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运用

2023-03-11谭婷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新媒体技术互联网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新闻行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对新闻采编提出了更多要求的同时,也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实现了工作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直播与短视频技术、融媒体技术这几方面入手,阐述了新闻采编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闻采编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持续性、深入性、创新性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闻采编;新媒体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17

相比于传统媒体技术而言,新媒体技术的条件优越且应用优势明显,依托互联网对自身技术持续优化更新,可达到增加信息服务功能的效果。在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新媒体技术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与优势,逐步得到了深入性利用,因此值得开展重点探究。

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第一,平台的多样性。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促使新闻采编与传播平台、渠道有所增加,除了传统媒体平台以外,微博、微信等一系列人们依赖程度更高的新媒体平台也逐步融入新闻采编与传播中。第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1]。传统媒体视域下,新闻信息主要依托单向传播和面对面传播的方式传播至广大受众;而在当前新媒体视域下,新媒体平台、互联网成为新的新闻信息传播介质,丰富了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也實现了对受众不同信息需求的全面性满足,为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化展开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三,与群众信息需求保持一致。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受众可以实时性获取到所需新闻信息,提升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在时效性方面现实需求的有效满足。

2. 新闻采编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受众对于新闻内容与传播的要求有所提升,这就需要新闻采编工作的展开也要加速实现与时俱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力度和深度,重视数据挖掘、采集、处理与分析,并结合对大数据分析成果的充分利用,促使新闻采编工作的展开效率以及质量水平均有所提高。通过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发掘,拓宽新闻信息内容的收集渠道,推动新闻信息内容完整性提升和传播速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增大新闻采编工作时效性与实效性的效果[2]。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更为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并迅速在其中提取出质量、价值性更高的新闻信息内容,为采编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支持。现阶段,部分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已构建起专职的大数据新闻采编部门,深化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新闻信息资源的实用性,并加速完成对海量新闻信息资源的处理、分析,助推新闻采编过程的优化和新闻采编质量的提高。

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新闻采编与传播逐步进入网络传播时代,现今虚拟现实技术也被运用到其中,它赋予了传统新闻更为有趣的“沉浸感”虚拟互动模式,这一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新闻在距离和空间上的局限,开启体验式新闻的新时代。在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程度得到逐步提升,且取得一定成效。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大致起步于2015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国内媒体纷纷推出VR新闻,央视新闻重点推荐的《独家V观:刘慈欣带你穿越200年后的太空》等报道成为全网科普“通稿”,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蓝图,让观众对飞行器的构造有了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的认知。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新闻语言符号,包括文字、图片,甚至音视频等,已无法切实满足人们更多、更高的新闻信息获取需求,而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能够为受众构建起360度全景“仿真”的新闻场景,以此实现对新闻信息的更为真实、全面、客观性的表达,满足受众更高新闻获取的需求[3]。

2.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第一,新闻采编与生成领域。①写稿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对海量文本数据信息的收集与解析,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新闻报道与稿件的自动生成,促使新闻稿件的实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通信类新闻稿件而言,相比于人工采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编有着更高的速度,新闻编发效率提升。②采访助手。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协助记者完成新闻采访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提供的主要辅助功能包括:采访问题及其模板的自动生成;与受访者对话并获取信息;将采访录音自动转化为文字信息等。③视频字幕自动生成以及语音播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完成对视频中音频内容的自动分析、识别与转录,最终完成字幕的自动生成;可以通过合成语音技术,自动将文本信息转变为语音播放,模拟人类语调、语音特征,完成语音播报。④虚拟主播。将虚拟主播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环节,能重塑新闻生产流程,解放大量人力,让真人主播从繁复、机械的工作中脱身,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深度性和创造性的新闻工作中去。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各级广播电视台纷纷引入了虚拟主播,例如,河北邯郸日报社融媒体视频团队的女主播“小甘”、广视新闻的“小逸”、钱江台与钱江视频的“小范儿”、京东AI的“京小蕾”与“京小帅”、济南广电的“小沫儿”、扬子晚报的“阿紫”等等,能够实现24小时随时进行新闻播报,明显提升了新闻输出效率。

第二,新闻采编流程再造领域。①智能视频剪辑。结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完成对视频内容、场景以及情节的自动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视频剪辑的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剪辑效率的效果。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当前的视频剪辑工作中,深入应用了“AI云剪辑”技术,以此实现对收录多路信号的实时性收集,并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计算,完成人脸检测、动作检测、镜头质量评测、穿帮镜头检测等,最终生成AI剪辑成片。②视频自动集锦和大小屏协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切实参考前期设定的主题、关键词,在海量视频素材内自动完成相关内容的筛选、提取,从而实现对视频集锦的自动化生成。例如,新华社媒体在当前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了“媒体大脑MAGIC”,在直播的同时自动完成剪辑工作,智能化挖掘金句、精彩片段,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短视频直播流+专题页面”的一键生成。

2.4 移动直播与短视频技术的应用

新媒体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移动直播与短视频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常见程度明显提升,以声音、画面相融合的视频作为新闻编辑与信息传播的载体,以智能终端作为新闻信息的接收端与展示端,促使新闻信息的可读性、浏览性表现出大幅提高的发展趋势,更好吸引更多受众关注、阅读新闻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移动直播和短视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现场直击,实现对新闻事件价值性的全面性、深入性挖掘,提升新闻信息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受众只需要利用智能终端就可以迅速获取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内容。发展至今,移动直播与短视频传播已然在全世界、全社会范围内盛行,依托相应技术完成新闻采编与传播,可以让受众“身临其境”,确保不同学历、职业、年龄层次的群体均可以有效获取新闻信息,实现新闻传播成效的大幅提高。同时,结合对直播技术的使用,还可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与受众的沟通交流频繁程度、互动深入度,支持受众融入新闻节目中,以此达到更好提升受众体验感的效果。

2.5 融媒体技术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能够实现多种媒体形态,即融媒体,促使新闻信息能够通过不同媒介实现传播,支持资源整合,为新闻采编工作的高效展开提供有力支持。实践中,可以构建并使用集策、采、编、审、发、评、舆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支持新闻采编与宣传工作的转型升级[4]。

其中,“策”主要为策划指挥,通过大屏端和移动端数据适配、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实现对媒体数据化运营情况的及时与准确把握;实时掌控新闻采编、发布与传播的发展态势,掌握全域宣传态势,了解区域内各地的内容发布情况,起到全域统一宣传管理的效果。“采”主要为采集汇聚,通过UGC内容平台、自有线索渠道、互联网新闻注入,扩宽媒体的新闻获取与采编内容,解决宣传信息碎片化零散化问题,数百倍提高素材数量及渠道类别,同时进行AI化管理,自动整理素材,大大提升内容汇聚和管理的效率;全网线索采集汇聚,实现信息“一网收集”,实时采集、汇聚门户网站、记者编辑自采信息以及国、内外主流新闻网站、报纸刊物、APP、微博、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等信息,实现信息“一网收集”。“编”主要为内容生产,提供多种场景化的多视频包装模板,一键式智能自动完成特效图文包装的短视频加工,提供“短、平、快”的智能短视频生产能力;面向于采编应用场景,实现平台策-采-编-发-审的移动端全流程业务及管理能力,解决地域限制;集成语音转换文字的功能,协同沟通、互联网新闻热点和最新新闻、5G网络下大视频的上传。“审”主要为内容审核,基于人工智能进行AI化智能管理,能够自动识别基于语音、图像、文字识别,实现智能标签以及智能化鉴黄、鉴暴、涉政审核能力。“发”主要为融合发布,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打造涵盖“报-网-端-微-屏”的全媒体矩阵提供一站式宣发能力,提供APP、微信、微博、网站、小程序等终端建设与发布渠道打通,实现对主流互联网平台的一键式分发。“评”主要为效果评估,实现宣传全渠道传播分析决策,支持平台渠道数据分析能力,包含网站、APP、微博、微信、融媒号等渠道传播数据,综合化了解平台运营。“舆”主要为舆情监测,监测范围全网覆盖,运用主题监测、重点监测、热榜监测、视频监测、舆情预警等多种方法,采用事件分析、搜索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形成舆情早晚报、专题报告、自动报告、人工报告等多种舆情报告。

3. 新闻采编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展望

3.1 智能化程度更加深入

结合对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新闻采编业务在当前及未来始终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写作机器人为例,在当前的发展与新闻采编工作中,写作机器人虽然没有完全替代人工作业,但是随着相应技术的逐步成熟,中低端消息编辑工作势必会在将来完全被写作机器人承包,采编人员将承担其他高级写作任务。同时,通过对多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数据背后信息的深入解读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例如,可以完成对新闻热点的实时性监控,实现对受众信息、反馈内容的及时与全面获取,支持新闻采编体系的逐步完善,助推高品质新闻节目的加速生成。

3.2 价值回归

新媒体的加速发展以及普及性应用使受众也可以作为新闻信息的制作者与传播者,海量新闻信息在网络中传播[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在当前以及未來的采编工作中要更加注重价值回归,编写并传播优质内容,并落实对新受众群体的持续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强化的今天,知识付费领域范围也随之拓展,与之相对应的是,知识付费群体规模也大幅提升。基于这样的情况,媒体要切实抓住发展机遇,尝试探索知识付费领域,以此实现对新闻采编与报道输出方式的更新与增加。

3.3 短视频将持续发挥作用

对于短视频而言,其时间长度一般保持在10分钟以内,有着较高的信息密度,与当前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和需求相匹配,且支持信息的视觉化呈现,促使新闻信息的可读性与理解简单性明显提高。依托上述优势,短视频在当前的新闻采编与传播中得到深入应用,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短视频依然为广大媒体较长使用的新闻采编与信息传播载体,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新闻形态的丰富性大幅提高,实现对广大受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充分满足。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中,以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直播与短视频技术、融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技术显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优势与价值,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逐步得到了深入性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仍然能够显现出较高的利用价值,加速实现新闻采编的智能化,持续推动着新闻采编工作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贺江丽.破茧成蝶涅槃重生——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业务的重塑[J].新闻文化建设,2023(14):79-81.

[2]张大玮.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03):45-47.

[3]汤雯琛.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融入新媒体的有效渠道刍议[J].新闻文化建设,2021(24):154-156.

[4]单云鹏.论电视记者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新闻采编工作[J].新闻文化建设,2021(04):139-140.

[5]赵征洋,孙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采编工作创新途径与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20(08):171-172.

作者简介:谭婷彦,广东肇庆人,本科,研究方向:报纸采编.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新媒体技术互联网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