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哮喘、憋气、心绞痛,警惕这种“爱伪装”的胃病

2023-03-11姚宇澄

祝您健康 2023年2期
关键词:流病反酸括约肌

◎ 姚宇澄

有这样一种疾病,经常让人感到胃里反酸,有时还会伴有灼烧感。由于胃部不适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少患者都把它当作普通胃病来对待。然而,这种胃病并不简单,除胃以外,它还会累及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可诸多临床症状并不能够引起患者重视,因为大多数人很难将这些症状与胃病联系起来,所以极易被误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施瑞华教授告诉我们,这种不简单的胃病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胃部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根据以往病例,西方国家的患病率往往较高,但近几年来,东亚地区的发病率正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有研究显示,这种病的发病率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男女患者比例接近相同。

胃食管反流病为何出现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或呼吸道,从而引起食管黏膜发生的不适症状和(或)消化性炎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一般包括未消化的食物、胃酸、胆汁、胰液等。反流,是指在没有恶心的感觉,且没有腹部用力的情况下,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从胃部涌出,经食管涌入咽部、口腔或呼吸道的过程。

为何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这得从一块鲜为人知,但极为重要的肌肉说起。

在我们的食管下端和胃的连接处,有一块1—3 厘米宽的高压区,是一道阻止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的“屏障”,叫作食管下括约肌。一般来说,食物像“坐滑梯”一样顺着食管滑进胃里,这个过程中食管下括约肌会处于松弛状态;但如果食物妄想从胃里再“逆流而上”回到嘴里,食管下括约肌就会立即从松弛状态变为收缩状态。这种收缩会产生一个压力区,关闭返回的“大门”,迫使食物在胃中被搅拌、消化,再被送进十二指肠进行“再加工”。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类似阀门,正常人在进食后,这道门可以很好地关闭,防止胃液或未消化的食物等回流到食管。为了保证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正常运行,横膈肌和膈食管韧带来帮忙,这些组织与食管下括约肌一起构成了一个抵抗逆流的屏障。

人体的每一个系统都是万分精密的,可越复杂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胃食管反流病的出现就是如此。施教授介绍,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于食管—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机械性抗反流机制障碍,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管黏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妊娠、肥胖、呕吐、过劳等情况会造成我们的胃内压增高,这种压力很容易把原本进入胃里的食物又挤回食管。此外,食物、情绪、激素、药物等因素也会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出现功能障碍,“阀门”自然就关不上,也就无法阻止胃里的东西回流出来。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问题。这是指在非吞咽的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出现自发性松弛,且松弛时间长于吞咽时的松弛时间,就像“阀门”开着太久,迟迟忘了关。

“善于伪装”的胃食管反流病

胃病只会导致胃部不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一位70 多岁的患者,从几年前开始频繁地感到胸闷、咳嗽,严重时还会出现哮喘症状,说话时常伴喘息、气急,有时一句话没说完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家人都以为他得了哮喘,一直以来都按照治疗哮喘的方式服用药物,病情却一直无法得到缓解,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其实,他们只是忽略了一个重要情况,就是患者有时在饭后会感到烧心和反酸。

施教授告诉我们,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症状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它与100 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其临床表现也颇有多样性,极“善于伪装”,患者、家属,甚至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医生,都极有可能被表面症状所迷惑,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身影。有将近3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外的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哮喘、气管炎、肺炎、鼻炎、咽炎等。胃食管反流病的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伴随出现。

胃食管反流病易混淆人们视线的症状基本可分为7 类:

1.消化道症状:反酸、烧心、口苦、胃胀、嗳气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憋喘,也可表现为打鼾、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

3.循环系统症状:胸痛、胸闷、憋气、气短、心慌。

4.耳鼻喉症状:咽干、咽痒、咽痛、声嘶、咽异物感和吞咽困难,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也可出现耳鸣、耳痒、听力下降、反复中耳炎发作等。

5.眼部症状:眼干、眼胀、眼痒、流泪、视物模糊等。

6.口腔症状:口腔溃疡、口苦、口臭、牙釉质破坏、龋齿、舌灼热感等。

7.神经反射症状:不明原因的晕厥,伴四肢瘫软无力,发凉或发热,有时有濒死感。

胃食管反流病之所以会产生诸多非食管的症状,是因为从胃里反流上来的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等,长期反复地接触、刺激食管、咽喉口腔、鼻腔等组织器官黏膜,造成多个系统的损伤。

哮喘、心绞痛,当心胃食管反流病“惹的祸”

胃食管反流病竟会引发哮喘?施教授介绍,从临床案例来看,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哮喘的原因可大致分为3 类:①胃内容物反流上行,直接被吸入肺组织;②胃内容物未被吸入肺内,但通过气雾喷射方式刺激到支气管,引起收缩;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使食管到肺的迷走神经弧被激活,致使气管痉挛、哮喘发作和(或)肺部感染。从症状来看,因胃食管反流病而引起呼吸系统受累的患者,可能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半夜憋醒、窒息等症状,并可引发吸入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因此,如果伴有长期的慢性咳嗽、呛咳、反复喉痉挛发作等不适,都应考虑自己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

有研究者对哮喘患者进行24 小时食管pH监测后发现,有53%的哮喘患者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即使没有表现出反流症状的哮喘患者,在经过食管pH 监测后,也被发现其中有25%其实存在病理性酸反流。更多的国内外资料表明,34%—89%的哮喘患者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所以,经呼吸科反复治疗后仍效果不佳的哮喘患者,可以考虑胃食管反流病是否是哮喘发病的诱因,及时到医院消化科进行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许多心绞痛患者也可能是受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骚扰”。因为食管与心脏的神经支配一致,当食管黏膜上皮的化学、药理或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便会引起类似心绞痛样的胸痛,这种痛被称为“食管源性胸痛”。一般来说,食管源性胸痛多发生于胸骨后、剑突下或左右肋骨位置,也可扩散到背部、颈部、颌部等,且多伴有灼烧感;常发生于餐后1 小时,患者在平卧、弯腰、咳嗽或饱食后,发生胸痛并伴有反酸、恶心等反胃症状。除此之外,患者也可能在进食后感到食物停滞在胸骨下段,可能还会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施教授告诉我们,胃食管反流病之所以可以表现出心血管疾病症状,是神经紊乱所导致。人体的血管中布满神经,神经具有传导功能,一个部位的神经不适会传递到其他神经,并引起相应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的胃液和食物会引起食管痉挛,进而刺激食管内神经。而食管内神经受刺激后,会将这种刺激反射到交感神经、冠状动脉神经上,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的痉挛,产生心绞痛、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症状。

胃镜检查,可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吗

施教授介绍,我们所说的胃食管反流病并不是一种简单疾病,而是包括了3 种类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arrett 食管,缩写为“BE”)。

胃镜检查的确是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检查可发现和评估食管损伤并分级;这种内镜下活检也是诊断巴雷特食管的必需手段。但是,半数以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内镜下并没有反流导致的黏膜损伤表现,如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其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和食管外症状(咳嗽、咽部异物感、哮喘等),而在胃镜检查下却无食管黏膜破损的表现。反流性食管炎的起因同样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不过在胃镜下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患者的食管黏膜充血、糜烂,甚至食管溃疡。

由于大多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都为正常,所以胃镜检查在诊断中的敏感度较低。因此,胃镜检查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有限,它可作为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和巴雷特食管的一种方法,却不能排除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所以,施教授表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并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判断有无胃食管反流病的重点仍应放在症状上,烧心、反酸,或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等具有适中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均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胃食管反流病,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人数已高达1.65 亿,其中又有1600 多万重症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从全球数据来看,有13%的患者,每周至少出现1 次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有1.9%—7.0%的患者每周会出现1 次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如反酸、烧心等。那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缓解自己的不适?施教授为大家列举了以下5 条重点。

1.饮食:少食多餐,低脂饮食,避免进食甜食、酸性和刺激性食物,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

2.控制体重: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使胃内容物反流,体重超重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3.卧位床头垫高:卧位床头垫高15—20厘米,对减轻夜间胃内容物反流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4.注意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导致腹内压增高的习惯,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5.戒烟戒酒: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症状;还会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之一。

恼人的胃食管反流病可治愈吗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是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临床上,针对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可采取巴氯芬治疗,但由于巴氯芬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仍以药物为主,医生一般使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及促动力剂这3 类药物,旨在为患者修复破损的食管黏膜,缓解不适症状。不过,在药物治疗基本控制反流症状后,患者还应该持续治疗多长时间,目前全球尚无共识。但施教授表示,如在药物治疗取得一定成效后过早停药,病情很容易在短期内复发。因此,临床上一般认为患者服用药物的最短疗程为8 周,病情缓解后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如果患者的反流症状已完全被控制或消失,通过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炎症改变也已修复,这种情况下,患者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控制烟酒、适当减重等方式来防治胃食管反流病。此后,若症状复发,患者还应重新开始遵医嘱服用药物,采用按需治疗的方法治疗本病,必要时还可接受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流病反酸括约肌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胃食管反流病最善于“伪装”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排便的奥秘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