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主题研修,助推校本成长

2023-03-13徐美展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例研磨研修

聚焦课堂教学,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推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建模和常态化运行,是“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的终极目标。自2019年承担河南省“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以来,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始终遵循“一乡一校”“一校一科”的建模方式,采用“跟培—互研—自练”的校本推进模型,聚焦主题研修,以一次完整的主题送教活动为引领,手把手带着项目学校做研训,把一种校本主题研修的范式留给项目学校,助推校本成长。

主题精

加强立体调研,突出需求导向,一次问诊初步圈定学科送教主题领域,二次问诊精准聚焦基于主题的原生态课堂。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采取现场观察评析、师生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课堂下功夫,根据入校、入班调研诊断结果,收集、梳理教师课堂教学中真实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聚焦一种课型的优化、一个栏目的设计或一种能力的培养,提炼确定研修主题。例如,“基于‘一课一得’编写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实施”“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等,微聚焦、精提炼,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研修主题萃取,助力有效培训的真实发生。

定位准

河南省“六段式”送教下乡精准培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主旨目标和研修导向,定位精确。近年来,在“国培”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总结梳理过程中,我校根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和《河南省送教下乡培训指南》的引领,为送教项目每个阶段设定了既体现培训学科特点的个性目标,又优化培训模式的共性目标。

所谓个性目标,即根据训前调研,选取小切口、真问题来作为研修主题,通过扎实有效的送教活动,有效解决问题,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所谓共性目标,即送教团队同时围绕“课例研磨”和“以例建模”两大任务的实现进行行动研究与合作探究,引领参训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展开项目研修,找寻有理论支撑的、有素养提升的研修路径,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问题诊断阶段:一次问诊圈定送教主题,二次问诊聚焦问题。二是通识研修阶段:线下分班教学明晰方向,线上混合任务驱动。三是示范教学阶段:“一课一专题”一以贯之,对比反观一改设计。四是研课磨课阶段:“三段式研磨”打造课例,导之以行二改设计。五是成果展示阶段:“一课三人行”说、上、评、晒,榜样带动三改设计。六是总结提升阶段:“跟—培—互—研—自—练”三步走,校本推进固化成果。

课程实

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围绕送教主题,遵循“一训一主题”“一课一专题”的宗旨,聘选首席专家,量身打造示范课例,以课为例展开课例评析,精准聚焦,努力将名师的一种教学思想或知识方法一以贯之,完成操作方面的示范和引领。如徐美展老师的“一课一专题”《小英雄雨来》导读教学+《基于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导读教学设计》,王邦举老师的“一课一专题”《三角形的面积》和《关注活动经验积累,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等,围绕送教主题构建课程,示范课例和引领专题互为支撑,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操作性强。

同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双减”落地的大背景,学校在已有混合研修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伴读式“大融合”研训课程理念。学校依托UMU互动学习平台,每个送教班级均按照“项目介绍”“通识研修”“问题诊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的阶段划分,搭建融合课程树,开展基于主题的需求调研、问题研讨、自学诊断、主题扩容、示范答疑、个性选学等指向清晰的阶段活动。线上课程注重资源拓展、任务推送、成果晒评,线下课程注重问题突破、实地研磨、个性指导。研训课程的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和互相支撑,更为立体、全面、深入地辅助线下集中研修,形成成长闭环,实现了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全面引领。

研磨细

课例研磨,是“六段式”送教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示范教学阶段的对比自查,到成果展示阶段的反观自修,研磨活动一直贯穿研修的始终。

单就“研课磨课”阶段,我校即分三个环节组织开展:初期磨设计,文本建构,集中定向研磨;中期磨课堂,课例打样,校本精准研磨;后期磨成果,全员实操,个体深度研磨。聚焦一个主题,研磨一组课例,组织一个系列的研修活动,从文本建构到课例打样,再到全员实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多人同课异构和一人同课异构的研磨过程中,促进参训教师课堂问题的解决、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生成性“金课”的渐次生成。

同时,学校采用一节研磨设计加一节练习设计的“1+1”双线研磨形式,研磨课用来进行过程研磨指导,练习课聚力学以致用,有“学”、有“做”、有“评”、有“用”,引导参训教师深度参与其中,做实研磨环节,巩固研修成果。

建模稳

在以例建模的过程中,学校创新采用“跟培—互研—自练”三步走的校本推进模型,开展为期一年的“校本建模”活动,手把手带领项目学校做研训,送去一场培训,更新一种理念,解决一个问题,留下一套模式。

跟培——熟悉流程育种子。所谓跟培,就是跟着培训,这是一个“育种子”的过程。校本研修项目要想开展好,每校需要至少有2~5个熟知研修流程的管理者和筹划者。因此,主题送教活动要求遴选送教乡镇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教学副校长、教研组组长和区域联动学校的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组团成班,全线参与集中送教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熟悉主题研修环节的设计、把控及要求,同时切身感受以“课例研磨”为主要环节的主题研修对课堂提质增效、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继而带领全校教师进行主题研修的探索实践。

互研——确定方式明路子。在不少于8天的集中送教项目“跟培”之后,校本指导团队围绕“培训效果跟踪”“教学行为转化”“校本实施推进”,利用新学期的新教材,选定基于送教主题的代表性内容,指导项目学校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校本互研活动。活动共分为示范教学、研课磨课和展示提升三个阶段,设主题复盘、经验分享、文本研磨、课例打样、成果展示、全员实操、设计定稿等9个环节,旨在手把手引领项目学校校本研修团队经历诊断问题、设计课程、阶段实施、资源再生的过程,实现研修成果的迁移固化。从扶到放,学做合一,在互研过程中,校本指导团队从参训教师变身为校本研修活动的策划者,从模仿开始,确定研修流程,并就研修活动的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进指导,在实践操作中实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主题研修模式的有效建模。

自练——推进建模迈步子。跟着走,做中学,这是成人学习颠扑不破的一条金科玉律。在为期一学期的校本自练阶段,项目学校通过“一科带多科”、乡村学校通过区域联动“一片一科”,在校本指导团队的组织下,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走进课堂,梳理和聚焦問题,确定校本研修主题,按照“问题诊断—示范教学—课例研磨—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的流程,进行校本主题研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指导,让研修过程变成学校自练实战的过程。我们通过在做中学,深化复盘(反刍)和学做合一,导之以行,助推项目学校形成校本主题研修的有效建模和常态化运行。

将“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作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深度激活教育生态的关键举措,助推送教成果固化和项目学校校本研修模式的有效落地,让送教培训的“最先一公里”与校本研修的“最后一公里”完美对接,形成闭环,助推县域教师教育快速发展,为打造“学在镇平”品牌注入持久动力,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课例研磨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