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2023-03-11王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2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四力

王越

【摘要】一名好记者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还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真实了解百姓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角度出发,对一名好的记者在媒体发展变革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做什么、要具备什么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传播;舆论导向;新闻记者;四力;新媒体

中圖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30

在每一条新闻背后,都有着一段特殊的故事。记者可以走进不同的场景,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将事件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众。如何能够通过不同角度,报道客观真实的新闻,就需要不断学习不同领域的领域、增长新的见识、深入调查研究,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1.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记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具有延迟性,这是因为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对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兴起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两者对比,大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在不断下降,要想在危机中寻求机遇,作为记者,怎样转型尤为重要,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1.1 新媒体记者工作角色转变

在新媒体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下,甚至媒体还未介入,受众已经通过网民发布的视频获得了相关信息。新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有新媒体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传播媒介:平板、电脑、手机等等,他们的共同点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趣味性强、互动性强,这些新的科技产品诞生的媒介,使受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纸媒报道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的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了10.4亿,而网民使用手机的频率为97.4%,“视频化”正不断成为年轻人们之间重要的社交方式。这对于记者来说,学习新媒体的技能,或许是一次新的机遇,从之前传统媒体纵深一步发展,利用自己专业知识,通过短视频平台,不断创新报道方式,例如央视在开通自己短视频账号、有自己的app后,其中一些记者从电视走向短视频,使媒体平台和观众更为亲近,互动性更强,大众对于新闻的讨论度也会增加。比如康辉发布vlog后,网友纷纷评论互动,这使得受众和央视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接近。曾经只能通过新闻联播观看,但通过短视频使得感觉更加亲切了。

1.2 新媒体下记者工作方式转型

在新媒体还未出现时,我们主要用文字、图片、报纸、电视、广播等手段和传播媒介的一切工具来报道、反映、观察社会,并了解世界。而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新闻从业者观察世界提供了更多渠道,同时也使得受众参与其中,丰富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和角度。现如今,无人机拍摄、传感器采集、VR/AR临场化呈现、大数据抓取等新技术手段呈现出全新的视野,带领人们看到全新的世界,这些都源自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介。正如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所提到的“媒介即是人的延伸”,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要用多元的视角,更沉浸式的场景、更全面的事实来将其报道。

1.3 新媒体下记者传播渠道的转变

现在媒介的传播形式多元化,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广播等一系列新形式,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具看点和观点。这需要记者首先要有一双能够时刻发现新闻事件的眼睛,抢抓热点,紧跟时事,解决百姓们最关切的问题,引导舆论向善向好向美的方向出发。其次,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在党政府与人民之间有着桥梁的沟通作用的媒体人,更应该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协调、解决、沟通。最后,在信息传递速度飞快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信息的质量,提取关键信息并确保信息内容的准确性,现在主要获取信息的通道为互联网,但是其中也需要记者时刻保持敏锐性。

2. 新媒体时代下记者所坚守的“四力”

增强“四力”,练就过硬本领。践行“四力”,讲好中国故事。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只有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才能练就“如椽巨笔”的本领,写出“粘着泥土”“冒着热气”的鲜活生动作品。

2.1 脚力是基础

所谓“脚力”,是指“行走力”和“行动力”。新闻工作者要有坚实的脚力,才能能够走得快、走得远、走得实。也是指走进群众、走进基层,走进火热建设一线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增强脚力,既要有“说走就走”的行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步伐,把脚力作为行动力的步伐。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主动到偏远艰苦的地方,要做到“脚下有泥土”,多走乡村路,多敲百姓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心”中有“数”察实情。近年来,许多的村庄都留下了考察调研的足迹。而我们更要立足当前、感受生活的每个细节,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了解实情,深入群众,关注这些事情,并解决这些问题。

2.2 眼力是关键

眼力指的是具有观察问题、分析、研判问题的能力。增强“眼力”,既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又要有“审时度势”的发现力。俗话说:“独具慧眼才能明察秋毫。”增强“眼力”不是简简单单地多看,而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亮点、直击痛点、洞悉根本。记者对于新闻线索要有敏锐的发现力,看待问题要看到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细微之处。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深层次考虑问题,做问题的“透视镜”向上看要领悟国家为民政策之根本,向下看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与喜怒哀乐。例如要以小吃摊为主题报道,不能只报道小吃摊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正,哪些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还应该去了解这些小吃经济给小吃摊老板带来多少收入,为当地经济是否贡献力量,一些小吃是否带有当地特色所被大家熟知,在采访前寻找百姓了解一些特色小吃为主,调查采访报道。记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看见的一面去了解我们看不见的问题,创作出更有深度有内容的新闻带给大家思考,提升自己的权威性与导向性,这是人民所希望看到的。

2.3 脑力是核心

脑力指的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探索路径的能力。增强“脑力”,要有思辨力、判断力。并且主动思考问题的原因过程。一方面应坚持问题导向,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调查研究,在调研所得素材中寻找答案。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不假思索直接堆砌使用,应当结合实际掌握的情况加以思考和辨析,去偽求真,准确判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在遇见大是大非问题时要严守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另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树立大局观念,从宏观和全局角度分析和判断问题,从整体上观察分析思考某一现象、某一问题在全局中的分量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确保所写所思问题为党和人民更好的服务。《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锡添1992年发表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就是善于从全局、整体和宏观角度思考与判断问题的典范。调查研究应当求真务实,不能脱离群众去调研。先入为主进行调查研究实乃本末倒置,如果把调查研究变成结论的预设,调而不研、研而不透,那么这样的“调查研究”也将失去了意义。只有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查实,症结找准,这样才真正具有“生命力”。记者还要不断转变自己的定位,在保障新闻质量的同时,对于新闻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进行更新和创新,增加用户体验,保持其良性发展。

2.4 笔力是落点

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能讲的能力,还需要动笔去写出来。在当今社会中,记者是连接新闻事件与百姓生活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信息传播方式更广、传播渠道更多,新闻记者的所肩负的任务也将越来越重,除了要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还需要以最快的语言进行描述,新闻记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与职业道德。这样,我们在阅读浏览观看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文学修养较高的记者在报道事件时带给大众的一些新思考,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体现出新闻的广度与深度,带给人们更多的启迪。不仅要加强新闻从业者对新媒体的使用操作能力,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打造一支创新型全能型的媒体记者队伍;同时也要培养新闻从业者新闻采写的语言功底,坚决不能在新闻采写报道中假大空,语言要朴素有深度、平实有温度,做到言之有物、准确客观。

3. 新媒体时代下记者争做“三好”

在时代的信息洪流中,有着太多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观点。依旧有人在这条充满艰辛又崎岖的道路中坚持寻找真相,为了在重重迷雾中寻找光明,避免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流中迷失方向,他们选择坚持。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记者该如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好的新闻记者需要以下几点。

3.1 好记者需要好角度

一名好的记者需要在新闻事件报道中需要有一个好的角度。现如今,网络中的信息浪潮复杂多变,新闻第一线的报道人——记者,如何把好关,在新闻媒体报道中将最真实、有效的内容传递给观众,如何把握新闻真实,引导舆论走向,以不同的视角带给观众思考是一名好记者的必修课。

3.2 好记者需要好吃苦

一名合格的记者,要有其能吃苦的精神,走进真实的新闻现场,探寻新闻的真相,和当事人去交谈、了解事情的起源,采写出贴近广大老百姓的好新闻。在一线现场,在群众当中,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写出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3 好记者需要好经验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说道:“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能人云亦云。要对自己获取的信息分析、论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做出自己的判断与结论。”这个判断和结论就来源于记者长久积累的经验。邹韵在2018年《央视主持人大赛》中讲道:“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报道是我一条一条跑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编出来,一场直播一场直播完成出来的”。而四年驻外报道的经历,让她更加从容不迫,从主持人大赛到《高端访谈》,再到《东方时空》,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邹韵,而这些也离不开她自己的经验。

4. 新媒体时代下,记者“不忘初心”

新媒体时代不再只是媒体生产信息,更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加入其中。记者也要不断转型、学会创新,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他们不再只是报道信息的发布者、整理人,在热点和敏感事件的报道中,他们将成为舆论的推动者之一,更需要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

首先,传统媒体中,记者想要摆脱困境,就需要发现新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的优势有机融入传统媒体之中。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可以多浏览互联网常常有关于新闻的app,保持对新闻的敏感性,去发现有价值,有报道意义的新闻,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设备进行新闻的拍摄与传播。我们要注意并谨记的是,一定要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其次,记者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和敏感事件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传统媒体记者还是新媒体记者,都应该遵循媒体人的精神,报道真实可靠的新闻,不能为了流量而做出有违媒体人工作的事情,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对百姓关注的问题多多关注,进行后续报道和舆论方向,让人民满意、放心。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假新闻在其中占据一半,受众还需要提升自己对于事件正确分析判定的能力,碎片化的信息使得新闻的质量良莠不齐,记者要对此有判断能力,敢于批判,正确引导受众自觉过滤不良信息,有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为公众提供专业、准确、客观的报道。在面对报道热点新闻和敏感事件时,要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肩负起媒体的政治使命,正确引导舆论。

5.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新时代下的记者该怎样做,如何去做。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就是在回答“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这个问题,只有明确了,我们才能穿越迷雾,看见事实,找到真相,告诉受众,无愧于党和国家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参考文献:

[1]姚宝权.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4):174-180.

[2]陈玲,雷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N].广安日报,2020-09-12(002).

[3]苏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N].巴中日报,2020-09-15(005).

[4]蔡斐.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所在、框架要点与推进路径[J].学术探索,2023(04):128-137.

[5]落桑旦巴.谈新闻记者的文学素养[J].采写编,2016(03):51-52.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四力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