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3-03-11杜学元张轩瑜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陈鹤琴儿童游戏

陈 琪 杜学元 张轩瑜

(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2.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3.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66;4.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有关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1]。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的地位在法律上得到正式确立,家庭教育被提到新的高度,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点。家庭是特殊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对特殊儿童康复和发展意义重大,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需要更强的针对性[2],家庭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3]。因此,如何推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成了重要的时代课题。

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他提出“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4]同时,陈鹤琴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的先行者,他积极倡导特殊儿童教育的研究与改革[5]。通过探究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我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借历史经验来回答时代之问,为我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启示。

一、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论家庭教育基础。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心理研究,他认为“儿童之心理与学习之性质及原则,以为实施家庭教育之基础。”[4](P512-513)若不明儿童心理妄加施教,必无成效。陈鹤琴将儿童心理的一般特点总结如下: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追求合群和喜欢称赞[4](P527)。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普通儿童的一般性特征(遵从心理发展规律、遗传环境教育影响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心理需求),又有其特殊性(身心缺陷明显、个体差异大及学习生活适应性差)[6]。因此,家长必须在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二)论家庭教育原则。陈鹤琴共提出了101条家庭教育原则,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六点,现对其分而谈之:

1.以身作则原则。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父母怎样做,他就怎样学,做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子。”[4](P649-650)家长在教育子女时需要遵守以身作则原则,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需要家长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对待子女一视同仁。家长不能因为子女的相貌资质而有所偏爱,对待子女应公平公正,给予有所缺陷的子女同等关爱。其次,注意言谈举止。家长的言谈举止会对儿童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家长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语、为人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最后,统一家庭成员教养观念。家庭成员间需要统一教养观念,教养意见要一致,不能随意打破树立的规矩,以免教育影响不一致。

2.积极性代替消极性原则。陈鹤琴认为,“积极的刺激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家长应多用积极的鼓励代替消极的刺激。”[4](P537)遵守积极代替消极原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积极的暗示代替消极的命令。想让儿童做某事时,要尊重儿童意愿,给予积极的暗示,而不是强制命令。第二,积极的鼓励代替消极的抑阻。家长应避免自身主观臆断,减少消极抑阻,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儿童好玩的天性,鼓励儿童积极发现、探索和体验。第三,积极刺激代替消极刺激。多给予儿童正向刺激,减少消极刺激,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积极代替消极的原则会使孩子处于自主地位,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其发展。

3.严宽相济原则。陈鹤琴曾指出:“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4](P539)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要坚持严宽相济原则,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需关心儿童。当儿童犯错或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并加以引导,不可因为儿童哭闹而放松管教,但也不可过于严厉或体罚,影响亲子关系。当儿童出现良好行为时,家长也要不吝赞美,及时给予儿童强化,维持良好行为。总而言之,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以儿童为中心原则。以儿童为中心是指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关注儿童的兴趣,减轻儿童的学业负担,使儿童自由发展[7]。以儿童为中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家长需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学习特征,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随两者的变化而调整。其次,尊重儿童的意志和兴趣,关注儿童情绪,谨慎使用强制性和命令性的话语。最后,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为儿童创造舒适的成长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5.游戏教育原则。“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4](P582)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主张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陈鹤琴指出:“画图、看图、剪图、剪纸、着色、穿珠、锤击、浇花、塑泥和玩沙等与小孩子身心之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些动作小孩子大概都喜欢玩的,父母可以借此实施优良教育。”[4](P588)此外,儿童很多的游戏都会围绕玩具而展开,家长在为儿童购买玩具时应谨慎选择。陈鹤琴认为好的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供家长借鉴:外貌有美感、材质安全坚固、玩法灵活多变、能够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能引起儿童兴趣[4](P579-580)。

6.父母作用等量齐观原则。陈鹤琴指出:“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4](P544)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对儿童情感、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均会产生影响[8]。父母双方均具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母亲承担着主要的教养责任,父亲的教育价值被忽视,角色缺位现象突出。“父子不做伴侣,则父子间容易发生隔膜,名虽父子,实同路人。”[4](P544)父母双方均应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三)家庭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卫生教育、情绪教育、群育与智育,现将对其一一探析:

1.卫生教育。陈鹤琴家庭教育中所提及的卫生教育是指儿童个人的健康卫生教育,主要针对儿童日常作息中的睡觉、洗漱、进食、如厕等几个方面展开,其内容如下:(1)睡觉:睡前准备(舒适宽松的衣物、适当娱乐);正式入睡(熄灭灯光、独立入睡)(2)洗漱:漱前准备(独立的洗漱工具、固定的洗漱场所);正式洗漱(重点注意耳鼻眼睛区域、按时洗漱)(3)进食:餐前准备(适当的进食工具、餐前卫生习惯);正式进食(按时进食、独立进食、分量适宜)(4)如厕:注意如厕卫生、定时如厕。

2.情绪教育。情绪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怎么正确地表达情绪、控制情绪、转化情绪[9]。情绪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家长要学会体察儿童情绪,即儿童为什么惧怕?为什么哭泣?针对哭泣和惧怕,陈鹤琴有以下两点看法:第一,“当小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去推敲他哭的原因和止哭的方法,做到阻患于未然,弭哭于未形。”[4](P593)哭泣是儿童表达和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若不能明晰其哭的缘由并找到止哭方法,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第二,“小孩子的许多惧怕,大部分是父母暗示养成的。”[4](P590)所以,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能恐吓与威胁儿童,避免因自身问题导致儿童出现不良情绪。

3.群育。群育亦称群性教育,是为建立和谐的人群关系而培养群性的教育[10]。陈鹤琴群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家长应如何教儿童学习待人接物,他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重视早期教育。陈鹤琴曾说:“小孩子在小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需要从小教起。”[4](P658)这一时期的儿童可塑性较强,容易受教育影响。第二,教儿童爱人和服从。“教小孩服从,教小孩爱人,这是教小孩怎样做人的最重要的习惯与精神。”[4](P662)需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第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包括社会交往习惯和生活习惯。群育的两个重要原则是引导式教育和以身作则,不强迫儿童学习待人接物,在生活中逐步引导并及时强化,同时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

4.智育。智育是担负培养儿童智慧能力任务的教育,智育的任务就是“育智”[11]。陈鹤琴认为儿童的智育,可以从丰富儿童经验和营造良好环境两个方面来开展。丰富儿童经验需要家长做到如下三点:第一,保护儿童好奇心,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游戏。第二,发挥儿童主动性,鼓励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三,布置任务时尽量保证难度适宜,使儿童能够获得胜任感。同时,家长还需创设良好的环境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陈鹤琴指出:“与成人相比,环境会对小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诚不可不为小孩子创造优良的环境。”[4](P590)

二、当今我国特殊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一)家长亲职压力大。亲职压力是指父母在养育过程中所承担的亲职角色以及亲子互动中所体会到的负面情绪[12]。现有研究已经证实,特殊儿童家长比普通儿童家长在教养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压力感受[13]。其原因众多,例如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适应困难[14]、障碍类型与程度[15]。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亲职压力下,不仅会影响特殊儿童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因此为家长提供教育支持来缓解亲职压力迫在眉睫。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特殊儿童的发展。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高,特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越好,性格特点也会趋向开朗活泼,更容易融入社会[16]。但是研究表明仍有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意识观念较为滞后,不够重视家庭教育,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重要作用,仍然把学校工作者当做教育的第一负责人[17]。因此,要推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消除认知偏差。

(三)家长教育角色失衡。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对家长产生更强的依赖性,加之特殊儿童自身的缺陷,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教养责任和教养任务更重[18]。这时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责任就更加需要双方共同承担,以达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主要责任,父亲教养角色的缺失成为“理所当然”,父母教育作用失衡。这一传统角色分工形式不仅会增加特殊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影响。

(四)家长需求与支持体系失配。家庭是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环境[19]。了解特殊儿童家长家庭教育需求,是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帮助,进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一步。相关研究证明,家长亲职教育需求高[20],大部分家长想要学习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因为掌握心理学知识是对儿童施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儿童的身心特征因材施教[21]。但现有的支持体系在专业信息知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总体来看,特殊儿童家长需要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导,但实际获得的支持相对不足。

三、启示

由于特殊儿童的特异性,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可以为特殊儿童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一)提升认识水平,促进自身改变。首先,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陈鹤琴指出:“儿童教育好坏,根本上还是要从父母教育讲起。”[4](P647)因此,家长需转变教师是第一负责人的观念,树立主体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在儿童康复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其次,改变母亲主责观念。父亲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工作中,发挥其教育作用。最后,学会主动学习。正如陈鹤琴所说:“要教养儿童,我们非要懂得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不可。”[4](P650)作为家长,应当主动学习特殊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充分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掌握相应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重视家庭教育氛围,创设良好环境。陈鹤琴认为家庭环境十分重要,他指出:“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但是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都是环境的关系。”[4](P636)因此,家长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隐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两个方面。隐性环境即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对待子女应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袒护。第二,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缺陷,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需要更有耐心,给予关心与爱护。第三,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发展。显性环境即良好的物理环境,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第一,游戏环境:重视儿童游戏,提供有益的玩具和固定的游戏场所。第二,劳动环境:适当地给儿童提供劳动工具和劳动场所,让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22],防止家长包办代劳。第三,艺术环境:注意家庭文化环境的创设,鼓励儿童进行文艺活动,培养儿童审美意识。第四,学习环境:创设固定学习的场所,家长可以陪同儿童一起学习。第五,生活环境: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实施正向教育,合理把握教育尺度。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喜欢奖励,不喜欢抑阻。”[4](P535)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正向教育引导,以积极的暗示代替消极的命令。尤其是在矫正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和塑造积极行为的过程中,正向教育往往效果更佳。因为,特殊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常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要张弛有度,既不能漠视他们的问题行为,也不能因怜爱而无原则地妥协与宠溺,更不能因为儿童的问题行为做出过于严厉的惩罚。总之,坚持积极引导,及时强化适当行为,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行为,把握教育尺度。

(四)关注儿童健康,健全心智人格。陈鹤琴曾指出:“家庭教育的第一根本问题是儿童的健康问题。”[4](P645)儿童的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可以学习相应的行为干预方法,引导特殊儿童学会控制情绪和表达情绪;不能直接暴力阻止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使其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在生理健康方面,家长应重视特殊儿童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提供锻炼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注重培养特殊儿童的卫生习惯,包括就餐习惯、如厕习惯、睡眠习惯以及其他卫生习惯,为儿童进入学校和社会打下基础;穿戴舒适的服饰,家长在为特殊儿童搭配服饰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当天的活动安排、天气、儿童自理能力和舒适度等因素,不当的服饰将影响儿童的发育发展。

(五)尊重儿童天性,发挥游戏教育作用。陈鹤琴说:“小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4](P654-659)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家长应遵从儿童的天性,充分重视游戏的教育作用,有益的游戏能愉悦心境、强健身体、发展心智。因此,家长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育,关键在于三点:第一,鼓励儿童进行各类有益游戏。例如探索性游戏和体育游戏,使儿童获得直接体验,增长知识技能。第二,利用玩具辅助游戏。家长在挑选玩具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是否能激发儿童思想、启迪儿童知识、强身健体和培养美感[4](P581)。第三,游戏的开展还需重视环境创设。家长要提供适宜的游戏场地,供儿童开展游戏。

(六)培养服从意识,培育爱人意识。陈鹤琴认为培养儿童服从意识和爱人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儿童顺利进入学校,融入社会的一大要求[4](P660-662)。培养服从意识的目的是帮助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能够遵守学校与社会的基本准则。儿童在入学前,需要具备学校规则理解与服从能力[23]。养成服从意识不仅能减轻家长的负担,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使特殊儿童快速融入群体。培养儿童服从意识的主要方法有:积极引导、态度前后一致、父母观点一致和考察不服从的原因[4](P660)。培养特殊儿童爱人意识首先要使儿童学会关心和尊重身边的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亲社会行为,进而培养家国情怀。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当承担起教育后代的责任。”[24]家庭教育事关儿童发展,关系国家民族之未来。陈鹤琴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在儿童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和研究,出版了近代第一本家庭教育专著《家庭教育》,构建了家庭教育的理论体系。

实施家庭教育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更是如此。陈鹤琴在分析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晰了家庭教育的基础要求、指导原则与教育方法,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参照,不乏为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范本。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家长的育儿指南,无论对特殊儿童家长还是普通儿童家长来说,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陈鹤琴儿童游戏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