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和路径研究

2023-03-11涂圆圆罗亮梅胡晶晶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文/涂圆圆 罗亮梅 胡晶晶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一环。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人才培养方案,指出劳动教育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科学指南。

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盛产劳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孵化基地。以培育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双典型育人模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道路中,无疑体现了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加强劳动教育,牢牢把握“以劳树德”“以育促劳”是破除当前教育出现“有劳无教”“有教无劳”断裂局面的必然举措。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新高度,明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守正创新。坚守劳动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之正,创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之新,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同心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劳动教育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高职院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并努力提升自我办学质量,才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夯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社会,成为为党孕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国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劳动教育是落实职业教育助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强国方针和战略举措,兴国必要强科教,而强科教必要重视劳动教育。一段时间以来,劳育的重视远不足其他四育,学校教育边缘化、家庭教育被弱化、社会教育中常常被淡化故而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不想劳动、不愿劳动、崇尚一夜暴富的懒惰思想和行为。落实高校劳动教育,重塑劳动价值观和培育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培养全面人才的关键举措和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现劳动形态在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时代的创新变革,努力构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保障劳动教育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重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主体地位。开设劳动教育专业课程,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专业课劳动教育元素。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活动开展和实施的主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做好课程建设的系统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与评价体系。开展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结合高职办学定位,协同创新就业服务的劳动课程体系、系统调研、科学谋划、将劳动教育纳入创新型、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坚决抓落实,彻底解决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被弱化,边缘化的问题。一方面,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使学生深刻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四最”美德,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不分贵贱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深挖专业课程劳动教育元素。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训特色课程体系,结合实习、实训、产教融合拓展劳动实践技能。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得到充分涵养,使学生沉浸式体验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让劳动教育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转移到有真正现实劳动场域的自觉实践躬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倍自洽高度融合,保障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功效。发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色与优势,打造一流师资。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具备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劳动大军时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实践技能、劳动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都时刻影响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一方面,配齐、配足、配备好师资。专门打造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熟知劳动教育规律的专业化任课师资队伍和辅导员队伍;联合思政教学部、招生就业处、心理咨询处、学工处行政人员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切实打通“三全育人”通道;把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劳动模范精神的高技术人才请进校园同时兼职教师,建立社会资源的人才储备库。另一方面,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利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优势,开展对上述教师的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带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结合创新创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等培训,致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又赋予实干兴邦的研究性、颇具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线下课堂。以文化人、以劳树德,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下通过宣传海报、图片实物、视频文字、校园广播传播最能体现劳动教育的物质符号、人物事迹,与大学生共情认理;加强劳动精神文化输出渲染,对在校史、校歌、校训中再现的劳动精神、可歌可泣的劳动故事加以挖掘;辅导员多方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的主题班会,大力宣讲班级、系部、校园文化点滴生活中涌现的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积极劳动、创新劳动、守法劳动中的典型案例,使校园真正成为孕育正确劳动观的劳动教育福地,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幸福观。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把根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崇尚劳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把劳动节、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日等活动做大做强做好,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层面的劳动情感认同。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劳动价值观对孩子今后的劳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家长应该纠正错误的劳动观念,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还是普通劳动者,都应受到尊重。当前,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倍加宠爱且唯分数至上,认为“此刻不努力,长大卖苦力”,误导了孩子的劳动创造,错失孩子从小从事一般劳动技能的锻炼和培养的机会。其次,树立良好的家教家风。家风家训中融入勤俭持家、节约环保、卓绝奋斗、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劳动品质并坚决摒弃不劳而获,帮助大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劳动好习惯好品质。最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家长积极引导大学生做家务并帮助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和难题。

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增加内生动力。打造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环境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最终必须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教育是个人在自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并能指导教育客体对认知领域,行为领悟和情感领域的自觉认同和反躬自省。自我教育对学生而言首先必须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主动体悟劳动过程、养成劳动习惯、在真实的劳动场域中深刻体悟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幸福观和劳动价值观。对社会而言,学生要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工作世界与职业困境塑造更为结实实用,慎思笃行的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高职劳动教育应坚持党的领导,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和维度,认真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实困境,化解困扰当前劳动教育开展的难点痛点并总结经验、优化路径,形成全社会关注、全中国关心、各高校保障实施的可持续劳动教育,促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劳动大军的教育摇篮。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