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加强高中思政课建设
2023-03-14胡凤琴胡丽芳
胡凤琴 胡丽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原则,坚持好方向,结合实际推动课程理念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工作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实施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课程目标的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中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结合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带来的新问题、新机遇,从实践中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根溯源,结合国情和历史文化分析其起源和发展,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辩证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辉煌。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就是要立足于实践,通过对日常生活、社会时事、国际关系等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课程建设的实践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力求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和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通过时事政治引入知识教学。学科内容的呈现不仅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还需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采用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嵌入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感。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构建课程时要从学生的理论实际和真实生活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要想发挥其育人价值,必须让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产生疑问与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辨析,才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式的人本性原则。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目的性和规划能力,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议题、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营造出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无边界的教育空间。教学方式的改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而服务,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机制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涵盖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诸多内容,围绕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因素展开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能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状态,针对性地以评促学、查缺补短。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要求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行为表现,从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建立相应的联系,做到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实施应把握的四个关系
价值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有着旗帜鲜明的引领思想政治方向的作用。培育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变得更便捷,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容易受到外来价值观和网络上复杂观念的影响,这些多元的价值观念在无形中对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产生着影响。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与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贯彻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时应突破的重难点。
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活动化,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夯实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和体系。思想政治课根据内在学科逻辑与跨学科联系设置了课程模块,对知识进行了归纳分类,划分为具体的单元、章节,呈现知识学习的逐级递进。由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特征,序列化的活动是承载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按照实践逻辑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排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如何协调好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点之间既按照思想政治课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框架,又按照实践活动的先后顺序梳理串联出联系,最终构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实施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要把握住的关键点。
教学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遵循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留足学生展示的空间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如何协调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内容传授者、教学方式的选择者、教学评价的主体等,让教学过程既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自己的讲解渗透,这之间的度如何把握是思想政治课的重难点。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要求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估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综合素养。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是拓宽到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对于没有评价标准和度量模式的非智力因素,就需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进行流动地、因地制宜地评估衡量。相对于过程性评价,课堂教学的结果性评价具有明显的静止性和概括性特点,其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测试成绩或考试分数,通过测试能够简单明了地分析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考试是最普遍的评价方式。但是结果性评价往往只能衡量学生某一阶段的最终学习成果和表现出来的素质,而不能看出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此同时,学习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就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实施建议
学校引领,师生共学。学校应重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的主题会议、观摩活动、竞争比赛等方面有相对优势,能够实现校园内部整合资源,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在活动开展的各项条件上进行支持,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条件。其次,学校的支持与重视也能够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平台,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尝试新方法做出改革與创新。同时学校间构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也能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沟通分享提供条件,定期举办的交流会和优秀课堂展示能够让教师取长补短,新进教师与老教师之间也能交流分享经验,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总体来说,在学校营造开放合作的氛围,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教师能够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尊重规律,协同育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的贯彻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尊重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以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的要求为方向,拓展教学方式,改变评价观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地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组合教学,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对于不熟悉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和其他教师交流探讨来进行熟悉和掌握,尤其是要利用好优秀课堂展示和教师间的分享交流会。其次,教师要加强与教师、家长间的合作。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激发自己的灵感,与家长的交流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状态,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双向”影响的作用。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够给每个教师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同时团队成员可以对集体的发展产生反馈作用。团队可定期开展课件、教案展示,针对所展示的教案进行讨论和改进;定期开展教学心得分享,交流教学实况,在群策群力中创新自己的教学。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能直接有效地映射出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变化和问题,如何让学生这面“镜子”更加细致透彻地呈现出实施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首先,教师要引导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发生改变,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勇于表达所思所想,展示自己的疑难困惑;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争做主人翁,锻炼自己能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来锻炼思维与提升能力,让教学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拘泥于课程内容。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对接,要求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共同探索知识海洋。
课程理念的更新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实施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也给学生、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课程理念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学校要发挥整体作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合作,达成合力共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杨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