公桌的时候,湿着眼眶的我才明白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是多么的善良、感恩。
教师节,学生送了我好多贺卡,我坐在家里一张张地翻看。一张普通的图画纸上写满了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字,“邹老师,你比妈妈还喜欢我,我比妈妈更喜欢你。”虽然这一句话,有几个错别字,但是却让我潸然泪下。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