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时代高校做好人事管理的举措

2023-03-11段艳如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7期
关键词:人事管理数据库考核

文/段艳如

高校人事管理是指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高校人事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人员聘任、考核、激励、发展、退休等方面的管理,保证教职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确保高校能够顺利地实现各项工作目标。高校人事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事管理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为高校人事管理带来更多新型先进的工作设备和技术。然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不足

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规范。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应更加规范完善,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一些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不够科学规范。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例如,一些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只重视学历和职称,而对实际科研能力和业绩的评估较少,导致引进的人才与高校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不合理的规定和条款,使人事管理变得繁琐且冗长,影响了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例如,一些高校的职称评审流程过于复杂,申请人需要提交大量材料和证明,审核时间较长。此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缺陷和漏洞,容易导致出现管理失误和不公平现象。一些高校在录用人才时过于注重个人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等硬性指标,而忽略了实际的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导致一些本来具有实力和潜力的人才被错过。

人事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方式落后是目前很多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一个通病。在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文件存档、面谈评定等方式进行。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在于效率低下、容易出错和信息共享不便。此外,由于人事管理事项繁多,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较重,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存在滞后、卡顿等问题,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人才流失等问题,影响了高校的运营和发展。相比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促进人才培养和流动。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普及率较低,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仍然比较简单粗暴,缺乏技术含量。比如,一些高校在人才招聘、晋升评定等环节还是采用传统的面试、考核等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在人才流动管理方面,往往缺乏大数据支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难以实现人才的精准匹配和流动。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数据库尚未实现规范建立。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人事管理需要有数据库的工作数据作为信息和技术支撑。然而,笔者在走访调查高校人事管理情况时,发现很多高校在人事管理数据库建设上还不够规范。首先,一些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数据库缺乏规范建设,往往是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情况下建立的。这样的数据库无法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也无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学校教职工个人信息的泄漏。其次,一些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数据库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无法互通共享。这样就会出现不同部门间信息的重复采集和更新,浪费人力物力资源。最后,一些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数据库缺乏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力,无法发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优化人事管理的策略

健全科学规范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为解决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需要通过健全科学规范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来加以改进。高校应当针对自身实际需求,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全面评估,使人才引进和聘任更加符合高校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对人才的全面评估和职称评审进行科学、合理处理。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人才的实际能力和业绩,避免对学历、职称等硬性指标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人才选拔和聘任。高校应当优化职称评审流程,减少繁琐的审核程序,使职称评审能够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此外,高校应当建立起更加公正、公平、透明的人事管理制度执行机制,加强人事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减少管理漏洞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创新人事管理方式。针对高校人事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高校应积极运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实现人事管理方式的创新,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事管理平台,实现人才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优化人才招聘、晋升、流动等管理环节,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其次,高校应当发展智能化人才评价和招聘系统,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人才评估模型,以提高招聘流程的科学性和效率。在人才流动方面,高校应当开发智能化人才流动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的智能匹配、优化流动和规划发展,以提高人才流动的精准性和效率。最后,高校还可以开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关的人才培养项目,以培养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为高校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高校还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推广先进的人才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高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规范的人事管理工作数据库。数据库是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来源和保障,只有建立规范的人事管理工作数据库,才能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首先,高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建设方案,明确数据库建设目标、范围和标准。比如,高校可以从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保证数据库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其次,高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比如,高校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等工作,同时制定相关的数据安全和保密规定,加强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的监管,加强防范教职工个人信息的泄漏。另外,高校还应当加强数据库的共享和开放,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价值。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制定共享协议、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开放数据接口等,促进数据库的互通共享和应用创新。最后,高校还应当注重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充分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加强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与测评。加强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与测评,也是提高高校人事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应该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与测评工作。高校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考核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工作成绩指标,还应当包括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考核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考核方式,比如基于大数据的绩效考核和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此外,应当定期对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测评,评估其工作效率、专业素养、工作质量等方面的动态表现情况,为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调整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高校也不能忽视对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常态化的专业培训,提高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包括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人事管理数据库考核
内部考核
人事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数据库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