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培育实践探索

2023-03-13杨梅玲郭岚淇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研修信息化培训

杨梅玲 郭岚淇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明确指出,以区县培训团队建设为重点,按一定比例遴选,抓好专项培训,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培训指导团队。县级培训指导团队是县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的中坚力量,是整校推进实施质量保障的关键。如何提升县级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助力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对聚焦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提升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迪。

落实岗位责任,明确信息化指导能力

按照各级培训团队建设要求与“三提升一全面”的项目目标,强化岗位责任,为县级培训团队压实担子。一是接受领导,按照县项目执行办公室要求开展工作。二是积极研修,参加专项培训,系统研究,强化内功,壮实身子。三是抓严进口,指导项目校制订科学合理的“一划两案”。四是抓牢过程,做好整校推进全过程的引领与指导。五是抓实出口,指导项目校做好精准测评。六是发现典型,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与区域辐射。

对标核心素养,细化信息化指导能力

我们结合培训团队岗位职责,围绕“政策理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校本考核、指导应用”核心任务,将信息化指导能力细化为“六力”,即政策理解力、规划设计力、组织实施力、考核评价力、技术应用力、课程开发力。

政策理解力,即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深刻把握,以及对上级政策领会、正确解读的能力,是规划设计、培训教学、考核评价的基础。规划设计力,即以现状分析调研需求为前提,立足区域学校与教师长期发展,以系统思维对项目进行分析、计划、安排和部署的能力。组织实施力,即依据发展规划制订指导方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有序推进目标达成,不断提升专业性的能力。考核评价力,即了解上级部门的评估原则、项目要素,采用的科学工具、技术对项目校及对教师信息化应用进行微能力认证,实现精准测评的能力。技术应用力,即采取技术实施研修,优化管理、提升研修专业性的能力,是工具条件。课程开发力,即基于项目校信息化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问题解决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特色课程的能力。

构建科学机制,培育信息化指导能力

实践中,我们以培训团队胜任岗位职责为宗旨,聚焦教师信息化指导能力提升,以“选、育、用、评”为抓手,构建并实践了县级培训团队专业化建设“123456”机制,为高质量实施区县能力提升工程2.0保驾护航。

“1”:一体化设计,即基于县级指导团队的岗位角色、重点工作、培育建设、管理评价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个中心,即以信息化指导能力提升为核心进行专业化建设;一支队伍,即打造结构合理、素养深厚、优质高效、引领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县级领军人才。

“2”:第一,内外结合,即以内隐胜任力素质和外显指导能力作为着力点,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第二,双线合力,即培育教师信息化指导能力时线上线下形成合力。第三,双轨并进,即工程推进与省级课题深度研究并进,确保系统设计、科学推进。第四,两人小组,即采取1+1(1个信息技术专家+1个学科教研专家)分包到校,全程参与。

“3”:信息化指导能力培育采取“扶—引—放”三步走,为培训团队成员指明路子。团队组建后,通过前置学习、专项培育,先由省市专家陪同“扶”着干,然后借助指导手册、支架、案例等“引”着干,完全胜任后大胆“放”手,鼓励创新干。

“4”:围绕“选、育、用、评”,做好团队专业化建设。

一是选:“五四”标准遴选优质苗子。我们在实践中以“五四”标准遴选苗子,即五项基本素养(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和四项基本能力(熟悉传统教育教学形态、敏锐发现教学问题、理解技术技能内涵、技术融合应用创新)。对照标准,我们从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信息化办公室、一线名师、信息技术骨干中遴选44名成员,组成县级培训指导团队。

二是育:双线合力专项培育“六力”。线上:在工作群中发布上级政策文件、有效指导经验、优秀创新案例、身边榜样做法,大家自学互学。学校开辟《校本应用指导我来谈》专栏,定期推出优秀指导教师典型,实现典型引路,为大家搭好台子;省市专家经常发布入校指导、精准测评要点,在线引领、培育。线下:精心策划、实施多元专家引领、靶向聚焦的精准先导培训。培训课程将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如政策解读、规划制订、考核测评、研修指导等。

三是用:实践运用磨砺指导能力。借助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指导舞台,为团队成员搭好台子,使其在实践运用中壮实身子,磨砺指导能力。项目启动前,培训团队深入学校调研诊断,制订指导方案,指导项目校“一划两案”制订。项目启动时,培训团队参加启动仪式,现场答疑解惑。网络研修在自主研修的基础上督促指导项目校开展混合研修。校本应用入校指导教师围绕“四度”(融合程度、课堂效度、成果优度、提升高度)展开研课磨课。精准测评时,培训团队深入学校在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总评的基础上逐人审验,指导成果改进提升。训后跟踪时,培训团队继续指导项目校的成果转化与资源建设,确保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机制长效运行。

四是评:科学评价促进能力提升。县项目办设计了《能力提升工程2.0县级培训团队评价量规》,全程引领、评价指导工作。通过指导方案报备、进展汇报、指导留痕、反思总结、先进评选、动态管理等多种举措,以终为始,评价贯穿,确保培训团队永葆活力。

“5”:團队建设的五项目标,即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和“五子登科”举措,即选好苗子、壮实身子、压实担子、指明路子、搭好台子。

“6”:核心六力,即政策理解力、规划设计力、组织实施力、考核评价力、技术应用力、课程开发力。

抓实“研磨练测”,强化信息化指导能力

研。一研现状。培训团队帮助项目校从技术、观念、教学习惯等层面了解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现状。二研原因。培训团队聚焦项目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难点和痛点,全面分析原因,提供科学指导。三研资源。培训团队指导项目推进中课程资源研发、案例成果梳理,达成人人有成果、校校有亮点的目标。

磨。一磨方案。培训团队指导学校、教研组、个人深度研磨行动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二磨团队。培训团队小组内部围绕核心六力不断研磨。三磨课堂。培训团队积极探索以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帮助萃取信息化应用成果并进行辐射,打磨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融合创新精品课例。

练。一练个人信息化指导力。二练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三练教研组组长信息化教学指导力。四练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提升必须经历一个从理念认识到技术掌握、再到创新应用的过程。

测。县级培训团队负责做好学校整校推进、信息化管理团队的测评。测评前做好培训,达成共识,坚持依标评价、成果导向、精准测评。同时,个人也要接受县项目执行办公室的指导绩效测评。这样以测评促运用、以测评促研究、以测评促展示、以测评强提升,最终形成信息化指导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能力提升工程2.0县级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培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YB0912)

(杨梅玲系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科科长,郭岚淇系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研修信息化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