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实施“关爱”教育
2023-03-11泰州市幼儿园
■文/泰州市幼儿园 常 艳
“关爱”是指人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实施“关爱”教育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和母爱。”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绘本的图文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从中迁移情感经验,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界,与周围人、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通过绘本实施“关爱”教育的策略。
一、筛选适宜幼儿阅读的“关爱”教育绘本
随着幼儿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在售的幼儿绘本可谓琳琅满目,如何选取合适的绘本,成为了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首先,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对象,也是绘本阅读的主体,追根溯源,绘本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绘本还需契合教师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选择符合不同阶段幼儿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绘本,筛选时要注意绘本内容的全面性。教师以“关爱”为依据,将绘本的类型细分为对自己的关爱、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对世界的关爱。其中,关爱自己方面的有《我能保护自己》《我喜欢自己》《哎呀,好臭!》等,关爱他人方面的有《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关爱世界方面的有《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浮冰上的小熊》《苏丹的犀角》等。需要注意的是,“关爱”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择绘本时还要考虑其是否能激发幼儿持续阅读的兴趣。因此,在保证绘本内容全面性的基础上,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兴趣,筛选富有创意、想象丰富、能够引发幼儿持续关注的绘本。
二、创设良好的“关爱”教育绘本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帮助幼儿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体会绘本的精神内涵。
首先,教师可以在室内开辟出一块光线好、舒适度高且相对安静的绘本活动区域,并投放“关爱”类的教育绘本,营造出充满“关爱”气息的阅读氛围。比如,创设“青青书吧”阅读区域,增设靠垫、地毯等物品,并有计划地定期投放一些关于“关爱”的绘本,使幼儿能够在温馨的环境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可以在表演区投放便于幼儿表演绘本角色的道具。比如,投放与绘本相关的头饰、木偶、服装等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在“说一说、演一演”中重温绘本故事,进一步体验绘本中的“关爱”情感。最后,教师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创设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比如,可以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幼儿互相传阅,既节约了购买绘本的成本,又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流动。又如,午睡前组织幼儿“温情阅读”,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丰富的“关爱”教育绘本教学活动
绘本中的“关爱”情感,有些比较外显,幼儿可直接感知到,有些则比较内隐,需要教师通过组织丰富的绘本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真正读通、读懂绘本,让“关爱”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组织活动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从幼儿的视角研读绘本,把准绘本中的“情”脉,架构“关爱”教育活动的框架,然后通过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角色表演中体会绘本故事中的“关爱”情感。
教师以绘本为载体,创设一定的情境,邀请幼儿开展角色表演游戏活动,在表演中诠释对绘本中“关爱”情感的理解。动作、表情是故事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3—6 岁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通过模仿主人公的表情、动作,幼儿能够直接感受到绘本故事情节的变化以及情节变化引起的人物情感的变化。比如,绘本《我爸爸》中的“爸爸”温柔又强壮,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绘本中的“爸爸”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表情和动作,在模仿中细腻地感受“爸爸”的情感。又如绘本《小熊关爱朋友》,教师可以创设小熊与朋友之间互相关爱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分别为相应的角色增添对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语言中所蕴含的“关爱”情感,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再如绘本《拔萝卜》,幼儿戴上自制的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情感。
“关爱”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关爱”教育是无止境的。以绘本为载体实施“关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