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商银行助力地方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3-03-11朱正大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7期
关键词:农商金融服务银行

文/朱正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当前,我们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法人机构,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向“农”而兴,具有服务一方经济发展的使命,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法人,其所属分支机构遍布辖内各乡镇,具有天然的优势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乡村振兴也为农商银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从最初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到如今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其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从未改变,其肩负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从未减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商银行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之积极作为。服务好乡村振兴不仅有利于农商银行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优势,将资源潜力发挥到最大效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坚守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农商银行秉承“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致力于打造区域领军型、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管理规范型、和谐共享型的“五型”银行建设,朝着建设历久弥新、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目标前进。乡村振兴蕴藏着潜在储蓄资源和巨大的农业产业升级资金需求,为农商银行践行初心使命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农商银行持续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发挥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

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

党管金融属性明显。农商银行始终将党的决策部署作为业务发展的前置程序,能够一以贯之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充分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注到相关政策领域;在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从而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始终把讲政治、服务大局作为业务发展前提,将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统筹推进,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人缘地缘优势突出。农商银行切实做到普及大众、惠及民生金融服务,分支机构遍及所有乡镇,农商银行在面临部分地区营收小于支出的情况下,依然为夯实地方金融供给而接续存在。农商银行始终秉持着“三水”“三同”“三铁”和“三勤”的服务精神,有着广泛和牢固的群众基础。相较于同业来说,在深入农村金融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独立法人决策灵活。农商银行作为独立的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具有相对完善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在金融政策把控、审批流程机制等方面能够独立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市场变化能够采取实时跟踪和快速应对措施。在利率调整、具体操作过程等方面,各支行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和自主决策权。相较于同业要层层汇报统筹,农商银行决策机制非常灵活。

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

近年来,鄱阳农商银行按照省联社决策部署,在认真做好整村推进、深度“四扫”、金融夜校、村村通等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契合当前外部环境和信丰当地实际开展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打造社区银行品牌。农民市民化节奏加快,农户进城务工、创业、居住的人员越来越多,但这些人员户口在农村,居住在城区,获得金融服务相对较难。为此,鄱阳农商银行在县城主要社区建立了9 个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将社区银行建设理念融入到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中,在配置基础金融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增设了休闲区域,为客户提供书报和茶水等。服务站不仅成为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场所,也成为居民休闲、驻足的“便民驿站”, 而且成为该行提供服务、获取信息、拓展客户的“前哨站”。

精准开展客户对接。做好线上宣传的同时,组织开展人员在8—10 人之间的小型客户对接会或“屋场会”。这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活动灵活多样、组织方便已成为对接群众、拓展客户的“轻骑兵”。鄱阳农商银行在2020 年举办了438 场对接会,2021—2022 年举办了896 场对接会,精准对接客户4578 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融合党建共联合作。鄱阳农商银行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为模式,加强了与辖内行业产业协会(商会)、机关单位、社区、企业等单位组织的沟通联系;以开展党建活动为媒,密切与这些组织群体对接联系,目前,鄱阳农商银行已与县工商联建立战略合作,与全县16 个行业(产业)协会建立了共联共建机制,有效促进了政银企良性互动。

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鄱阳农商银行在服务农村金融业务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但由于客观环境发展不足,资源优势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了农村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一方面,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农民市民化、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农商银行面对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在精准识别金融需求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实现客群精准对接等方面存在问题,反过来制约了客户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受地域、资产限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地较难获得金融支持。加之农商银行的营销宣传还不够充分,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的乡村振兴政策掌握不及时、不充分、不全面,一定程度也影响了用户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获得感。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相较城镇居民而言,大部分农村人口素质教育偏低,信息化接受水平不高,守信意识不强,以致农村信用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延伸。

配套机制与体系不成熟。乡村振兴战略包括重塑城乡关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七个方面。目前,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奖励方案,农业产权改革,人才引进策略等均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充分调动资源,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目标值得进一步探讨。

金融产品适配性不充分。现阶段,农业产业资金需求表现为短、急、快和周期性、季节性特点,农业产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普遍存在增信不足的情况。大多数金融机构针对农村金融授信以小额农户贷款、联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为主。挖掘产业特色,深度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权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实现绿色金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了解乡村才能振兴乡村。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人缘、地缘优势。鄱阳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出最大化发挥农商银行资源优势的可行路径,推进农商银行与乡村振兴的共促共荣。

纵向维度,提升潜能。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服务潜能是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提保障。顶层设计方面。构建完善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增强决策部署的导向性。一是党建引领,科学谋划。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党委决策部署中,从统筹谋划、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和部门推进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企业章程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中。二是细化指标,强化考核。对服务乡村振兴标准进行指标量化考核,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员工绩效薪酬调整、岗位晋升和培训深造相挂钩,充分发挥考核导向功能,把握大局方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优化制度,尽职免责。为加大信贷服务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客户经理自主营销、自主定价权限,出台客户经理尽职免责条款,建立在未发生道德风险、违背职业操守下的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层面为客户经理服务乡村振兴给予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一是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网。以辖内物理网点为服务出发点,向周围半径延伸,选聘金融业务素质较高、人缘优势较广的当地居民为联络员;在服务站布设自助机具,提供小额存取和代缴费业务;不定期开展小型对接会金融服务,实现线下服务精准直达。同时,在外出务工集中地设立临时服务窗口,以微信群为交流平台,小额贷款线上化为抓手,实现线上对接,以点带面织密普惠金融服务网。二是融入乡村治理工作。发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团队优势,为当地村镇派驻金融顾问,纳入村“两委”工作中。一方面,掌握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减少无效沟通,提升有效服务;另一方面,运用专业的金融知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不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工作,深入传播守信观念,将其作为推进农村文明新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应顺应数字金融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大数据授信和风控平台,以数据代替人工操作,实现批量式受理服务,打造以金融科技为依托的信贷工厂,降低经营成本,有效解决“融资贵”问题。金融服务方面。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延伸服务链条。以农村集体产业、新型农户为服务主体,以新型农业、电商服务、生态旅游等为服务范围,延伸上下游客户群体。通过互助担保、丰富增信来源,个性化定制授信产品,拓宽服务客群。借鉴沿海部分地区农商银行先进授信模式,探索适合本土化的“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信贷模式,实现普惠金融全覆盖。二是多元场景运用,打造支付平台。以社保卡为媒介,普惠金融服务站为据点,将更多的企业、农户纳入到农商银行“泛场景化”建设中,创建社保卡、信用卡、手机银行等运用场景,打造无缝链接式支付平台。三是优化金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加快无纸化办公服务,对信贷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流程服务再造,明确前中后台职能分工,切实降低人为因素对授信的影响。同时加强与支付宝、微信合作交流,引入信用评估与贷后监测分析模型,争取开通单一精准数据信息查询端口,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的形式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横向维度,加强外部沟通。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互动,将过去农商行单一服务模式转变为政府主推、农商银行主办,合作共赢的互动模式。优化平台建设,提升科技赋能,优化赣服通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化办公,拓宽受众群,缩减服务成本,实现线上精准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以赣服通为平台入口,开通客户信贷需求服务窗口,引入区域链信息服务,将登记类信息、流量数据和负面信息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开通客户授权与精准查询入口,使农商银行获取信息数据合法化,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政府、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壁垒。监管层面沟通。与监管单位积极沟通,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积极配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争取更大规模的支农再贷款政策,为农商银行支持“三农”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争取金融服务指导。如何结合农商银行实际和适应“三农”事业发展而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适配性产品,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从监管、风险等角度对信贷产品、金融服务加以评估,将有利于产品和服务设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企业层面合作。农业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出现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加强同业、金融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损失。一是引入资本雄厚同业企业,借助同业企业资金、技术优势,展开银团贷款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引入具备足够资金实力的金融担保公司,加强资金融通和增信服务合作。三是引入商业保险合作,为农业融资降低风险,强化风险补偿功能。开发适合乡村振兴的商业保险产品,完善产品条款,科学拟定费率,更好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推进银保合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还能够实现双方业务发展共赢。

猜你喜欢

农商金融服务银行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