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职业教育实践探索
——以L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为例

2023-03-11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智障碍校企

周 翟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9)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依托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优势,不断推动特殊需要学生尤其是心智障碍学生实现就业,是特殊教育学校所要思考的重点。相比于普通学生,心智障碍青年在职业化道路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及不确定性。我国心智障碍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而当前的就业率普遍较低。2014年全国障碍人士抽样调查显示:“障碍人士就业率低于40%,而心智障碍人士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5%。”[1]为了能够实现心智障碍青年长期稳定的就业,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也在依托地区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不断促进心智障碍青年的职业化发展。L特殊教育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可实操的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

一、L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L特殊教育学校自1998年开办培智初中班和聋人职业高中班,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2016年开设心智障碍职业高中教育。学校根据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地市场就业前景的现实需要,开设了油画、漆画、砖雕、园艺、洗车、纸玩、制香与香道等8个专业,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外聘专业教师进校授课,提升技能学习的专业性。

在职业教育理念上,学校不仅注重“引进来”,同时强调“走出去”,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展现学校职教风采。2014年在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蛋糕装饰第一名、剪纸第一名、封面摄影第一名;2018年学校职业组荣获省级“五一先锋号”称号,同年获评国家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021年,学校依托职业教育成果,成功评选为首批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2022年正式启动以学校为依托的“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试点项目,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是学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体现,逐渐朝着“把特殊教育做到企业中去”的目标迈进。当前学生(心智障碍)平均就业率达到60%以上(聋生就业率达到100%)。作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学校的职业教育成果得到政府、社会多方认可。

二、L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的实践探索

L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将社会工作“增能理论”引入特殊教育领域,强调在尊重学生现实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各种支持服务,改变学生周围的环境关系,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社会参与度与适应度。该模式以学校为依托,统筹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注重家校共育、校企合作理念的同时,围绕着职业能力评估、职业品质培养、校企合作发展以及支持性就业指导等核心要素对心智障碍青年“增能”,从而达到就业的最终目标(见下图)。

以就业为导向的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

(一)职业能力评估,“增能”职业教育有效开展。“职业能力评估对残疾人职业选择以及就业安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L特殊教育学校十分重视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估。学校每年会对新生组织开展系统化的入学评估,评估内容涵盖生活自理、沟通交往、肢体运动、医学观察以及职业适应等各个领域。通过评估,旨在为学生入学后的专业选择以及个别化教育提供有效参考。为了增强评估的实操性,学校将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出版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发展性障碍学生入学评估及支持实操手册》,手册在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同时,也为其他兄弟学校的评估提供了规范化和标准化范本及参考。同时,学校通过引进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物理工具系统,在学生经过一年专业课学习之后,以动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分析学生当前职业能力的优劣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补偿训练,使学生能够获得持续动态的发展。

在开展评估过程中,学校的一大亮点则是将家长纳入其中,通过设置家长问卷及访谈环节,了解家长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诉求,将家长的需求同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家长在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学校每学期召开“心智障碍青年家长座谈会”,通过分享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动态发展情况,同时制定下一阶段教学目标和就业支持计划,使家长明确不同阶段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就业支持。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家校协同则变得愈发重要。学校始终相信,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家长的助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家长变成教育的同行者,学生的未来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职业品质培养,“增能”职业适应能力提升。许多研究表明,职业品质的缺失是影响心智障碍青年职业适应的重要因素。肖非、刘全礼认为:“工作态度与习惯是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服从领导指示、遵守职业纪律、愉快与他人合作、接受别人的督导等9项内容。”[3]目前,许多学校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品质的塑造,结果则是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弱、职业稳定性差而导致最终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因此,L特殊教育学校在对高三实习生进行就业跟踪支持过程中,通过访谈法,了解企业相关人员对“特殊员工”的“职业期待”。通过分析发现,除了“安全因素”之外,高频词汇则集中在“听从安排”“容易沟通”“坚持工作”等。以上调查结果同相关文献结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对此,学校通过对关键词汇进行分解细化,划分不同的维度,并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由专门的就业支持辅导员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职业品质。

同时,尽早开展校内学生职业品质培养。一方面,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品质”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塑造。为了使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职业品质培养更加具有方向性与科学性。2019年,学校正式出版了职业教育教学指南系列丛书《我是一名校园保洁员》(教师用书、家长用书、学生用书),在解决了特殊职业教育中“三无”问题的同时,也为职业品质培养提供了载体;另一方面,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渗透,如,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强调“生活化”,更要突出“职业化”,通过选取与职业相关的内容进行主题教育,如,通过“教师系列”“警察系列”“医生系列”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社会各种行业的同时,不断理解其赋予的职业精神与品质。总之,通过校内职业教育与校外就业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品质培养,为学生将来职业适应打下基础。

(三)校企合作发展,“增能”企业文化接纳。校企合作在普通职业教育当中已经十分普遍,而在特殊教育尤其是心智障碍领域依然处于探索之中。有学者指出:“校企合作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实现就业的教育模式。”[4]其蕴含着“面向企业、面向工作、面向岗位”的教育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培智学校[5]。L特殊教育学校一直秉承着“把特殊教育做到企业中去”的理念,通过“师傅进校园”“校企融合共建”等形式为企业和学生搭建了融合的平台。所谓“师傅进校园”也称之为“现代师徒制”,则是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教授职业课,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再到企业进行实习就业,而在实习过程中,依然由教学师傅进行带教,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其优势则是在日常学习中,尽可能帮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工作”,使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顺利转入到真实的工作状态。加之带教师傅的引导,对其职业适应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校企融合共建”。目前,同学校建立起共建关系的企业有40多家,被授予“残疾人就业实践基地”的企业10家,这些共建单位和就业实践基地成为了学生日后就业实践的重要平台。学校会定期邀请相关共建单位组织员工到校与学生开展融合活动,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学校通过播放职业教育宣传视频、组织员工参观校园以及开展职业教育体验课程等形式,让企业员工近距离和职业班的学生进行互动,在一次次的融合活动中,使企业员工逐渐转变对于特殊群体刻板固有的观念,加深对于特殊群体的了解,帮助企业根植接纳特殊群体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企业的接纳度,为学生日后的实习就业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开展支持性就业指导,“增能”最后一公里稳定就业。所谓支持性就业是:“由就业辅导员在竞争性工作场所为残障人士持续提供服务,以使他们能够获得稳定、有收入的工作机会,直至残障人士顺利过渡、融入工作环境,就业辅导员逐渐退出工作现场,改为追踪的方式提供服务。”[6]支持性就业的开展同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的目标相契合,是推动残疾人稳定就业的重要渠道。2022年,L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启动“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试点项目,同一般的支持性就业所不同的是,该项目最大的优势则是依托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组建包含社工专业在内的“就业支持工作小组”,建立“支持性就业档案”,对心智障碍青年开展专门的支持服务。一方面,通过支持有就业能力的学生,帮助其解决实习过程中甚至就业后一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所面临的职业适应问题,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另一方面,对于无法实现独立就业的学生,则在实习过程中,尽可能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庇护性就业打下基础。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法律顾问、特教专家、社工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整个项目运行进行督导,从而不断提高项目实施的专业化水平。

在第一期就业支持工作中,“就业支持工作小组”对多家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岗位设置相关信息,然后对即将实习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两个月的针对性培训指导,做好实习准备。同时针对学生家长开展了三场就业支持培训,鼓励更多的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在各方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则根据就业支持计划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具体开展就业支持工作。学生工作后,则视具体情况逐渐降低对于学生的支持,到最后完全撤出,最终实现学生独立就业。目前,“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试点项目已经服务学生40余人,未来将会服务更多的心智障碍群体。该项目的落地既是学校职业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

三、总结

L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建立起一套以就业为导向、以“增能理论”为指导、以职业能力评估为前提、以职业品质培养为核心要素、以校企合作发展为重要平台、以支持性就业指导为保障的统筹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的就业支持模式。在该模式的指导下,2022心智障碍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了71.4%,已经成功就业的10人在支持性就业辅导员的支持下,逐渐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业维持率达到100%。L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在为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提供了一条可实操的支持路径的同时,对于提升残疾人家庭幸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学校将在就业支持模式的框架下,精耕细作,不断完善各要素环节,使其能够惠及更多的心智障碍青年。

猜你喜欢

心智障碍校企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跟踪导练(四)2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跨越障碍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