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人文融入高职临床医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3-03-11叶俊
文/叶俊
医护人员规范专业的操作、自然亲切的微笑、充满关怀的话语,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因此,对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强化其礼仪修养,提升其自身素质,树立其良好的形象已经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基层临床医疗的主力军,在现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礼仪人文素养,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植入学生的内心值得思考。
“三全育人”是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育人主体、时间与空间共同构建的育人模式,三者之间相互支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稳定有序开展。从“三全育人”的角度看,把礼仪人文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课堂管理融合到一起,探索“全员、全过程、全面性”的人文主义教学模式,能提高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全员齐上阵,育人一条心
全校师生整体部署,层层压实。育人主体对应全员育人,从人员上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协同合作的思政育人队伍。在基础医学教育中,高职临床医学生是主要的受教育者,他们应当注意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临床医学职业价值观。但如今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学习高于一切。在大学学习阶段,没有兼顾礼仪人文,忽视人文课程、人文活动的重要性。从学校负责人的角度要高度重视,把礼仪人文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聘教师,安排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挖掘临床医学礼仪人文教育。借助教学平台,开设相关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的线上课程,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开展“问题与案例”的实践启发式教学,促进实施临床医学的礼仪人文教育。从学院负责人来说,具体落实教学计划,并结合学生的专业修改和落实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打造人文素养教育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人文教育氛围。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构建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推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礼仪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开辟“医学人文”栏目,弘扬家国情怀、礼仪文化、集体主义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弘扬仁爱之心以及大爱无疆的临床医学职业精神。举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养活动,创建道德讲堂,开展专题阅读品鉴活动。邀请临床医师开展以“人文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模范标准的形象。组织临床医学生下基层,到社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义诊等,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礼仪人文的教育。
辅导员高度重视,细心落实。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对礼仪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作为辅导员更要把礼仪人文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过程中。作为辅导员,还需要落实礼仪人文素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当学生觉得教师、辅导员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时,就会在人文素养方面产生影响,他们学习到的人文知识也就越多,人文素养也就越高。
后勤服务人员提高认识,率先垂范。因礼仪、礼貌问题引起的医患纠纷不在少数,资料显示,技术问题并不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中也会产生各类纠纷。调查资料显示,医生的表情冷漠、言语刻薄、态度生硬和医生工作不用心已经成为医患纠纷主要原因,有1 1% 是由于医生的服务态度所引起的争议。缺乏职业素养,不好的服务态度引起纠纷,病人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医疗纠纷。因此,在高职高专阶段,引导临床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程要持续,育人不间断
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医疗产业的竞争加剧,科技的发展使医疗服务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医学工作已经由过去的“以病为本”的运作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本”的整体照护模式。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精湛的技术,又要有崇高的医德,更要有礼仪人文关怀的服务态度。在学校的教育中,育人时间对应全程育人,从时间维度强调思政教育持续、不间断,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院校缺乏对临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系统培养,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比重较小,整体衔接性不强。应依据医学生培养特点,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入学初期、临床前期、临床见习期、临床实习期。
第一阶段,在学生入学时期,开展临床医学人文教学。例如: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宣讲活动,参观中医药文化展馆与校史馆这类具有文化氛围的展馆,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引导临床医学生从爱护生命入手,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第二阶段,在临床前期,实行专业加人文的教育模式,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包括:中华优秀文化、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患沟通、职业素养等课程。在临床医学人文素养的教学中,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地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第三和第四阶段为临床见习期与实习期,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侧重于临床实习,充分利用学校附属医院和老年护理中心方面的人文教育资源,在临床教学中建立人文教育管理体系,创造人文氛围。开展病床旁授课,实现“零距离”教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学生与病人接触和沟通,教师站在医学人文的角度,进行专题讲授和实践案例分析,引领临床医学生将礼仪人文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对临床医学礼仪人文素养的培养。
空间全方位,育人立体化
育人空间对应全方位育人,注重教育内容丰富性、教育途径多样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挖掘思政课堂的礼仪人文教育。目前,国内外各种思想与文化进行了交流融合与碰撞,社会思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网络等新型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从责任与任务来看,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加强和改善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政课堂中加入礼仪人文素养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工程,关系到如何办好大学,关系到学校对学生的教学领导,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
班级管理中加入礼仪人文教育。高校的礼仪人文素养对于临床实践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让医院在患者及患者家属心中树立深刻良好的印象。在校学习阶段,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礼仪人文意识、提高礼仪人文素养,不仅可以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而且可以增加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以增加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这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服务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因此,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加入礼仪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上的礼仪人文教育。中国传统的礼仪文明,是宝贵的思想资源,可以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借鉴。礼仪人文教育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生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推广有利于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生的学习、见习、实习、工作发展,有利于立德树人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增强“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成效。充分发挥临床医学人文课程的思政功能,将这些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从而达到将医学人文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相贯通。构建人文课程思政体系,从专业、课堂对思政课程进行统一推进,并将思政目标、课程主题、文化教育等内容进行确定。培养爱国情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临床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合。培养新时代有文化,懂礼仪、有素养的临床医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