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困境与出路

2023-03-11侯方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2期
关键词:困境与出路职业发展主持人

侯方滢

【摘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一大批文博类节目的出现让文物和博物馆实现了文化的价值外溢。与此同时,新的文化类节目的出现也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所处困境以及发展方向,为文博类节目主持人应对多重挑战,提升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博类节目;主持人;职业发展;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38

电视文博类节目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集知识性、情感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节目形态。近几年来,其节目内容实现了由说教式到生动式的突破,打破了传统的“影像+解说”的文化纪录片形式,积极探索各种新形态,逐渐扩展到短视频、小剧场、舞台剧、直播等类型,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节目。文博类节目的蓬勃发展为文化传播领域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让主持人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这类新兴文化类节目给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被边缘化”“去主持人化”等困境,明确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将有助于主持人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庞大的新媒体行业市场中突出重围。

1. 文博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1.1 知识传递者:充分准备并进行内容输出

作为传者,主持人以主体方式介入节目,在节目传播中起到重要甚至主导的作用,具有信息载体的功能[1]。而作为知识传递者,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搬运工,更是一个知识的整理者、解释者和传播者。

在文博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需要协助专家学者为观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博物馆和文物相关知识,助力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艺术。首先,主持人通常会对节目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这包括对文化遗产、历史事件、艺术品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详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背景和意义,主持人才能将碎片化的内容连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观众能够轻松地吸收和理解。其次,具备良好的知识整理和解释能力的主持人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梳理,以便在节目中呈现出清晰有序的知识结构。另外,在节目呈现时,主持人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传递抽象的文博知识,包括丰富的语言表达、生动的比喻以及图像和视频等辅助呈现方式。通过恰当的语言描绘和直观的影音资料,主持人能够将文博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的目的。

1.2 情感表达者:深度参与以感染观众

在文博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是连接文化、历史和观众情感的桥梁。主持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个人的情绪反应,但不同的是,主持人不是简单在表情上做出直观反应,而是用所表达的内容引起受众在情感上的心理反应,从而传递情感并创造共鸣。

在丰富多样的文博类电视节目中,互动纪实类节目已然成为新亮点。这类节目利用游戏、任务等元素,将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情节徐徐展开,让观众在嘉宾和主持人的带领下对节目有更深、更广、更远的文化参与感。其中,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的传播者,具备真挚丰富的情感、较高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艺术表现力。因此,主持人经常需要在深度参与之后,用口语化的表达向观众传达自己对文化遗产、历史故事以及艺术品的感触、赞美和敬意。这种情感的传递并不仅仅是语言的呈现,更包括以目光语、表情语和手势语为表现形式的体态语[2]。同时,主持人还要注意把握分寸,处理好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及时对话题进行总结升华,避免落入煽情的桎梏。无论是通过精彩的叙述、引人深思的提问,还是通过情真意挚的语调、亲切谦和的形象,主持人都能够在不同的情感表达中找到与观众最为契合的方式,让观众在节目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美妙,从而在情感的感染下,与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联系。

1.3 环节串联者:把握全局并实现自然过渡

控场是文化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核心职责。节目环节的推进、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置、话题讨论的平衡以及现场气氛的调动都需要通过主持人起到主导、驾驭、掌控的作用,来保证节目安全播出和有效傳播。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读台本、熟悉内容,还要思考如何将不同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节目呈现出连贯性和流畅性。在录制开始前,主持人还要与节目嘉宾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每个环节的重点和目标,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在实际节目中,主持人则负责把握节目的整体流程,合理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节目整体进程流畅且不拖沓,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和体验。另外,主持人还需要时刻关注节目进展,确保每个环节按照台本的安排进行。如果出现突发情况,要求主持人能够灵活调整和应对。在以舞台剧为呈现形式的文博类节目中,国宝亮相之后,由艺人们共同演绎“古今穿越”,用情景剧的叙事手段来诠释文物故事,然后再由主持人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这样一场大型节目中,主持人往往起到联结文物出场、专家讲解和艺人表演的关键作用,这不仅要求主持人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强大的舞台驾驭能力,协助嘉宾和演员为观众呈现一场高度专业、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2. 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困境

2.1 存在感弱化,面临“去主持人化”危机

传统视域下,播音员主持人占据电视综艺叙事的中央位置,是主要的表达者和场面的控制者。然而在文博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却经常“被边缘化”,甚至处于“缺位”状态,而是由明星嘉宾或专家学者完成“隐匿的主持行为”[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与观众偏好、市场驱动以及节目内在模式等有关。

首先,尽管文博类节目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大多数受众在观看文博类节目时关注点常集中在文化遗产、历史故事等内容本身,而非艺人、嘉宾个人,更遑论主持人。观众收看这类节目中,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体验文化,而并非追逐某个人的明星效应。因此,主持人在这类节目中的角色往往相对低调,且出镜时间不长,难以迅速建立起与观众的亲近感,导致容易被观众所忽视。在这类节目中,我们会看到主持人很多时候只是作为节目规则的宣读者,甚至退居侧台或在后期配音中完成主持工作。其次,一些文博类节目倾向于以客观理性的历史视角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而避免过多夸大嘉宾或主持人的主觀感受和个人表达。这使得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情感表达受到限制,难以流露真实情感进而展现个人魅力。再加上主持人自带的“中立”形象,使其相比于节目嘉宾更难体现鲜活的人物性格。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可能会发觉自己表现平平,却无处发力,以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形象游离在节目的核心内容之外。当然,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与主持人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等有关。

而在另一些节目中,独立主持人的角色被彻底取消,完全由嘉宾自发推进节目进程。例如,在户外体验型的文博类节目中,由艺人和专家组成的“寻宝团”“探秘团”等深入历史场景、文化遗址进行实地旅行或探索解谜,带领观众一同感知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基于纪实类节目的互动机制的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经济,节目制作方和观众更加在意话题度高的嘉宾们在任务推进过程中的真实反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等,而一旦有了主持人的介入,则有可能破坏节目情境、打破收视惯性并减弱节目效果。因此,节目嘉宾经常在领取“任务卡”、听完规则介绍后自行完成各个环节,或者由节目嘉宾替代“职业主持人”,完成简单的开场、规则介绍、广告播报等工作,而不再需要独立的主持人充当“粘合剂”。

2.2 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实现文化传播功能

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另一个主要困境源自于知识储备的不足,这妨碍了他们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有效表现。文博类节目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属性,相较于大部分电视节目而言,对主持人的文化涵养要求更为严苛,不仅需要主持人具备丰富的知识面,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跨学科思维,还对主持人的思考模式和解读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主持人以联系的、辩证的眼光审视历史事件,并通过语言艺术唤起观众的文化自信,这就导致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门槛较高,普通主持人难以胜任的局面。

在文博知识竞技类节目中,内容模式通常分为选手答题竞赛和专家解析点评两个主要环节,赛题设置以国宝为载体,从经济、文化、医学、科技、法制等方面出题,在选手完成答题后,由专家以权威话语阐释文物背景与价值。在此类节目中,主持人在完成“环节串联者”的基础职能之余,还需具备足够的文化积淀,敏锐的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以便在专家和选手的讨论中捕捉亮点,推动对话向更富深度的方向发展,引发观众对人类文明演进和文化传承的思考。然而,很多时候主持人由于文化素养不足,无法适时地追问和辅助专家进一步解读文物内涵,甚至只能完成机械的“读题”任务,导致互动略显生硬,错失了深入挖掘文化价值的机会。这无疑会引起观众的质疑和不满,降低节目的吸引力。

在文博采访类节目中,主持人会邀请文物专家或博物馆馆长对某件馆藏艺术品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在缺少了娱乐和竞技色彩的情境下,文博采访类节目的专业度和权威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将主持人的知识储备要求提升到了新的境界。然而在这类节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持人难以与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形成完整流畅的对答模式,甚至可能误解专业性问题。更进一步地说,主持人的知识匮乏也会影响他们在文博类节目中的自信心和表现,进而影响自身的传播形象。缺乏足够的知识支撑,主持人很可能会在采访过程中感到紧张不安,无法顺利地引导节目内容并将文化内涵贯穿始终,从而影响节目的观众口碑和传播效果。因此,在当下很多文博类节目中,文物专家或知名学者逐渐取代职业主持人,成为了节目制作方更加青睐的“线索型”主持人。

3. 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方向

3.1 补齐知识短板,提升文化素养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文化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体现,更是主持人艺术修养、行为准则、法律观念的综合展示。文化素养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主持人合格与否的最直接的标志。主持人作为一个公众形象,其文化素养不仅仅关乎个人形象的建构,更涉及到节目的品质、深度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力。

首先,知识水平是主持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知识的更新速度前所未有的迅猛。对于文博类节目主持人而言,不断更新学问,增加知识储备已成为必然之举。作为文化传递的媒介,文博类节目主持人必须保持对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敏锐感知,并建立起高效的学习机制,在不断汲取营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系统而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不同的话题中游刃有余,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也在不断更新,主持人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断审视和重新理解过去的文化现象,深入浅出地传递文化内涵,为观众呈现更加深入和多维的观点。另外,文博类节目有别于其他文化类节目,其中涵盖大量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文物与博物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主持人定期阅读文博类学术著作、参加专业讲座和研讨会、与学界专家交流互动、参观博物馆等。

其次,艺术修养也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持文博类节目时,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在节目中展现出审美和艺术的敏感性。从语言的节奏到情感表达,都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以打造符合节目基调、更加吸引观众的节目效果。此外,文化素养还涉及到主持人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观念。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认知和相关媒体的声誉。因此,播音与主持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发挥好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喉舌作用。

3.2 把握节目风格,发扬个人魅力

文博类节目主持人要想实现突围,除了提升人文素养,找到个人风格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和便捷,媒体使用门槛的降低使得传播主体的数量大大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这个背景下,主持人如何在庞大的行业市场中实现差异化竞争,被听众“一听难忘”甚至“慕名而来”,最终形成拥护节目主持人的观众群体,这实际上是对主持人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4]。

首先,把握节目整体风格是文博类节目主持人展现个性的前提条件。文博类节目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但由于其独特的文化气质,文博类节目的整体基调是严肃有序、舒缓和谐的,这也就要求主持人以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贯穿节目始终。在展现个性之前,主持人必须先在内容严谨和知识深度上做到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具备一定的庄重性,来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和介绍的全面性,凸显节目内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除了语言风格要与节目风格保持一致之外,主持人还要注意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穿着打扮在内的副语言表达,做到与节目定位和谐统一。

其次,发扬个人魅力是主持人吸引受众群体的有效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今社会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更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主持人除了具备专业素养之外,首先应该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5]。文博类节目的环节设置比较简约,氛围也相对安静,这也是文化类节目略显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在节目起伏不大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语言魅力、人格魅力吸引观众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主持人缺乏互动性和亲和力,则容易造成节目受众的固态化、定向化。主持人的性格、形象以及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都将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好感度。例如,在文博紀实类节目中,主持人应尽力展现真实、自然的一面,以情为导,与观众产生更加亲近的情感共鸣。在文博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可以在进入正题前采用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通过简单的问答帮助嘉宾迅速进入相关情境,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主持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也是塑造个人魅力的关键。通过在节目中传递专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主持人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尊重,进而形成稳固的受众群体。此外,创新能力也是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主持人需要寻求主持风格的创新发展,以保持观众的新鲜感和兴趣。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节目前期的内容设计上,也包括主持人在互动方式、叙事手法等方面的突破。

4. 结束语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当下,文博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前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未来,主持人需要努力提升文化素养,并发扬个人魅力,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态文博类节目,主持人更要积极拥抱变革,顺应节目的发展方向,将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激发观众对文化、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学习兴趣,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杨莅.论节目主持人的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41-42.

[2]金晶.是表情,是风格,更是素养——浅谈体态符号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表达[J].当代电视,2017(12):81-82.

[3]王秋硕.电视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弱化与身份重构[J].中国电视,2017(01):69-73.

[4]李燕.机遇挑战对策——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素养刍议[J].当代电视,2014(03):89-91.

[5]戴冲.融媒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困境与突围[J].传媒,2020(23):32-34

猜你喜欢

困境与出路职业发展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议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XBRL语言应用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