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池州傩戏的影像传播研究
2023-03-11刘贵梅
刘贵梅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池州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它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戏曲形式,由傩仪、傩舞、傩戏三部分组成,主要目的是请神敬祖、祈吉纳福,内容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戏曲、宗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稀有剧种,由于采用宗族代代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各宗族间互不交流,在演出人员的非职业化、传承人逐渐减少等因素作用下,池州傩戏面临着现代文化冲击下文化传播及传承的困境。
伴随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符号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出“符号化是人的基本需要”[1]。影像符号包括视觉符号、色彩符号、声音符号等,人们通过影像符号的重构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某种情感态度。可以通过影像符号解构池州傩戏艺术,从而满足受众对池州傩戏艺术的认知和理解等需求。同时,影像传播赋予池州傩戏文化活态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一、池州傩戏的符号化表现
学者索绪尔提出的符号系统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所指是事物所表现的意义。就池州傩戏艺术而言,池州傩戏通过表演、仪式等形式进行展演传播,其中包含戏曲文化、面具、服饰、民俗文化等外化形象符号,这些客观的物质形象构成了影像传播中的视觉形象。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在《电影符号学与电影美学问题》中指出:“符号是群体信息交流过程中物体、现象、概念的具体指代形式,具有实际指代功能的能力。”[2]也就是说,影像符号具有传递信息及表达特定意义的作用,比如说到川剧,大家会联想到“变脸”,那么“变脸”就成为了川剧的形象符号。
(一)实体符号——傩面具
文化的传播可以运用符号,形象符号是人们生活经验及文化的延续,如远古图腾文化、建筑特色、标识图像等,是具有一定具象意义的视觉形象符号。池州傩戏在演出时会佩戴面具,傩戏面具的使用是其区分于其他戏曲样式的主要标志。池州傩戏面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人们对图腾文化的信仰和崇拜。池州傩戏面具俗称脸子,是在傩戏表演时佩戴的重要道具之一。池州傩面具多以柳木雕刻,面具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常以油漆进行彩绘,色彩多以红、白、黑、黄、蓝、青为主,傩面具在傩戏中是重要的宗社神器,是一种仪式的象征。顾朴光在《中国面具史》中写道: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的象征符号,曾被广泛用于狩猎、战争、祭礼、驱傩、舞蹈等方面[3]。池州傩戏围绕傩面具进行展演,在傩戏演出前后有请神下架、迎神、送神等活动。池州傩戏面具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面具是神化象征的正神,如土地神、二郎神、玉皇大帝、钟馗、魁星等,另一类面具是傩戏演出的角色,如包公、孟姜女、关公等,无论是正神面具还是角色面具,在池州傩戏表演时都象征神的意义,面具即实体符号的代表,是区分人神的媒介。傩面具被赋予神的形象,在傩戏展演中通过特定的声音和动作来展现神的形态,从中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夙愿,实现人神共娱的目的。
(二)行为符号呈现池州傩戏的场景化特征
池州傩戏一般以宗族为演出单位,场景及舞台搭建在宗族祠堂内,场景舞台比较简单质朴。池州傩戏中的傩舞和傩仪由本宗族内非职业演员演出,这其中的表演包括很多行为动作符号,傩舞一般在正戏演出前后进行表演,舞蹈动作简单重复,寓意深刻,表演形式鲜活,较有地方特色,被称为“跳傩”。在符号系统中,人们通过肢体动作传递信息,具有象征意义。傩舞动作比较简单,其中手部向上指代上天,脚步四方意为行八方路,其中舞四方即指现实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例如《伞舞》是池州傩戏单人舞蹈之一,借助伞作为舞蹈道具,一般在傩戏演出前,有一人双手高举五色纸伞引领戴面具的孩童上场,将伞交给孩童。其中举伞象征为天盖,舞伞的动作则象征为迎接神灵。《打赤鸟》是池州傩戏双人舞蹈,其舞蹈动作具有行为符号的隐喻性。一人头戴面具手举赤鸟道具,另一人佩戴黑色面具手持弓箭,做出追射的肢体动作,该舞蹈模仿后羿射日的场景,赤鸟象征太阳,打赤鸟的动作象征为人们祈雨、祈求粮食丰满、祛灾纳福的意义,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崇拜的原始心理和美好追求,也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内容。
(三)池州傩戏色彩符号的象征表达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既可以还原现实世界所呈现的事物本质,也可以表达情感及隐喻性的信息。池州傩戏面具色彩单一,以色彩的对比来塑造人物特征。人们将现实生活中的感知与传统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色彩赋予一定的信息进行传递。如关公的面具形象绘色为以红色为主,红色具有坚毅、勇敢的象征特点,赋予关公骁勇善战的人物性格;包公与魁星的面具形象则比较贴近人物身份,以黑色为主色,塑造出严肃正直、刚正不阿的人物性格;反面角色面具多以青色、蓝色为主色,传达出阴险狡诈、凶神恶煞的形象特征。传统红色也被广泛应用在傩戏服饰及布景中,红色象征太阳、血液、火源等现实事物,通过色彩符号象征意义的表达,可以在傩戏表演中表现出人们对远古自然与火的崇拜,代表着人们驱疫辟邪、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景。
二、影像传播对池州傩戏文化的呈现与表达
在影像传播中,符号的能指是由可视化的形象、光线、色彩、线条、构图等具象的客观物质形象组成,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先看到的是影像的能指部分。影像符号的所指是指观众看到这些能指影像符号并结合生活经验从中领悟其传达的信息和意义,影像符号的所指则具有传达给观众影视内容信息和思情情感的意义。[4]在影像传播过程中,影像符号能够最大化还原池州傩戏的原貌,并且可以完整地记录、保存并呈现给观众。
(一)影像符号再现池州傩戏文化
影像符号具有再现习俗仪式的作用,通过影像符号建构底层记忆。在影像传播中,通过生动形象的影像符号对傩戏文化进行解读,再现池州傩戏的原生态。池州傩戏中佩戴面具、傩仪、傩舞以及戏曲曲目,受地域文化、历史、社会活动等内容影响,形成观众的普遍认识。人们观看影视再现傩戏活动,从中了解远古先民与自然灾难抗争的情景,加强宗族凝聚力,投射了人们的祈福目的。影像化表达促进傩戏文化传播和发展,巩固宗族的共同文化和集体记忆。影像是对现实事物的再现,基于池州傩戏全貌的完整记录,让人们近距离地了解傩戏文化。
(二)池州傩戏文化的影像意蕴表达
池州傩戏是具有古朴质感的古老戏曲样式,蕴含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及美好生活的崇拜和质朴愿望。在每年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期间,当地乡民穿戴傩戏面具,身着傩服,持七彩神伞,敲锣打鼓,或在古老的祠堂演出,或在乡间田野舞动,展现出一幅喜庆、恭敬的傩俗景象[5]。池州傩戏是原始宗族活动的保留,通过影像符号呈现傩仪、傩舞、傩戏的细节和现场氛围,以傩戏表演者的真实表演,使观者感受到远古先民与灾难抗争、驱逐鬼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这些影像呈现将特定的节日氛围、宗族活动和乡野田间的祈福活动盛况展现出来。傩戏文化通过影视表达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内容,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池州傩戏的民俗魅力。
(三)池州傩戏文化影像符号的象征性
影像画面利于传达细节,凸显池州傩戏内在文化价值,可通过不同景别传递信息、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池州傩戏因地处九华山,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正面人物面具形象多慈眉善目,而反面人物面具形象则凶神恶煞。影像符号可以通过特写镜头突出其性格特点,也可以通过仰拍的角度设计,将傩戏面具的神化形象更好地区别开来。利用广角镜头呈现近景,将视觉图像转化为象征意义,激发观众的联想,使视觉符号展现出特定的意义内涵。影像符号通过不同的景别、构图、拍摄角度及色彩的运用,使象征性更加凸显,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池州傩戏的内涵文化。
三、影像传播对池州傩戏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人们在生产学习过程中,通过符号语言进行文化交流。符号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6]。符号学结合影像传播是利用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通过影像形象化的符号语言进行文化意义的解读,表达文化蕴含的深刻思想,从而使得影像符号产生的意义蕴含着思想和文化力量。符号语言可分为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影像传播具有典型的符号语言特征,由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符号和人声、音乐、音响等语言符号构成。影像传播过程促进人们文化交流,借助影像传播记录池州傩戏文化,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影像符号解读池州傩戏文化内涵,既传播文化又加强立意深度。这种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记录与传播的方式,有利于池州傩戏文化活态传承与保护。
(一)以呈现池州傩戏文化原貌为基础
随着近年来微视频的不断发展,纪实影像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运用纪实影像全面客观地记录池州傩戏文化特色,使池州傩戏文化完整再现,符合活态文化传播的本真性要求。纪实影像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建构是以池州傩戏的客观存在为基础,呈现池州傩戏原貌。同时,通过艺术化纪实影像语言符号的表现使池州傩戏文化焕发生命力。纪实影像语言符号的特点具有客观性,是人们现实世界的所见所察,通过纪实影像带给观众形象直观的池州傩戏全貌,带给观众置身其中的感受,使观众不受时空限制观看池州傩戏的景象,塑造人们对傩戏的情境记忆。纪实影像符号在情景带入方面引人入胜,是人们所观现实世界的再现,影像生动形象的形式容易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和观看兴趣。纪实影像符号也赋予池州傩戏再生性,增强观众的临场体验。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冲击,传统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限制了池州傩戏文化的传播,纪实影像的记录为傩戏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影像资料,具有文化的再生传播性,便于池州傩戏戏曲曲目的留存与再现,有利于傩戏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以展现池州傩戏文化内涵为重点
影像符号系统通过视听语言符号的重构,诠释文化并传播文化。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影像传播既可以再现文化样本的全貌,也可以诠释文化内涵,更是传递文化情怀的载体。以池州傩戏为传播样本,通过影像符号文本的聚合和重构,深入解读池州傩戏的文化内涵,通过视觉语言符号呈现傩戏的演出情境和民俗风貌。通过解说词、声音语言符号传达傩戏的唱腔样式,将观众带入现场情境,解读傩戏的文化内涵。影像传播通过语言符号重构,将池州傩戏文化影像立意深度化,从而传达文化内涵。通过影像传播,对池州傩戏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和塑造,符合观众对影像需求的文化诉求,也为展现池州傩戏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三)以促进池州傩戏文化传播为目的
通过影像符号实现文化身份认同的实践过程,可以有效促进文化的传播,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达到文化共享的目的。池州傩戏的影像化传播,通过视听语言符号重构傩戏文化形象,客观记录表演中蕴含的民众对自然崇拜、祈祷风调雨顺及国泰民安的文化意涵。
四、结 语
池州傩戏文化包含戏曲、宗教、民俗文化等综合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地方民俗、戏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符号学视域下通过影像传播池州傩戏文化,应使用不同的媒介拓展传播渠道,以生动形象的影像符号和直观的声音符号呈现池州傩戏文化,充分运用光线、色彩、构图等视觉符号呈现池州傩戏样貌,让观众加深对池州傩戏的文化解读。通过影像符号的解读传播来弘扬池州地方民俗文化,通过故事化的影像表达,让更多的受众理解池州傩戏文化内涵,进而传播傩戏文化所展现的古朴原始的民俗,影像符号对傩戏文化传播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既有利于形成社会群体对池州傩戏的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也有利于池州傩戏文化活态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